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我國五年來科技創新成就巡禮
2017年6月15日11時0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這次發射還搭載了國內外3顆小衛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2017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在砥礪奮進的五年中,我國科技創新持續發力,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新華社發(甄哲 攝)
相關新聞:
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我國五年來科技創新成就巡禮
2017年6月1日,在馬里亞納海溝作業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緩緩進入水中。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這是2016年9月7日拍攝的FAST工程全景。被譽為「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新華社記者劉續 攝
2017年11月30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江蘇南京舉行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批重大科學成果報告會。這是「悟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長常進在報告會上介紹相關科研成果。
新華社記者李響 攝
2017年6月15日,在烏魯木齊南山觀測站,「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過境,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合成照片)。
新華社記者金立旺 攝
2017年5月5日,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
新華社記者方? 攝
2017年4月22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大屏幕顯示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畫面。這是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的首次自動交會對接,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貨運飛船與空間實驗室的首次交會對接。
新華社發(王泗江 攝)
嫦娥三號探測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巡視器側面圖像(2013年12月16日04時57分攝)。
新華社發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新華社記者李剛 攝
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平台育嬰室的恆溫箱里得到精心照料(2018年1月2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7年6月27日,位於浙江省長興縣泗安鎮的110千伏浙能長興地面光伏電站正式併網發電。該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9兆瓦,預計每年發電量超過7000萬千瓦時(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徐昱 攝
2017年12月5日,國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啟動儀式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舉行。這是機械手在國能新能源汽車焊接流水線上工作。
新華社記者陳建力 攝
2018年2月1日,湖北首個室外5G試驗基站在武漢開通,這意味著5G技術在湖北的規模組網規模試驗已進入攻堅階段。這是2月5日,工作人員介紹5G試驗基站的射頻單元。
新華社記者熊琦 攝
2018年2月26日,人們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參觀阿里雲展台。
新華社記者郭求達 攝
2017年8月21日,從北京南開往天津的C2001次「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駛入天津市區。自當日起,鐵路部門擴大「復興號」動車組列車開行範圍,京津城際列車開行19.5對「復興號」動車組列車。
新華社發(楊寶森 攝)
2017年8月24日,在日本名古屋,人們參觀中國的醫療設備「聯影96環PET-CT」,這是「中國智造」大型高端醫療設備首次打入日本市場。PET-CT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的英文簡稱,這種醫療設備可對人體進行全方位掃描,達到發現病灶和診斷疾病的目的。
新華社記者華義 攝
※麻江: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突出日常工作
※天津將建充電樁1486台 科技助力綠色出行
TAG:多彩貴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