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皮革上再現古畫意境,她把「畫皮」這事做到了極致

皮革上再現古畫意境,她把「畫皮」這事做到了極致

手工皮雕

皮革的藝術瑰寶

一提起「畫皮」,也許你會想起電影里周迅那張絕美的臉龐。但現實中,真正的「畫皮」是一門挑戰創意的手藝。

鮮活的鯉魚,別具風骨的竹,栩栩如生的龍,我省皮雕大師黃梅林把皮雕手工技藝發揮到了極致。

黃梅林

一位專註在手藝本身的工匠;

師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皮雕工藝師周傳炳。

很多人對皮雕還比較陌生。其實,皮雕技藝,早在唐代就一度盛行,後因材質來源太貴,慢慢沒落。

所謂皮雕,是以皮革為雕刻材料分類的一種雕刻工藝,它以旋轉刻刀及印花工具,按照設計圖紙,在皮革上刻劃、敲擊、推拉、擠壓,把一些地方打下去,使圖案紋樣在皮革表層雕琢出凹凸的層次及紋飾。

首屆手工藝新秀提名展展室一角,手工藝新秀黃梅林帶來的《春》《夏》《秋》《冬》四件皮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將水墨畫和白描手法相結合,用皮雕的形式表現出來,會是什麼效果?

黃梅林的皮雕作品採用了這種打法,在國內非常少見。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在構圖、明暗、遠近的處理上有自己的特點,像是雕在牛皮上的水墨畫。

「這種打法是一個慢慢漸變的過程,看上去有前後的明暗關係,能夠很好地突出重點,不用藉助顏料去渲染。」黃梅林說,如果用顏料,非但體現不出皮雕工藝的打法,還不利於收藏,時間久了顏色會退掉。

黃梅林生於皮匠世家,看著祖父做皮具長大,耳濡目染,漸漸愛上了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並在學得技法的同時,繼承了嚴謹細緻的匠人作風。

在福建(西湖)文創市集上,手藝人黃梅林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皮雕作品。

她選用的材質是頭層植鞣黃牛皮,加工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工業化的材料,只是用樹根、樹皮、果實去浸泡,把裡面的蛋白質和脂肪泡出來。雕完以後上一層貂油,一件作品就算完成了,很環保、無污染。

如今,市場上的皮雕作品樣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只有人物、唐草等寥寥數種,顯然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為改變這一狀況,黃梅林一直苦思如何在皮雕作品中加入中國元素,讓皮雕工藝重現往日的輝煌。

皮雕花作品

手工藝新秀黃梅林帶來《皮雕絲瓜》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黃梅林查閱到,明朝戚繼光的馬鞍上有皮雕紋路。這一發現拓寬了她的創作思路,她開始嘗試將中國畫、木雕窗花、玉雕圖案、剪紙等元素應用在皮雕作品中。

同時,她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國外的皮雕作品以曼陀羅花為主,就突發奇想,把爺爺做的鞋面花紋用水墨畫的形式體現出來,而不再是只限定在皮面或包面上。

經過不斷地工藝改進與創新,皮雕作品從錢包、手提袋等日用皮具,逐步發展到裝飾性皮雕畫,內容涵蓋中國建築紋樣、中國吉祥圖案、山水和花鳥,帶給人不一樣的美感。

黃梅林皮雕定製小件作品欣賞

一張完整的皮雕畫,敲敲打打要好幾個月,先打紙稿,再把畫面拓在上面,接下來是最關鍵的走刀線環節。

走刀線時,要一手拿模具輕摁皮革上,一手拿橡皮錘敲擊,練的是臂力,哪怕是雕一朵菊花,雕完之後手也會疼一兩天。刀線走得順不順、柔不柔很重要,走不好,整個畫面就不協調。

皮雕畫創作的工具多達200多種,常見的工具有:旋轉刻刀、皮雕錘、鐵筆、塑形工具等。需要注意手工皮具的每個細節:裁、封、雕、修、染、縫、磨。

「技藝的傳承是手工匠人的一種使命和職責。」

每一道工序都是溫度和情感的表達、故事的傳遞與延續。眼下,黃梅林希望能跟藝術學院合作,把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傳承下去。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福建 的精彩文章:

TAG:文創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