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分鐘讀懂《三字經》,值得為孩子收藏的國學經典,受益終身!(此文價值不菲)

3分鐘讀懂《三字經》,值得為孩子收藏的國學經典,受益終身!(此文價值不菲)





許多寶媽經常為孩子的學習發愁。學什麼?怎麼學?從哪學呢?其實,

《三字經》

就是一部真正讓你的寶寶快速成長入門的

特色百科全書。





許多知識點我們平時常用常提,卻未必了解的全面和詳實。比如我們經常說到

「四書五經」,

可是你知道這些書的作者都是誰嗎?《三字經》中則說得明明白白。




《論語》的作者是

孔子

的眾弟子。「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孫子子思。「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孔伋

就是孔子的孫子子思,他是孔鯉之子,還是

曾子

的學生。




《大學》的作者是孔子的學生曾子,即曾參。「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賓士」。

《二十四孝》

中記載了一個故事

「嚙指痛心」,

說得就是曾參的事迹。




既然提到曾參,我們發現,《三字經》中始終是

把孝道作為各種倫理綱常之首,

並貫穿於《三字經》各種記述之中。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為幼兒蒙童,應該先學習什麼呢?首先要學的就是

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之道。

《說文解字》對「孝」的解釋是:「善事父母者」。也就是說,對待父母一定要善。這個善是

和善、友善、善良

的意思。











那麼「悌」字如何解釋呢?我們字面上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了。「悌」乃弟之心也。就是說,做弟弟的一定要懂得尊重兄長。所以,《三字經》中還專門有「孔融讓梨」這樣一個例子。




關於如何處理父母、兄弟以及夫妻之間的關係,《三字經》中曾不厭其煩的進行了反覆強調。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我們看,《三字經》中的三綱,並非我們傳統意義上所熟知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是用「義」、「親」、「順」分別闡述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間應有的最理想狀態的關係。而且

這個關係是互相的,是需要共同努力來維護的。




接下來,《三字經》又進一步闡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這句話的解釋就是,

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兄友弟恭。







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三字經》非常重視夫妻、兄弟、父子之間的「家庭倫理之道」,而且給出了維護這個關係的基本法則,那就是一定要

相親、相愛、相情。




情感是相互的,

這才是《三字經》的精髓所在。也是《三字經》與《弟子規》的本質區別。




我曾經跟許多人說過,《弟子規》並不是古代蒙學的啟蒙讀物,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把《弟子規》作為課本讓小學生誦讀。原因是什麼呢?大家先看一下名字就知道了,「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給弟子們立的規矩。我們隨便拿出幾句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樣的話,只是告訴孩子要對父母言聽計從而已。這並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不是中華民族的儒學精髓。因為

其中缺乏一個「相互」的道理。單獨讓一方去完全順從另一方,是封建思想的糟粕流毒,

正是現在花大力摒棄的東西。而建立相互之間的友善、友愛、親近、有情,才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大力倡導的精神。




一些學生家長誤以為《弟子規》與《三字經》所講內容都差不多,其實有著本質上的天壤之別。明白了這個道理,那我們繼續說《三字經》。






前面說的主要是家庭之間的關係。要形成好的家風,最終成為一個和諧的家庭,是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這就是對於家庭的

「公責任」。




除了對家庭的「公責任」,還有許多的「公責任」都需要我們大力倡導和悉心維護。於是,在《三字經》中出現了四種動物。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犬和雞的精神是盡忠職守,我們也可以稱之為

敬業。




蠶和蜂的精神則是

無私奉獻。




人類如果離開了「敬業」精神與「奉獻」精神,那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最終就是唯名利是圖。



也許有人會說,我憑什麼要奉獻呀?因為,

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環境中,如果一味索取,那麼這個環境就會越來越糟,直至不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維護這個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對於我們的環境,《三字經》花了大量的文字進行了描述,從中我們可以好好體會一下中國古人深遠的宇宙觀與深邃的哲學觀。




三才

是天地人。

三光

是日月星。

四時

是春夏秋冬。

四方

是東西南北。




五行

是金木水火土。

「十天干」

是從甲至癸;

「十二地支」

是從子時至亥時。




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河)、濟(濟水)是

四瀆。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是

五嶽。




工、商、士、農是

四民。

仁、義、禮、智、信是

五常。




稻、梁、菽、麥、黍、稷是

六穀;

馬、牛、羊、雞、犬、豕是

六畜。




喜、怒、哀、懼、愛、惡、欲是

七情。




青赤黃黑白是

五色;

酸苦甘辛咸是

五味;

膻焦香腥朽是

五臭。




此外,《三字經》對中國的「經、史、子、集」也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中書熟,孝經通,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六經

包括:《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樂經》。




俗話說,學會《詩經》會說話,說會《易經》會算卦。「六經」基本上是教習人們行為規範的書籍。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三字經》非常強調學習的循序漸進。「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小學有成之後才能讀四書,四書之後讀五經,五經之後才能讀「子」。




「子」有「五子」。「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許多人讀到這裡,有沒有問一句,為什麼是這「五子」呢?要說老子與莊子,大家可能還熟悉一些。那麼荀子、揚子、文中子都是做什麼的呢?





(圖)老子




其實,古代的學問既有科學又有邏輯。我們看,「四書五經」主要規範的是行為,這是「經」的作用。「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這「四史」,主要充實的是思想。不讀經,不知禮與仁;不讀史,不知信與義。那麼「子」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就是

「智」。




「五子」之中,老莊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根基。基本要義就是

要與天地自然相親相和。




關於《荀子》,歷來存在不少爭議。荀子是

「性惡論」

的創始人。這與《三字經》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有些相違背。不過,正因為荀子持「性惡論」觀點,所以他主張人要多學習。只有多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認識,增長見識,超越古人,超越自我。荀子著有著名的《勸學》篇,「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的名句就是出自這篇文章。




要說荀子大家還有所了解的話,那麼知道揚子的可能就更不多了。劉禹錫名篇《陋室銘》中有這樣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裡的子云就是揚子。揚子名楊雄,字子云。




還有就是文中子了。知道這個人的就更加寥寥無幾了。文中子本名王通。他是隋朝人。我們不知道文中子沒有關係,據說他有幾個徒弟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包括:

魏徵、李靖、房玄齡、薛收、溫彥博

等。文中子著名的政治主張就是

「三教合一」。

他還有一本著作叫做《止學》。




現代人知道《止學》的人並不多。但這本書卻倍受

曾國藩

的青睞。





(圖)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那麼說了半天,為什麼要把老子、莊子、荀子、揚子、文中子這五人合稱為「五子」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此五人研究的學科是中國文化的邊緣學科——

玄學。

老子在《道德經》中早就說過,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正因為玄學比較晦澀難懂,所以《三字經》才告訴大家,要先讀「經」與「史」之後,才能去讀「子」啊。




看,小小一本《三字經》,我們也只是剛剛讀了一點皮毛,瞬間就讓我們的思路開闊起來了。原來,老子與孔子的思想並不是矛盾的,而是統一的。

都是對天道、地道、人道的描繪和理解,只不過入手的角度不同罷了。




作者:

風林秀,魚羊秘史簽約作者。一個詩意地棲息在歷史與文學名著時空中不能自拔的寫手。以國學為衣,以神話為馬,與雲之君兮為友,與日月相伴,賞天地大美,混一世逍遙。



特此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製作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文中圖片來源網路,為影視劇作品《因為遇見你》劇照,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最狠的7個段子,勝讀十年書
他用兵如神,與郭子儀齊名,安史之亂中力挽狂瀾,一招奇葩「美馬計」扭轉了大唐命運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