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桃核雕刻:方寸之間展現大千世界

桃核雕刻:方寸之間展現大千世界

桃核雕刻:方寸之間展現大千世界

一提起核雕,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橄欖核雕刻,其實,早先的核雕應該指的是桃核雕刻。桃核雕刻在明清時已達到頂峰,在小小桃核的方寸之間,盡顯世間萬象。一篇名為《核舟記》的文言文我們上中學的時候都學過,記述天啟年間常熟藝人王毅用一枚小小桃核雕刻《東坡泛舟赤壁》,令人讀後拍案叫絕。

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清中期始,雕刻的材質已經擴展到核桃、棗核等果核了,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桃核同桃木一樣,具有辟邪消災的作用。在我國一些地區,許多小孩子在手腕上都佩戴一根栓有核桃雕刻花籃的紅繩,以防驚嚇。這也是桃核雕除文玩以外最主要的民俗用法。

桃核雕刻是利用桃核本身自帶紋路和孔洞,再加上雕刻者的奇思妙想,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紋理,對桃核進行了充分的創作。不過桃核的質地堅硬,表面的花紋更是變化無常,中間又是空心的,要想著在上面隨心所欲的雕刻恐怕是一件極其不容易的事,而是需要巧借自然,順勢而為,盡量的與自己的創作構思結合起來。

桃核雖小,但桃核雕刻上面的各種的人物、動物的形象,它們各具形態,惟妙惟肖。這種精緻而小巧的微型工藝品,自古至今,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讓無數人愛好者痴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士 的精彩文章:

朋友收藏的幾張紙幣,都是比較少見的品種,你見過嗎?
圓形的銀幣你見過,心形的銀幣你見過嗎?

TAG: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