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隴南文縣火把節開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哥晝》今日上演

隴南文縣火把節開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哥晝》今日上演

眨眼間已經即將迎來元宵節,不知各位想好去哪裡賞燈了嗎?在這裡暢遊甘肅給大家推薦一個新的元宵節打開方式,那就是去體驗一下隴南文縣白馬人的——火把節。

其實火把節從今天便已經拉開了帷幕,今天白天便上演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池哥晝》,可能很多朋友對《池哥晝》都不太了解,下面便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GIF

文縣池哥晝儺舞,又稱鬼面子,主要流傳在甘肅省文縣鐵樓藏族鄉、石雞壩與天池等地,是白馬藏族生活中一種古老獨特、原始古樸的群體祭祀舞蹈,因表演時頭戴面具,亦稱白馬面具舞。

池哥晝」是隴南文縣白馬語的音譯,「池哥」意為面具,「晝」為歌舞,這是至今還留存在白馬人生活中的古老且具有原始風貌的群體祭祀舞蹈。

「池哥晝」一般由9個人表演,其中4人扮成山神,又叫「池哥」,傳說是白馬先祖達瑪的4個兒子。兩人扮成菩薩,又叫「池姆」。兩人扮成夫妻,又叫「池瑪」。還有一個10多歲的兒童扮成「猴娃子」,又叫「池瑪鄢板」。

4個「池哥」人人頭戴青面獠牙插有錦雞翎的木雕彩繪山神面具,翻穿羊皮襖,背負一串銅鈴,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寶劍,右手握有牛尾刷製作的拂塵,形象兇猛恐怖,舞步遒勁粗獷。兩位菩薩「池姆」,頭戴雕繪菩薩面具,慈眉善目,端莊秀麗,身穿對襟長裙,手持花手巾,舞動時緊跟「池哥」之後,舞姿輕盈飄逸。夫妻「池瑪」,丈夫身穿麻布長衫,頭戴草帽,妻子身著白馬藏族普通婦女裝束。「猴娃子」臉抹鍋墨,身穿破衣爛衫,隨意亂唱狂跳,類似於舞台丑角。

舞蹈者頭戴面具,扮成山神、菩薩、小丑等模樣,挨家逐戶地歡跳,意在為村民驅鬼除惡,驅邪消災,避難免罪,以迎接新的一年吉祥和順。

池哥晝是山寨群體性活動,有固定的表演舞步和程式,各個寨子表演的角色、人數、面具、裝扮、動作又不完全相同,一般由池哥、池母組成,以舞蹈貫穿始終,表演服飾、道具、形式、舞姿有別於其他歌舞,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氣氛和濃厚的娛樂色彩,是集舞、歌、樂為一體的民族民間藝術。

白馬藏族沒有文字,池哥晝的傳承只能靠口傳心授,千百年來,它承載著白馬人的喜、怒、哀、樂,一直延續到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暢遊甘肅 的精彩文章:

千年滄桑,終究難掩這條寂寞千年的靜美古道

TAG:暢遊甘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