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懷疑、確診、手術、化放療…丈夫肺鱗癌治療過程及體會

懷疑、確診、手術、化放療…丈夫肺鱗癌治療過程及體會

本帖由奇蹟家人 @希望人生 2017 年 9 月 4 日起發布至奇蹟網

開篇明義——老公 53 歲,兩月前查出中央型肺鱗癌,治療中。

一切從 2017 年 6 月 23 日開始,我的世界天翻地覆。

從接到體檢中心電話那一刻至今,兩月有餘。經歷了懷疑,確診,手術,以及兩次化療,目前二化結束在家休養。期間的心情不必多說,這裡的人都懂。

在這裡發貼,希望能和病友們有更多的交流,共抗癌魔。我會陸續記下治療過程和一些體會,為有相關困惑的病友們提供借鑒,也期待來自前輩們的意見和建議。

確診

6 月 23 日是個星期五,上午接到體檢中心電話,說我老公 CT 檢查有問題,建議到大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立馬通知老公直接去醫院,查血,預約增強CT 。

6 月 26 日增強 CT ,中午拿到報告——左肺下葉背段近肺門處佔位,相應支氣管管腔變窄、閉塞,考慮腫瘤性病變可能性大。另左肺下葉後內基底段小結節,考慮轉移可能。

6 月 27 日起一周時間:各類檢查。

支氣管鏡:左肺下葉開口處結節樣新生物,局部管腔狹窄明顯,侵及左主支氣管下段約 2cm 處,左肺上葉開口處黏膜粗糙不平,新生物質脆,觸之易出血。

活檢病理:鱗癌細胞。

彩超:雙頜下見少許淋巴結低回聲區,較大位於右側,大小約 4*7mm ,門部居中,皮髓質分界清,內血流信號不豐。雙頸血管鞘周圍見少許淋巴結低回聲區,較大位於右頸 2 區,大小約 9*18mm,門部居中,皮髓質分界清,內見門型血流信號。右鎖骨上(五區)見少許淋巴結低回聲區,較大約 4*5mm,皮質稍增厚,門部稍偏心,內血流信號不豐。

結論:雙頜下,雙頸淋巴結腫大,反應性?右鎖骨上淋巴結,性質待定,隨訪。

腦核磁:無明顯異常。

骨掃描(ECT):雙肩關節,雙膝關節少量濃聚;胸骨,胸椎,腰椎放射性分布不均。建議 3~6 月隨訪。

疑惑及體會

關於淋巴彩超:自學了一下怎麼判斷——正常淋巴描述應為「門部居中,皮髓質分界清,門型血流或血流不豐」。所以覺得頜下和頸部淋巴除了有點大,其它還算放心,比較擔心右鎖骨上淋巴結,因為肺癌淋巴轉移很容易體現在右鎖骨,而我家這個淋巴 4*5mm,呈類圓型,皮質稍增厚,門部稍偏心,都不是好現象,好在比較小,不超過 5mm。

關於腹部彩超:我家的結果是脂肪肝可能。於是又去自學,結論是轉移瘤為「圓形,類圓形,有包膜。」我家報告描述「不規則,無包膜」,應該是不均勻脂肪肝。之後兩次化療前檢查,結果均是脂肪肝不變。

關於骨掃:很是糾結了一陣。查資料說如果報告上有「明顯濃聚,異常濃聚」之類的話就不妙了。我家這個,自己判斷也許是年紀大了引起的退行性病變,希望一直沒事。

這些疑惑也問過醫生,他表示如有明顯問題,報告上會有明確提示。鎖骨淋巴不排除轉移早期,還沒長大的可能。但若擔心這個就放棄手術,萬一淋巴沒事,倒可能耽誤手術時機。我無語,遂決定手術。

手術

7 月 4 日:手術。

關於手術方案:醫生意見各不相同。

因為腫瘤太靠近主支氣管,胸外科一位老主任建議切除左全肺。他還安慰我們說,20 年前他做過一個全肺切除(左還是右記不清了),現在人還活得好好的。何況我老公年輕,身體完全能恢復。

但我們的主刀醫生認為,現在的主流治療一般不輕易做全肺切除,首先手術本身風險大,二來對患者今後的生活質量影響大。而且,即使切除全肺,也不敢保證癌細胞無擴散,萬一切了仍然複發,只靠一半肺更不好後續治療。

最後,我們做的是袖切,切除了左下肺、部分左主支氣管及左上葉支氣管。老主任的話也有道理,而且聽說也是位經驗豐富的好醫生。可如果既能治病又能多保住一葉肺,當然就最好了。

其實我查資料,袖狀切除最容易和最常作的是右上肺袖式肺葉切除,或者左上肺也行。像我家這樣切除左下肺,再吻合主支氣管和左上葉支氣管應該是有難度的。而且術後證明,癌細胞已經侵及左主氣管和左上葉支氣管開口。我一直有點擔心手術會不會沒做乾淨,希望這個擔心是多餘的。

術後醫生要求我們放療,大概也是出於這個疑慮吧。

手術過程:不太順利。

老公十幾年前得過結核性胸膜炎,有胸膜粘連,這一點我們的入院記錄是寫了的,可醫生居然沒注意到——於是開胸後胸膜到處破破爛爛,出血不止,術中輸了兩次血。後來醫生說,四個小時的手術,一半時間都在止血縫漏。術後康復時他也一直有點擔心我老公肺漏氣,事實上的確有點漏,所幸不嚴重。

手術後我就總是想,如果我老公手術成功不再複發轉移,我將畢生感謝這位主刀醫生,感謝他的魄力和精湛的技術,以及為病人著想的胸懷。

不過還是提醒各位病友,如果有什麼可能影響治療的既往病史,治療前一定要記得提醒醫生。因為畢竟他們病人多,事也多,未必能注意到每一個病人的每一個細節。

喜憂參半的術後病理:左下肺中央型鱗癌 2 級,腫瘤侵透支氣管,脈管內見癌栓,神經侵犯陽性。支氣管切緣凈,區域淋巴結內未見癌轉移(0/27):5組 LN0/1,6 組LN0/1,7 組LN0/13,10 組LN0/5,11 組LN0/2,12 組LN0/5 。

好的方面是:術中清除的 6 組共 27 個淋巴均無轉移。

壞的方面是:癌栓,神經侵犯,P63(++),ki-67(+)60% 。

關於癌栓:這是最讓我擔心的問題,問過醫生,這說明癌細胞已進入血液循環。有沒有懂這個的指點一下——這是不是意味著血行轉移是遲早的事?

免疫組化:CK(+),TTF1(-),CK5/6 部分(+),P63(++),VEGF(-),EGFR(+),EGFR E746—4705 del(-),EGFR L858R(-),ki-67(+)60%,TOPOⅡ(+)Ⅱ級,MDR-1(+),LRP(-),GST-π(++),CD34:脈管標記見癌栓。

以我粗疏了解的知識,試著解讀一下這些指標的含義,以供交流,並求指正。

CK(+),TTF1(-),CK5/6 部分(+),P63(++)應該是判斷癌類型的,我家這個是典型的鱗癌。

VEGF(-)應該是好事,但也意味著沒有這方面的靶向葯可用。

EGFR E746—4705 del(-),EGFR L858R(-),說明最常見的 19,21外顯因子無突變,還是沒靶向葯可用。

ki-67(+)60%,腫瘤細胞增殖快,惡性程度高,預後不好。

MDR-1(+),多葯耐葯基因,可能化療失敗,不好。

TOPOⅡ(+)Ⅱ級,DNA拓撲異構酶陽性表達,可能化療耐葯,不好。

LRP(-)肺耐葯蛋白。

GST π(++):谷光甘肽 S 轉移酶,陽性率越高,對下列藥物耐藥性越強:阿黴素、順鉑、氮芥、環磷醯胺、瘤可寧。阿黴素、順鉑、氮芥、環磷醯胺、瘤可寧。

TOPOⅡ,LRP, GST-(++)三項與腫瘤分化程度密切相關,其中後兩項在低分化癌中顯著低於高分化者,TOPOⅡ 在低分化癌中表達顯著高於高分化者,且鱗癌表達顯著高於腺癌。

總而言之,我家這個免疫組化,各種不好。我也希望像這樣分析,是過於教條,太糾結於細節了。反正不管好不好,治療還得繼續,怎麼治還是得聽醫生的,畢竟他們更專業,經驗也更多一些吧。

關於術後病理

我家術後病理 2B 期,這個病理不是主治醫生(和主刀醫生不是同一人)告訴我的,是我和他討論出來的。

手術前,我曾經去找醫生問可能的分期。他粗粗翻了一下我家支氣管鏡的報告,說病灶在左下葉,侵及主支氣管,不算大(當時CT上報的是2.6*2.4cm),大概 T 分期分到 T2a 。

我有點疑惑,問他:「原先 CT 報告里不是說同一葉還有個孤立結節嗎?」

他又仔細翻了一下 CT,說:「哦,我沒注意——那就是 T3 」(因為氣管鏡只能取到肺門處組織,所以報告上只有肺門那個腫塊的記錄。)

我無語。

後來病理報告出來,腫塊有 3.5*1.5*1.5cm,卻沒提到那個結節。大概醫生覺得反正整個左下肺都切了,那個結節是不是癌也就不重要了吧。

我再問分期,醫生這回記住那個結節了,表示:你這個都有癌栓了,要是不把那個結節當成癌,就得分到 1b(T2AN0M0)期,那也未免太早了吧?

我:……

於是就成了 2B 期。

說這些是想提醒大家:病人太多,醫生太忙,有時真的會有疏漏的時候。自己家人的病情,還是只有自己最清楚。一定要和醫生多溝通。

而且,我有個感覺,似乎醫生們並不太在意分期這個問題。細想想其實也有一定道理。

理論上說,分期是否準確對治療方案的確定很重要。但對患者而言,能相對有質量地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常有人問,癌症第幾期的五年生存率是多少多少。我覺得網上有位醫生的回答很好——數據只對統計有意義,對病人沒意義!

事無絕對,1 期術後同樣會有複發轉移的,4 期不能做手術也同樣可能帶瘤生存很多年。

希望我們都能堅持。加油,共勉!

關於術後護理

提醒一:術後咳痰真的很重要,我們隔壁床病友怕疼咳痰不好,最後又不得不去做支氣管鏡吸痰,很麻煩。還有一位病友,痰咳不出造成肺部感染,更麻煩了。

提醒二:護士說術後可以吹氣球來鍛煉肺功能,可我老公已經拔了引流管快出院了,卻突然出現肺漏氣的現象,不知是不是前一天吹氣球用力過猛的緣故。後來我查資料,看到有個醫生說不建議手術後太早吹氣球。所以覺得這一點要注意——鍛煉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能急。

提醒三:病人術後行動不便,護理時要注意保持身體的清潔。大小便後要及時清洗,尤其是有痔瘡的更得注意。

關於手術,記得的大概就這些。

化療

8 月 3 日——9 日:第一次化療。(多西他賽、順鉑,DP 方案)

3 日、4 日:化療前檢查——心電圖、頸部及腹部彩超、血常規、腫瘤標誌物、增強 CT 。

手術後,由於我老公一直有漏氣,曾經做過一次 CT 平掃。

關於增強 CT ,醫生表示這將作為今後複查對比的基礎片。

報告出來後,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和術後 CT 片子相比,其它情況還好,上次雙肺的一些炎症現象沒有了,積氣沒有了,積液少量。但報告上有這麼一句描述「與術後 CT 片對比,術區軟組織影增多,可見強化。」

這句話至今還是我心頭一個陰影:手術一個月,肺裡面的傷口應該也長好了,疤痕也應該成型了,軟組織影怎麼還多了呢?而且還「可見強化」,說明這些軟組織是有供血的。難道手術沒弄乾凈,殘端癌細胞又發展了?

我問醫生,醫生挺不耐煩地看我:「不是說了么——這就是個基礎片,以後拿這個對比。」

我又問:「不會是複發了吧?不會這麼快吧?」

更不耐煩地答:「不能排除。」

唉,生了病真難……

不過,只要能治好病,其它的都不重要。

後來我又去網上查,看到有個病例描述也是類似情況——術後連續幾年的CT報告都有「軟組織影增多,輕度強化」這樣的描述,可病情並無進展。也許這是一些醫院報告的某種約定俗成吧。

但願如此。

5 日開始化療,多西他賽(第一天)130mg ;順鉑每天 40mg ,連用三天。

副作用:用藥期間反應還好,主要是面部潮紅、輕微噁心,食欲不振。但老公很能幹,即使不想吃,也保證每頓堅持,食量還行。

第 4 天就是普通輸液,反應漸大,頭暈,乏力,沒精神,心情也不好了。

第 5 天,複查血常規,白細胞 6 點幾,出院。

休養身體,應對下一次化療。期間遵醫囑,每周兩次到社區醫院血常規,監測白細胞。

第 8 天,白細胞 2.9 。因為出院醫囑說低於 2 才打升白針,所以我們沒聽社區醫院的建議,沒打針就回家了。

第 11 天,白細胞 3.6 ;

第 14 天,白細胞 4.8 。說明骨髓抑制解除,放心了。

第 18 天,白細胞 9.2 。

又有點擔心,是不是升得快了點?化療前是 7 點幾啊。後來第二次化療前入院檢查,白細胞果然有點超標,達到 10.3 。

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既沒吃藥也沒打針,難道是泥鰍湯五紅湯喝多了?還是骨髓抑制解除後的反彈?

此外還有輕微貧血,血小板基本正常,。

其它:回家沒兩天,發現老公身上起了不少小紅疹。打電話問醫生,說大概是藥物過敏反應,讓觀察。老公自己沒覺得有太大不舒服,不疼不癢的,觀察幾天,紅疹沒有擴大的趨勢,漸漸也就消了。

我有個想法——總覺得那是因為化療有效,把身體里殘存的癌細胞給幹掉了,紅疹就是癌細胞的屍體造成的輕微炎症反應。呵,知道這個想法完全沒有依據,但還是一廂情願地這麼想。

不過那些紅疹發作的部位真的有點怪,上身多,下身少(似乎沒有);前胸較多,後背較少;左邊較多,右邊較少(腫瘤在左肺);尤其在前面刀口附近有些密集。按理說化療是全身用藥,過敏反應也應該是全身性的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病例?

護理體會

1、食慾不好的時候,食物要想辦法。對我家,西紅柿排骨湯起了大作用,老公就是靠這個開胃。

2、遵照護士指示,化療期間要多喝水,(尤其是順鉑毒性大,本身就是需要水化的葯)。我的做法是每天準備 5 瓶礦泉水放在桌上,作為任務完成。不過除了第一天基本完成任務,後面都沒喝完 5 瓶,好在加上湯、奶、果汁什麼的,應該達到 3000ml 以上的補水量了。

8 月 24 日—— 30 日:第二次化療。(多西他賽、順鉑,DP方案)

二化比一化程序稍減,檢查中少了 CT ,其它不變——心電圖、頸部及腹部彩超、血常規、腫瘤標誌物。

頭兩天檢查,第三天開始用藥,方案不變。

29 日血常規:白細胞 8 點幾,30 日出院。

首日用藥後第 8 天,白細胞 3.4。

第 11 天,白細胞 3.8 ;

第 15 天,白細胞 7.6 。

副作用:和上次差不多。用藥的三天反應不算大。回家後開始頭暈、乏力、沒食慾,腹瀉比上次嚴重,幾乎拉出來的都是水。上網查資料,覺得還不到非常嚴重需要處理的程度,體重也沒有明顯減輕,所以沒吃藥,只是多喝水。堅持了近一周,好轉。

總的來說,我覺得老公兩次化療的反應不算特別大,至少沒吐過,雖然有幾天食慾不好,但也每頓都沒少。除了輸著化療葯不敢亂動那幾個小時,其它時候基本可以自理。白細胞恢復得也挺快,目前還沒用過升白的針葯。

就是不知道恢復快會不會說明化療效果不好?

老公目前狀態不錯,除了傷口處還有些疼,其他幾與常人無異。

9 月底該去做放療了,目前很擔心放射性肺炎。一化時的同房病友也是肺鱗,手術後做了四次化療和一個月放療。結果出院沒幾天就發現放肺,高燒不退,在當地醫院搶救一個星期才穩定,又回到這裡來接著治。我們一化前他就在住院,直到我們去二化他還沒出院,感覺人都折騰蔫了。唉……

9 月 25 日,入院複檢,準備放療。

醫生說這一次檢查要做全面。如有複發轉移,放療方案可能調整。

昨天做了增強 CT 和腦部核磁,明天做彩超和骨掃。

每一次等待檢查結果的感覺,都像是末日宣判。唉……

希望一切都好。

放療

放療:2017.09.25 入院,10.04 開始術後瘤床及淋巴引流區術後輔助放療,6MV-X DT50Gy/25F,11.06 出院。

按照主刀醫生的建議,二化後休養一個月,我們開始放療。

術前檢查——因為距手術將近三個月,所以檢查比較全面:增強 CT,腦部核磁,骨掃描,腹部、頸部及鎖骨淋巴、頸動脈及椎動脈彩超。

增強 CT:仍然有「術區見增多軟組織影,可見強化」的描述,又說「範圍較前稍減少。」不知道這增多的軟組織影究竟是什麼。

其它檢查結果還好,腹部彩超還是脂肪肝。骨掃顯示「新增左側第 5-6 肋明顯放射性濃聚,結合病史,考慮術後改變可能性大。」問過主刀醫生,開胸手術是要把肋骨撐開的,難免損傷骨頭。查資料說,這處損傷恐怕在若干年後都會在骨掃片子上留有痕迹。只要不是轉移,問題不大。

放療——醫院放療有兩種價位的放療方式,一種 1200 元/天,一種 3000 多/天。醫生說,後者的優勢在於可以同時放幾個病灶,像我們這樣術後輔助性的,選擇前者就夠用了,報銷也能多報點,於是我們選擇了前者。

50GY 的量,分 25 天完成,周一到周五每天 2GY,周末休息。中間 10.10 和10.17 查過兩次血常規,10.25 做了一次 CT 平掃。白細胞都正常,也沒有明顯放射性肺炎的跡象,老公得以不間斷地完成了整個放療過程。

期間反應:與化療相比,一個半月的放療除了時間拉得比較長,反應可以稱得上輕鬆。除了國慶假期我陪著去了幾次,其餘時間因為我要上班,都是老公自己開車每天去醫院,放完了自己開車回家。

護理體會

1、查資料說,放療多數會造成放射性食管炎,嚴重的可能會造成食管纖維化,要動手術作支架,很麻煩的。所以如果癥狀嚴重,或者一直不好,一定要及時和醫生溝通。我老公大概是在放到兩周左右的時候出現喉嚨發哽的情況,好在放療全部結束後兩周就慢慢恢復了。

2、放療會導致放射區皮膚灼傷,所以一定要保護好皮膚。我們嚴格遵照護士的指示,提前買了幾套全棉的柔軟的內衣替換,洗澡時只用清水,堅決不用肥皂香皂淋浴乳之類的化學製劑。所幸老公的皮膚不是敏感類型,所以放療期間只是輕微發紅,有一點疼痛也不嚴重。有病友找醫生開了噴劑,據說對皮膚有保護作用,我們沒用那個。

三化:2017.11.22 入院,11.24~11.26 用藥,11.27 出院(多西他賽、順鉑,DP方案)

放療結束後休養兩周,開始第三次化療。

從表面上看,三化期間的反應比前兩次要輕鬆,頭暈乏力的狀況都不明顯。

但我發現,每次化療的問題總是可恨地層出不窮——第一次最主要的問題是反胃,第二次是腹瀉,這一次——牙疼。

老公的牙原來就一直不太好,右邊有顆牙在一化時就製造了點麻煩,這次又發作了。討厭的是左邊一顆本來還算好的槽牙也來作亂,所以有段時間老公很可憐地用門牙吃東西。疼得厲害的時候,有兩天晚上沒睡好覺。

吃過幾天甲硝唑和止痛的洛索洛芬鈉片,後來老公覺得肝不舒服,就停了。找牙醫換過兩次葯,這兩天才算好了。

原來看過一篇資料,說牙疼也可能是骨轉的表現。骨轉的疼痛應該是持續漸進的,老公現在已經不疼了,應該只是牙不好吧。

今天是 12.27 ,老公住院準備第四次化療。

已經作了增強 CT ,明天早上查彩超,抽空腹血測血常規、腫標和凝血像之類的血液指標。算算距上一次大檢查也有三個月了,但醫生並沒有要求檢查腦核磁和骨掃,但願沒事。

這是術後規範療程的最後一次治療了。確診至今半年時間,每一天的日子都如履薄冰,每一段短暫的安心快樂都來自還算平穩的檢查結果。

等待結果的過程總是最煎熬的,期待這一次,一切都好。祈禱每一次,都能一切都好。

12 月 27 日——2018 年 1 月 2 日:第四次化療。(多西他賽、順鉑,DP 方案)

27 日、28 日:化療前檢查——心電圖、頸部及腹部彩超、血常規、腫瘤標誌物、增強 CT 。

手術後,由於我老公一直有漏氣,曾經做過一次 CT 平掃。

CT 提示:「與 2017 年 10 月 25 日 CT 片比較

——

1、左肺下葉缺如,術區少許軟組織影,較前變化不大,考慮術後改變,請結合臨床隨訪;

2、左肺多發條索、小結節影,較前變化不大,慢性炎症?

3、左側少量胸腔積液、左側胸腔稍增厚,較前變化不大。」

這次,總算沒有那些「術區軟組織影增多,可見強化」的描述了,不知道是好轉,還是醫生表述習慣的緣故。

彩超結果也還好,只說「輕度脂肪肝」。

這兩個報告結果不錯,可外周血檢測里,腫瘤標誌物和免疫功能的狀態讓我有些擔憂。

自己做的腫瘤標誌物監測表:

總的來說,我家腫標不敏感,相對敏感的應該是 CYFRA21-1(細胞角蛋白 19 片段),從最開始的 3.91 ,經過手術和第一次化療,於第二次化療前降到正常範圍,之後又有回升的跡象,第四次化療前已經升到 1.96 ,離正常值上限 2.08 不遠了,擔心。

還有讓我擔心的是 T 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狀態。

關於這個,我還沒有弄明白,大略知道我家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 CD4,CD4/CD8 嚴重偏低,而 CD8 偏高,不是好現象。免疫狀態最差的時候出現在 11 月底,也就是剛剛經過了放療,準備第三次化療前,可見放療對免疫的打擊……

可從另一方面看,放療後 CD8% 回復正常,而 CD4% 、CD4/CD 稍有升高,是不是說明放療有一定效果呢?

至於化療,有些文獻說惡性腫瘤患者通常在治療前 CD4%、CD4/CD 低,CD8% 高,化療有效的話,CD4% 、CD4/CD 會升高,CD8% 降低。

個人感覺,我家化療可能效果不明顯。從數據看,也許第一次化療( 8 月 25 日前)效果最好,第二次化療其次,第三次化療不但作用不大,反而把免疫打壓得厲害。第四次化療的影響還沒有數據,但我估計,不樂觀。

總的來說,我家免疫功能狀態糟糕。因為第一次住院的病歷中沒有找到手術前的相關檢測報告,所以沒法對比。但仍能看出手術及放化療對免疫的損害。

我有個想法,有很多人畏懼手術和放化療這樣的規範治療,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呢——除了極早期的,恐怕很多患者的手術都不能保證真的切除乾淨。

再加上術後放化療導致免疫受損,給了殘留癌細胞以可乘之機,以至於手術及放化療後很快複發轉移……

可又有種說法,術後複發轉移大多發生在 1 至 3 年,又是怎麼回事呢?

疑惑。

這次化療前老公與手術主刀醫生聊,醫生表示:說實話,因為手術幾乎是貼著癌腫的邊切的,儘管術後病理顯示「切緣凈」,但切沒切乾淨,會不會複發轉移——他的把握不大,至多有 30% 的把握。如果腫瘤位置稍稍好一些,再遠離主支氣管一些,他下刀時能再多切一些……那情形就樂觀多了。

唉,「沒有如果」是這個世界上最無奈的事。

這個醫生經驗豐富,技術也很好。就是和病人聊起來說話太直接,判斷也保守。平心而論,這個我理解,不過還是希望他能多給病人點信心,心理暗示對病人的康復挺重要的。

不過我發現,目前幾次去找他看我們的複查結果,他都不太重視,說是現在看不出預後好壞來,要等一年後的複查結果才有意義。似乎以他的經驗,術後總有一年的穩定期。可看了那麼多術後很快複發轉移的例子,我並不敢掉以輕心。

還有一個喜憂參半的結果,是凝血象的數據。

以我不太專業的了解,這張表裡有意義的監測數據是後三項——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D-2 聚體,尤其是 D-2 聚體。

好吧,就是表中大片刷紅的部分,刷紅說明數據不正常。

看資料說:

「惡性腫瘤患者大多伴有高凝狀態,而血漿 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是體內凝血、纖溶狀態的一個常用指標,幾乎所有的癌症患者 D-二聚體水平超過參考範圍(0±0.5毫克/升)。」

「血漿 D-二聚體水平增高表明機體處於高凝狀態和繼發纖溶狀態,易發生血栓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動態監測惡性腫瘤患者血漿 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有助於提示病情的發展程度、判斷治療效果、估計預後和複發等,並儘早給予抗凝等臨床治療措施進行干預,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降低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以上全部摘自中國期刊網等網路文獻)

老公手術病理提示「脈管癌栓」,這也一直是我一大心病。個人理解:高凝狀態容易導致血栓形成,更有甚者,會使血液中癌細胞更容易隨血栓駐留並滲透血管壁,形成轉移病灶,所以 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無疑越少越好。

老公的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從最初的 16.50 降到最近的一次的 4.10 ,已經勉強進入正常範圍。D-二聚體從 3.91 降到 1.02 ,儘管還沒有降到正常值,卻一直是在降的。這應該是個好現象吧?

纖維蛋白原卻比較奇怪,手術前正常,二化前達到最高,不知道是不是手術失血,傷口癒合的應激反應?隨後緩慢下降,目前接近正常值的上限。大概,也許,可能也是好的趨勢吧?

關於四化的反應

這一次化療,老公的反應比前幾次都大,從第一天用藥起就噁心反胃,頭暈乏力,程度也比以前嚴重,目前還有唇舌發麻的癥狀,難受得厲害。他本來是個好動的人,以前每天都要出門活動一下的。化療時輸液輸到再晚,輸完了也要在醫院走廊里走幾圈。這次卻總是不想動,也沒力氣活動。

唉,希望能快點好起來。

身體狀況不好,心情也壓抑,雖然老公不說,但我能感覺到他的心情低落。本來想趁著寒假帶他到海南去住幾天,散散心,又有點擔心他的免疫狀態。他怕多花錢,也不太有興緻。畢竟得了這個病,對普通家庭的經濟而言是不小的負擔。我也私自考慮過,萬一病情有不好的發展,化療看來是不能指望的;靶向更是無葯可用;放療已經做過,再做有沒有效也很難說;眼下似乎只剩 PD1 這根稻草。

但老公不肯做 PD1 檢測。我知道他的顧慮,是因為費用。

我沒有跟老公堅持,是擔心檢測結果不好,如果表達不高,那對他的心理又是一次打擊。或許我該找機會私下跟醫生要求,趁著病情還穩定的時候,先把檢測做了,結果好再告訴他。不管怎樣,有葯可用,就有希望。

治不起,就申請臨床入組,入不了,哪怕賣房子,也要盡最大努力,能用幾次葯就用幾次。堅持到底,盡了力,以後才不會後悔。

我知道,他怕最後會拖累我人財兩空;他卻不知道,他在,我就有家可回。

寫著寫著不由生情,感性了一下下,呵呵。

希望大難之後有後福,希望罈子里為了希望而不放棄的病友們,都能逢凶化吉,否極泰來。

最後要在這裡鄭重強調——以上那些數據分析都是我對自家病情記錄的非專業個人理解,不可作為病友們進行病情判斷的依據。歡迎交流討論,也懇請懂行的朋友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51奇蹟網 的精彩文章:

TAG:51奇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