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分鐘」的前世今生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北京八分鐘」的前世:小而全。
「北京八分鐘」的今生:大氣而純粹。
從雅典「北京八分鐘」到平昌「北京八分鐘」,從繁雜到深遠,從追求一種「小而全」的將中國傳統文化盡數展現,到追求一種「純粹」的節目表現,用兩次「北京八分鐘」的導演張藝謀的話說,這體現了中國有著足夠的文化自信。
與現在高科技、現代感十足的八分鐘相比,回顧2004年在雅典上演的「北京八分鐘」則顯得有點繁雜甚至頗有些「春晚國外分會場」的畫風。總導演張藝謀在雅典八分鐘的表演里挑選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民樂、旗袍、中國功夫、京劇等來展示。
GIF
北京八分鐘
也許那時在我們看來,這八分鐘是中華文化的精彩濃縮,可在世界看來,這就是一個陌生的大拼盤,正如張藝謀在平昌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
「
「04年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想要展現很多東西,那是第一次在奧運舞台亮相,大家都有很多慾望要表達,最後做了一個像拼盤一樣的東西。」
」
因為事實就是,在過去,世界接觸中國文化的程度遠遠不夠,他們很少有機會切身感受、體會過乃至愛上過中國的文化。改革開放前,中國基本處於「閉關」狀態,我們不主動出去國外也不想進來,東西方兩種文化平行卻不交集的狀態持續了大段時間。
當我們終於有機會能把自以為傲的中國文化向世界盡情展示時,可世界也在直觀的回應:「表示看不懂」,強大的「人海戰術」倒著實震撼了一把。也就是說:2004年,世界與中國文化有著明顯距離感的。從一定意義上說,那次「北京八分鐘」更像是一場「文化自享」。
而今天,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鐘」給國人驚喜的同時更給世界以耳目一新的震撼。漫漫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發酵出的燦爛文化,依然能從八分鐘里看到,但比重卻遠遠不如中國的新時代新面貌展示。
平昌的「北京8分鐘」表演形式充滿科技感,注重文化科技融合,智能機器人、冰屏、木偶材料等演出道具極具科技含量,全部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製造。
GIF
表演最後的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同樣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成就,整個表演更加現代和大氣。而這短短八分鐘的形式突破背後,則是中國整整十四年的文化自信的提升。
這次平昌的「北京八分鐘」不再通篇介紹中國的輝煌過去,而是出現了中國的高鐵影像、城市影像、國家體育場「鳥巢」影像、國家大劇院影像,中國橋樑影像等現代化的建設成果,還有「天眼」工程、大飛機、中國未來空間站等影像,這些都與人類的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次「北京八分鐘」更像一場「文化共享」。
「北京八分鐘」從第一次的「文化自享」再到第二次的「文化共享」,演繹了「中國昨天很偉大,中國今明更精彩」的高速發展之路。世界也從這次八分鐘的表演里看到: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無不惠及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國也有絕對能力辦好四年後的新一屆冬奧會。
經過14年來的「陳釀」,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更加深入,中國也在機遇中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縱使把我們多年來引以為豪的燦爛文化外衣脫掉,我們仍然可以驕傲著對世界喊出:
「
中國,在新時代,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
伴隨著這種自信,屬於我們的「北京時間」也正式開啟了!
? end ?
文案 | 趙思佳
編輯 | 張夢恬
TAG:南師馬院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