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那些總考第一名的孩子,為什麼都不選這個職業了?!

那些總考第一名的孩子,為什麼都不選這個職業了?!

原標題:那些總考第一名的孩子,為什麼都不選這個職業了?!


百師君說


「醫者,德為先,技為本,魂為鏡」


1


高考狀元無人學醫

冬春季一直是流感的高發季節,但今年的流感卻比往年來的要迅猛,不少醫院人滿為患。


據說在北京某兒科,凌晨 2 點排到中午 12 點的都大有人在……



在流感最嚴重的那段時間,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了朋友圈。


作者在文中記錄了岳父從患流感到死亡的整個歷程。


從起初岳父堅持要開著窗光著膀子吹冷風,生病後又滿不在乎地當成「感冒」來治療,到岳父肺部感染進入ICU,最終不幸病故,僅僅只有29天,引無數人唏噓。


在醫療技術如此發達的現在,竟然會有人因為一場感冒而失去了性命。


在看病過程中,作者輾轉5家醫院,得到無數醫生護士的救治,也認識不少醫生朋友。


這一過程中他體會到了醫生的忙碌與勞累,得出的人生總結竟然是:


不希望小孩將來做醫生。

為人父母,如此選擇當然沒有錯。


但句話卻引出了一個可怕的社會現象,那就是——中國最優秀的孩子都已經不學醫了


根據一份「2016高考狀元調查問卷」(全國36位狀元填寫了有效問卷)數據顯示,61.11%的狀元傾向於報考經濟類專業(多選),33.33%傾向於報考管理類專業,選擇哲學的為8.33%,竟無一人選擇醫學!


而同樣的,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00-2010年內地「高考狀元」就讀專業調查,選擇學醫的也是屈指可數。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報讀醫學專業的熱情如此之低呢?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2


暴力襲擊醫生事件頻發


近年來,醫患糾紛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一項社會問題。

2017年4月6日:廣水市關廟鎮村民吳某在廣水一醫院自然分娩一女嬰,約兩小時後,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癥狀,經搶救無效死亡。


吳某死亡後,其家屬情緒激動,組織人員到產科衝擊當值醫護人員,導致5名醫護人員不同程度受傷。


2017 年 6 月,慈溪市人民醫院一男一女兩位醫生,被幾個暴徒毆打,其中男醫生還被舉起椅子砸中頭部。


據當地警方的通報:事件的起因是一位91歲的患者因病搶救無效,部分家屬在「了解死因過程」中動手毆打醫務人員。


2017年6月29日,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超聲科主任經翔在其辦公室被犯罪嫌疑人手持砍刀砍成重傷,傷情嚴重,醫院立即將其送至手術室開展搶救。


2017年,8月15日上午8點02分,黑龍江省醫院普外二科出診醫生徐某在香坊院區門診部導診台簽到時,遭到曾在該院住院治療過的患者劉某某的突然襲擊,導致頭外傷、頭面部軟組織裂劃傷、右耳廓劃傷。


這些僅僅是2017年發生的惡性傷醫案中的一小部分。


近年來國家從法律層面不斷出台相關規定,來維護正常、和諧的醫患關係。


可面對稍不留神就惹來的官司和橫禍,醫生們始終不能放開手腳。


家屬們看著活著進去死著出來的病人,也始終懷疑醫院裡有貓膩。


對於醫者,本是救死扶傷的大善之事。


對於患者,本該懷著感恩、敬仰的心。


可其中關係的微妙,讓埋頭苦學醫術的醫生玩不轉,也讓期盼親人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家屬更玩兒不轉。


「醫患關係的緊張是醫患間誠信道德的喪失。」


一位剛當醫生的朋友A跟我說:「我收了個患者的紅包。」我嚇了一跳,趕緊問他是怎麼回事。


原來那天A查完病房,來到電梯口,遇到一位老太太。


老太太是一位病重老爺子的家屬,問A老爺子的情況。


A將情況簡單再複述了一遍,並好言安慰。正在這時,老太太趁A不注意,把紅包塞進了A手裡。


她抬起頭來,望著A說,醫生,這個給你留著.....

A連連拒絕,說,老爺子在我們這裡治療,我們肯定會盡心儘力的,你可以放心。您給這個是沒有必要的,趕緊收起來。


老太太見A拒絕,嘟囔了一句,說:


兒子讓我給你,說這樣老頭子會好的更快一點。


後來,A實在無法說服老太太,只好暫時收下紅包,隨後把紅包充進了老爺子的住院費里,並存好了憑條。


A說:我算是明白了,你不拿那紅包,患者、家屬心裡都沒底。拿著,他們就踏實了。


這,就是如今尷尬的醫患關係。


患者不再相信醫生是妙手仁心;


病人給醫生紅包,只是想買個安慰和踏實。


3


當醫生累

2018剛剛來臨,一場流感就席捲了中國。成千上萬的家長帶著孩子湧向各醫院的兒科排起長隊。


對於兒科醫生晁爽和她的同行來說,今冬格外難熬。北京流感肆虐,她所在的清華長庚醫院5位兒科醫生全數上陣,這裡頭還有兩位孕婦。


兒科在超負荷運轉,然而患兒太多,兒科醫生太少。



大三甲醫院的兒科快手,有平均3分鐘看完一個病人的紀錄。晁爽對自己的要求是5到6分鐘。


但就算按照這樣的速度,晁爽和同事們入冬以來,每周的工作時間都超過80小時。


但最令他們頭疼的不是哭鬧的孩子,而是帶孩子來看病的家長。


「你看病是繡花呢?這麼磨蹭!」這位家長的孩子得了流感,還檢查出貧血、低血糖,得多吃肉。


孩子不聽勸,家長急了,指責晁爽:「你多說兩句不行嗎,嚇嚇他!」說完帶著孩子摔門走了。


有家長掀過診室的桌子,更激動的一次,動手打了她帶的住院醫師。

一位兒科醫生在網上自嘲:


「等我有錢了,要配一個保鏢防醫鬧,配個秘書寫病歷,再配個律師審病歷。」


2018年1月31日,江蘇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新海院區一兒科女醫生在27日凌晨因連續參與三個重症患兒的搶救手術後,突然倒在患兒床邊,診斷為腦室出血,陷入昏迷,被送入ICU搶救;


當天中午,兒內科年輕的規培男醫生,因多日連軸轉,突然倒下,確診感染腦炎,一度生命危在旦夕。


知道當醫生這麼累,你會讓孩子做醫生嗎?




聽說,醫生間有個一個常開的玩笑:「孩子以後要做大夫,是打斷腿還是打斷胳膊,還是直接換大腦?」


一位護士在公交車上問孩子:「小寶啊!你長大了想要幹什麼呀?」


「我長大了想當醫生!」四五歲的小男孩很認真地回答。

「為什麼要當醫生呢?你不想當老師嗎?當醫生那麼累,假期還少,休息的時候,病人一個電話你就得去醫院。當老師多好啊,每年都有寒暑假,可以出去旅遊~」


「你看阿姨我,在醫院當護士,累得不行,想出去玩又沒有假期,當醫生有什麼好的,還是當老師吧!」護士勸說道。



令我恐懼的是,在「不要報醫學專業」的建議大行其道的社會,那些在校堅持學習醫學專業的孩子,還能堅持他們的初衷嗎?


如果,未來真的無人投身醫學專業,那麼誰來承擔起救死扶傷的義務?


4


未來,誰給我們看病?


醫生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醫生是社會精英群體,手握「生殺大權」,他們應該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他們常常是這樣的:



這樣的: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醫生們,爭分奪秒地做了一台32小時的超難度手術,成功挽救了一位女患者的生命。最終累到動彈不得,躺在手術室的地板上。


或者,是這樣的: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婦二科副主任醫師蔣丹需要連續完成兩台手術,她只能利用兩個手術之間的間隔,在衣櫃里打個盹兒。


累算什麼?跟時間賽跑的時候,他們常常顧不上自己的安危:



江蘇靖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胡方斌,在進行一台心臟介入急診手術時,自己卻突發重病——心臟大血管撕裂。怕病人有危險,他打了兩針嗎啡,忍痛做完了手術,才發現自己也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醫生這一職業在西方的地位非常崇高、令人仰慕。


可在媒體公布的最新中國醫師職業狀況調查中,中國內地有78%的醫生明確表示,堅決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學醫。


在西方,學生都願意做醫生。首先是經濟上的動因,以美國為例,醫生屬於最高收入階層。


第二,美國社會對醫生尊重,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醫生的學識是一般人達不到的,所以給予他們很高的經濟回報和社會地位。


同時,因為醫生生活上十分優越,所以他們十分自律,注重保護自己的形象。


久而久之,形成了較好的醫德傳統和整個社會對醫生極其尊重這樣一種文化。有些人甚至將醫生視為美國社會行為規範的楷模。


畢竟,這是與生命的去留直接打交道的職業。如此神聖導致你決定要加入這個行業和離開這個行業時候,都必須思量再三。


作為醫生,他們鍾愛著自己的事業。


他們渴望的,僅僅是患者發自內心的認同。



醫患本是陌生人,因為一張挂號條而結緣,形成一種契約關係。


讓這份契約關係更緊密的,不是一本病歷、一個簽字、一張收據,而是醫患心靈的「同頻共振」。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說:「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葯,給的是情。


超時工作、醫患矛盾、晉陞壓力……,讓醫務工作者深感疲憊。


由於收入較低、不被患者尊重、醫療環境不安全等原因,近8成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


在國外,學醫的是最優秀的學生,但在國內,許多優秀的學生已經不願意選擇當醫生。


與此同時,正在一線崗位辛勤工作的醫生頻頻累倒,不禁讓我們開始擔憂:


未來,誰給我們看病?


▍來源: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封圖:一隻貓


▍編輯:辭辭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繪本大百科 的精彩文章:

「順產是十級陣痛,我就是二十級」 孕媽無麻醉剖宮生下寶寶!網友:為母則剛!

TAG:幼兒繪本大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