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怎麼形成的?手術複發率為何這麼高
最新
03-04
鼻息肉是一種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早起,醫學上認為其病因是黏膜水腫,多採用手術治療,但是後來發現,術後複發了高達15%~40%,後來隨著現代醫學、免疫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現在逐漸認清了鼻息肉的發病機制,其發病其實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持續性炎症。細胞因子在其發生髮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常見致病因素包括: 感染(細菌、病毒、真菌)、系統性或黏膜局部變態反應、上皮損傷、上皮細胞缺陷或基因缺陷、離子通道異常、細菌超抗原、囊性纖維化、遺傳性黏液纖毛功能低下、Young綜合征和竇口鼻道複合體解剖異常等。
其中感染因素一直是關注的焦點,研究發現,鼻息肉的形成與金葡菌腸毒素有密切關聯,金葡菌腸毒素能夠促使淋巴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大量聚集、黏膜浸潤, 可能是鼻息肉形成的始發因素。也是導致部分鼻息肉頑固不愈的原因。
過去認為過敏反應是鼻息肉形成的關鍵因素,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兩者關係並不大。過敏反應與鼻息肉組織中嗜酸粒細胞增多只是同時發生而已,並不具備因果關係。
炎症中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是鼻息肉發生的重要環節。其涉及的細胞因子有以下幾種。
白細胞介素-8(IL-8) IL-8是基質金屬蛋酶8的激動劑,而金屬蛋酶8可分解炎症部位的膠原與鼻息肉的組織重建相關,IL-8可能在鼻息肉組織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干擾素γ 干擾素γ是主要的Th1型細胞因子, 廣泛地參與炎症的過程,鼻息肉的形成可能與干擾素γ低水平表達有關。
Th2型主要細胞因子 主要涉及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5,前炎細胞因子。
至於究竟是哪種因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論,普遍認為是各種因子協同作用所致。
TAG: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