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一.戰國和氏璧下落不明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還記得小學課本中的將相和嗎?裡面的和氏璧可謂價值連城,秦王欲拿15城交換,之後秦一統天下,和氏璧自然落入嬴政之手,之後下落不明,和氏璧,流傳千年,奇貨可居,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更傳為千古佳話!和氏璧流向何方?眾說紛紜,唯一肯定的是,這塊寶玉尚在人間,因能耐1300攝氏度高溫,一般火無法焚化。秦滅六國,嬴政終獲至寶。有人說,秦王破和氏璧,上雕「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字,就是傳世玉璽,歷經劉邦、王莽、司馬炎之手,一直傳到後唐,石敬瑭滅後唐,後唐李從珂人玉共焚,從此下落不明。按理說,真金不怕火煉,石敬瑭應是得到寶物,極有可能與石敬瑭陪葬;有人說,和氏璧被作為陪葬品埋在秦陵,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於世。如果真是這樣,將來發覺秦陵地宮,和氏璧必將重見天日,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寶物風采。

二、秦朝十二銅人流向何方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秦朝一統天下後,嬴政命人鑄造十二銅人,這十二個重各千石的大銅人為何而鑄,流向何方至今不明,讓後世百思不得其解!關於十二銅人下落,有三種猜測:有人說,西楚霸王攻克咸陽,火燒阿房宮,十二銅人一併燒毀;有人說,十二銅人毀於東漢末年,董卓鑄造銅錢用掉十個,另外兩個被苻堅銷毀;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樂觀,據史料記載,十二銅人並未銷毀,十二銅人是秦始皇最愛之物,在陵墓營造好後,隨同其它珠寶一起陪葬。由於一些技術因素,秦陵挖掘暫時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銅人下落,至今無人能說清楚。

三:青銅劍千年不銹之謎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發掘秦始皇陵墓中,秦始皇的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隨同兵馬俑一道,同時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無獨有偶,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把越王勾踐劍,做工精細,削鐵如泥,兩大考古發現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跡還在後面,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此為千年不銹之故。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專利。眾所周知,鉻是一種稀有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甚為不易。現代科學發明,竟然出現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前?又有誰能想像,秦始皇手中之劍,竟然是現代科學結晶?層層謎團,孰是孰非,只能成為千古之謎。

四:武則天無字碑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樹碑立傳,是古代下葬的慣例,但武則天是一例外,武則天的墓上無任何字,有人說此舉的用意是讓後人評說,有人說是功德不能用文字表達等等。武則天為自己立了一尊無字碑。為何無字?有人言,武則天為了誇耀自己,顯示功高德重不能用文字表達;一種說法是,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一生的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還有一種說法是,武則天左右為難,想到死後與高宗合葬,不論自稱皇帝還是皇后,都是很難落筆,所以乾脆「一字不名」,讓後人蓋棺定論。武則天立「無字碑」為後世出了難解之謎,有碑無文,不如說無文勝有文,成為趣談。

五《永樂大典》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永樂大典編撰於大明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謝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編成後一直藏於深宮,真正接觸過此書的人並不多。嘉靖間重錄《大典》,至隆慶元年(1567)完成即為副本,其殘本保存至今。至於《大典》正本,不但目前未發現有任何蹤跡,而且嘉靖後幾乎找不到任何相關記載。正因如此,關於《大典》正本的下落便成了一個謎。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六:地動儀,自從公元132年張衡造出了地動儀,僅在公元138年記錄了一次隴西地震後,「地動儀」就彷彿一陣煙塵般,消失在歷史的深壑。1951年,考古學家王振鐸歷經數年,考證研究終於復原並製造的「張衡地動儀」模型。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的張衡地震儀模型,是根據王振鐸的設計復原的。

歷史遺留的七大千古末解憾事

七,關羽青龍偃月刀:據三國志記載並未提出關羽所用武器是青龍偃月刀,而關於關羽的打鬥用詞多次出現「刺」這個詞,所以推斷應該是可以用於刺殺的長槊或長矛。不過根據「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來看,如果持長矛,很難做到「斬其首還」,刀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至於叫不叫青龍偃月刀就不好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秘世界 的精彩文章:

罕見夜光雲現日本上空,如仙女編編起舞般美麗
20歲正妹險死「受關公欽點」當乩童?

TAG:奧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