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家導報》︱楊友申:《想家的時候》

《作家導報》︱楊友申:《想家的時候》

《作家導報》優秀作品選

底部可以給作者楊友申留言!支持作者就贊一個吧!

《想家的時候》

作者:楊友申

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出門在外,有時心情不好,這時候便是想家的時候。

記憶中,家是燙好的老酒,家是燉好的熱菜,家是燒熱的炕頭,家是擺好的碗筷,家是母親哼出的催眠曲別樣的溫馨與安詳。

飯桌上,父親絮絮叨叨講著做人的道理,偶爾也會恨鐵不成鋼,可從未揚起他寬大的巴掌;患病時,母親忙前忙後,沏好了可口的糖姜水,喝下去陡生精神,就像西方神話中那個安泰貼近了大地。

家是散發著木漆氣息的板櫃,家是缺少一隻耳朵的膽瓶,家是做不完的針線活,家是放不穩的木凳子。

然而,長大成人進而激情滿懷,翅膀硬了就想遠走高飛。沒有顧及父母的黯然傷神,沒有考慮艱辛的人生之路。

事實上,一代一代就這麼做了,經過一番跌跌撞撞,曾經最想離開的就變成渴望接近的。但衝出家園就很難回去,在他鄉,在長長的路程盡頭,只剩下疲憊與困惑,還有淚水交織的思念。

越來越多的離家的人,越來越多的想家的歌。從古老的英國民歌《可愛的家》到悠揚的薩克斯曲《回家》,從陳明那純情濃郁的《快樂老家》到閻維文高亢抒情的《想家的時候》,每次旋律響起,都會讓我無比感動,因為在異地他鄉,想家的歌才變得體味真情蕩氣迴腸。

想家是一種情緒,要想擺脫它的困擾,應該像當初離家時那樣。抽身踏上歸途,可是「近鄉情更怯」,除了飽經滄桑兒時的夥伴依稀相認,迎面更多地是陌生的下一代新人。

真正到了家,事實與虛幻相差甚遠,面前的家遠不是想像中的家,浪漫變成了煩惱,平庸替代了溫馨,父母不在家已失去往昔的痕迹,難有主人撐起來的感覺,即使兄第姊妹聚起來,也是一時歡樂一時休。

如今,我們各自都有了家庭,可習慣上還是稱故鄉為「家」。

家,只是精神的棲園。想家的時候,首先想起走出家門時的那種追求和希翼。想家的時候,更多想到的是搏擊人生獲得的充實和坦然。想家的時候,家是靈魂的港灣,它能讓鄉愁盡情的宣洩,直到變得輕鬆而舒緩。

家是難以封存的永久記憶,家是難以割捨的血脈相連,家是人一生的真正源泉。家只有在想像中她才是最完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工廠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