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無國無家,沒有文化!卻用對兒子的心狠手辣,換來了名利雙收……

她無國無家,沒有文化!卻用對兒子的心狠手辣,換來了名利雙收……

GIF

她是無國無家的猶太人,

流亡各國尋求安身,

曾窮到撿垃圾度日。

她3次婚姻都以失敗告終,

兒子被人罵做廢物。

她沒有文化、心狠手辣,

不給孩子洗衣做飯,

不讓上學,

甚至不顧他們生死,

逼迫其上戰場。

比虎媽更「毒」,

比狼爸更「狠」。

但今天,

她卻住別墅、開豪車,

享盡世間名與利,

還上電視、出自傳,

大談特談「育兒經」。

而她說出的話,

竟讓億萬中國人震驚......

她,就是沙拉·伊麥斯。

1950年,她出生在中國上海,

母親在她很小時就棄她而去,

父親是猶太人,

由於遭到德國納粹的迫害,

不得不逃亡到上海。

就這樣,

在上海這個貧寒的家裡,

她與父親相依為命。

12歲時,父親也永遠的離開了她,

自此,她變成了孤兒。

童年的沙拉和父親

17歲時,她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但那是1967年,正值「文革」,

她那一頭漂亮的捲髮和高高的鼻樑、

深邃的眼睛,都讓她成為了,

紅衛兵重點盯住的「目標」,

她被文革大軍減去了長發,

沒收了家當,還被趕出了家。

學校也不再接納她,剛剛讀到初一,

她就不得不放下書本被迫退學。

對於一個只有17歲的少女來說,

無父無母,在一個異國他鄉,

頂著一張外國人的面孔,

拿著一張猶太后裔的身份證,

她處處受到圍觀和非議,

趕上了「文革」,她更是無所適從,

就像是血液里天生就流淌著「污點」。

少女時期的沙拉

她唯一求生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嫁掉,

找一個可靠地丈夫,

也許能給她一個安穩的家。

但命運註定要讓她歷經磨難,

她先後經歷了兩次婚姻

最後都是以傷心和痛苦告終,

20多歲花樣年華的她,

竟對愛情和婚姻也不再抱有希望了。

天可憐見,兩次失敗的婚姻,

卻給她留下了兩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為了「兒子」活著,

成了她那時生活唯一的希望。

1971年,全家的生活來源都靠,

她在上海銅廠的那份工作,

做的是非常勞累的體力活,

但只要能讓兒子吃飽穿暖,

她甘之如飴,一干就是十幾年。

1985年仍在上海銅廠工作,沙拉的工作證

但老天還不讓她做個「好媽媽」,

命運安排她成為狠毒的「狼媽」

1992年1月24日,

這個對很多人來說再普通不過的日子,

卻成了她命運的轉折點。

這一天,

中國外交部正式宣布「中以建交」

作為猶太后裔,

她終於可以回到以色列,

回到自己的故鄉了。

沙拉等到了中以正式建交

而當她踏上那片魂牽夢縈的土壤,

準備擁抱這個故鄉之時,

漫天的戰火讓她驚呆了,

落後的村鎮、窮困的人民,

都預示著她將踏上更加坎坷的歸途。

以色列的移民局,

並沒有將她安頓在拉法等大城市,

而是讓她住在,

靠近黎巴嫩的一個落後邊陲小鎮上。

可再難的路也阻擋不了她尋根的腳步,

1993年5月,

她義無反顧的將3個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而讓她沒想到的是,

當晚,一家四口就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

她說:「我跟孩子們剛剛下車,

就聽見身後一聲巨響,

我奔過去,發現一個人被炸得七零八落,

至今回想起這個場面都心有餘悸!」

在這個戰火連天的故鄉以色列,

為了躲避炮火,

她不得不常常帶著孩子們住防空洞

洞里條件艱苦,沒水沒電,

擁擠著一群群避難的當地村民,

兒子怕的發抖,她就鼓勵他們說:

「如果你們連戰爭都不怕,

將來還能有什麼能讓你們害怕的」。

沙拉14歲的兒子以華、13歲的兒子傑瑞在防空洞里

她讓兒子去跟當地的小孩子交朋友,

並告訴他們:「微笑是最好的語言,

遊戲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們在防空洞里拿著她給的撲克牌,

開始了人生中第一節實踐課,

去適應環境,去結交朋友,去嘗試改變。

初到以色列,她連語言都不懂,

雖然長著與身邊人一樣的面孔,

但因為從小在中國長大,

她對以色列語是一竅不通。

沒錢沒工作沒背景,

拖著三個正要上學的孩子,

她的困難無法想像。

兩個哥哥抱著三歲的妹妹

但當拉賓總理慰問第一批「回以」同胞時,

她卻放棄了能戳手可得的機會。

拉賓總理拉著她的手問她,

「你有什麼困難嗎?」

她回答:

「我什麼困難都沒有。

因為我有一雙手,

所有的困難在手裡都能解決。」

初到以色列時,總理拉賓親切接見了沙拉

可真實的生活並不像說話那樣輕鬆,

她所遭遇的艱難,

根本無法用一句話輕描淡寫的帶過,l

人間的每一種苦,她都得親自品嘗。

由於語言不通,她只能去中餐館打工,

但微薄的收入無法讓一家人吃飽穿暖。

有一天,

她突然想起了在上海曾吃過的小吃,

於是她想到了一個賺錢的方法:做春卷。

而當她花了整整4斤麵粉,

終於成功的做出了第一張春卷皮時,

她嚎啕大哭,喃喃自語:

終於能獨立的賺錢了!

孩子們能有錢上學了!

就像所有的媽媽一樣,

她就像老鷹一樣,

將孩子們緊緊護在自己的臂彎中,

白天去餐館打工,中午和晚上賣春卷,

即使一天下來她累的說不出話,

也不肯讓孩子們插手幫她幹活,

除了讀書她什麼都不讓三個孩子做。

但是,一個猶太鄰居的話,

如醍醐灌頂般震醒了她,

那天,

當她的三個孩子圍坐在她的春卷攤旁,

等著她下面做飯時,

鄰居走過看到這一幕,

呵斥她的兒子說到:

「你們都這麼大了,

應該學會去幫助你們的母親,

而不是像廢物一樣坐著!

鄰居轉過頭接著訓斥她:

「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了,

不會教育的話,你就不配當媽!」

剎那間,她淚如雨下。

日夜的奔波勞累,

再苦再難的生活她都能忍耐,

但說她是個不稱職的母親,她受不了!

這不分晝夜的辛勞和拚命賺錢的艱辛,

還不都是為了孩子嗎?

她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衣食無憂的生活,

有錯嗎?

憤怒、委屈、不滿、無助一起湧上心頭,

但她又不敢同鄰居吵鬧,

只能止不住的掉淚。

可沒想到的是,兒子們慢慢圍過來,

幫她擦拭淚水,說:

「媽媽,也許她說得對,

以後就讓我們也照顧你吧。」

她摸著孩子稚氣未脫的臉,

別過頭去,再說不出一句話。

第二天,

兩個兒子放學後不再出去玩鬧,

而是早早來到她的攤位旁,

大兒子幫著洗菜切菜,

二兒子幫著做春卷皮,

甚至小女兒都幫著在旁邊吆喝。

大兒子還突發奇想的,

中午將春卷帶到學校里去賣,

結果卻出奇的好,

同學們紛紛搶購這種來自遙遠東方的小吃。

對於孩子們的改變,她既欣慰又心酸。

之後,猶太鄰居還告訴她,

在猶太家庭里,

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

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

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

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一切。

沙拉和三個孩子

她終於狠下心來,

決定接受猶太鄰居的建議,

吃飯、洗衣都要收取費用。

她還鼓勵孩子去市場上賣春卷,

做一個1毛,賣一個2毛。

二兒子自告奮勇去賣,

很快嘗到了甜頭。

這個聰明的孩子,

還將中國的風油精、清涼油,

賣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二兒子傑瑞在以色列的市場上擺攤

大兒子就更讓她欣喜了,

他在學校舉辦「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

講座中可以免費品嘗中國春卷,

但是需要買入場券,

在上繳學校場地費用後,

大兒子賺到了人生最多的一筆錢。

沙拉與她的大兒子

也許對於孩子來說,

苦難真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她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

也同時懂得了母親的不易。

她對孩子越狠,

孩子們就越堅強、越聰明,

她在家務中越是「絕情」,

孩子們就越懂事、越獨立。

但是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兒子的成長,

並沒有完全按照她的預期。

過早的獨立和賺錢的慾望,

讓二兒子開始尋求捷徑,

他不再想上學,認為讀書無用,

早早賺錢才能真正改變命運。

無論她怎樣苦口婆心,

二兒子始終拒絕上學,

堅持要去麵包房打工賺錢。

軟硬兼施都無濟於事,

終於,她對二兒子說,

「我送你去麵包房當學徒,

但你不要後悔」。

二兒子如願以償了,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

他拚命幹活,每天只睡幾個小時,

常常累得夜不安枕。

但幾個月後,他問自己,

「我這輩子就只能做麵包了嗎?」

經歷過實踐,他終於認識到,

自己不去上學的想法是多麼淺薄。

這時,她告訴二兒子,

讀書的學費她早已準備好,

就等著二兒子自己真正醒悟,

因為語言基礎的原因,

為了孩子們的教育,

她決定全家一起回中國去上學。

來之不易才更加珍惜,

回國後,三個兒子都發奮刻苦,

之後,老大考入了上海外國語大學,

老二上了旅遊專科學校。

老三在中學裡也成績優異,名列前茅。

有了這麼優秀的三個孩子,

她理應知足,

理應繼續為孩子們的前程做打算。

但她卻再一次讓人驚訝,

因為她拒絕為孩子們再付上大學的費用。

她說,「在以色列,

我學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就是對孩子們放手。

我不但不管他們的學費、生活費,

我還要求他們畢業後必須送我兩把鑰匙,

一把是房鑰匙,一把是車鑰匙。」

不過她的兒子早在以色列,

就已領教了母親的「家教」,

不但對「0資金」上學欣然接受,

還一口答應了母親的所有要求。

大學後,兩個兒子果然初現微芒,

賺錢的慾望和靈活的頭腦,

讓他們不再畏懼,

在學校中他們經商的舉動就顯得不凡,

可謂是學校里的「焦點人物」。

按照這樣的發展,

本應是兩位傑出青年順利畢業,

然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開始兌現對母親的承諾。

但她偏要打破這種安寧,

偏要「狠心」對待親骨肉。

在兩個兒子畢業之時,

她毅然主動遵守以色列的國家規定,

要求兒子們回到以色列去服兵役!

要知道,

那可是戰火連天的以色列啊,

她曾在那裡見過遍地的屍骨,

也見過炮火中血肉橫飛的街道,

送兒子回去無異於親手將他們推到懸崖邊。

有人告訴她,

像她這種在中國生活的特殊家庭,

可以申請子女不服兵役,

也有人告訴她,可以去做假病歷,

讓孩子躲避過服役期。

但她都拒絕了,

她堅持要讓兒子們回到以色列服兵役,

並且還是在一接到通知後,

就立刻催促兒子動身。

連以色列當地的家庭在子女們入伍前,

都要留出好幾個月的時間,

讓孩子放下工作好好休息,

因為這一別,就可能是生死之別。

但她卻偏不,

在二兒子傑瑞接到入伍通知後,

她竟讓他馬上回以色列,

用這兩個多月的間隙去打工。

這樣「狠心」的決定,

連當時的鄰居聽了都覺得太過殘忍。

但誰能知道,

正是由於她的狠心,

才讓二兒子獲得了被命運垂青的機會。

回到以色列的一天下午,

四位客人來到了傑瑞打工的餐廳,

他流利的希伯來語、

英俊的中國面孔、彬彬有禮的態度,

細緻周到的服務,

一下就引起了其中一位顧客的注意。

在聽說傑瑞剛從中國畢業,

馬上就要在以色列參軍入伍後,

這位客人就對旁邊的朋友說,

「你記下來他的身份證號碼。」

當傑瑞入伍後,

竟直接進入了以色列國防部特種部隊。

原來,當初那個注意他的客人,

以色列總理巴拉克

記他身份證的就是國防部長

那四個人原來全都是以色列的高級官員

以色列總理巴拉克

退伍後,

傑瑞又充分利用以色列盛產鑽石的優勢,

做起了鑽石生意,

很快就成為了資產過億的成功商人。

大兒子也因為在部隊表現優異,

退伍後成為一名官員,

一直在以色列勞工部工作。

就這樣,她一個「狠心」的決定,

又一次改變了兒子的命運。

她的「絕情」,

正是給兒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現在的她,

住在大兒子給她買的別墅中,

開著二兒子送的豪華跑車,

有了小女兒孝敬她的首飾盒。

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

可她並不滿足,

已經67歲的她仍然非常忙碌,

2002年,著名的兄弟鑽石公司

決定任命她為駐中國地區的首席代表。

她還出版了兩部圖書

參加公益講座,到醫院當義工

2015年,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她還在上海捐贈雕塑《風雨同舟》

感恩上海人民對猶太難民的庇護。

如今,她還收穫了美好的愛情,

同一位上海的教授結婚,

擁有了完滿的幸福家庭。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中國家庭,

教養出越來越多的小皇帝、小公主?

為什麼大學畢業後,

社會上出現了無數的「巨嬰」?

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

不惜大走「捷徑」。

父母的給予就是無止境的,是應該的;

孩子的需求也是無止境的,也是應該的。

多少父母已陷入了「寵愛」的怪圈,

多少父母親手摺斷了,

孩子逆風飛翔的羽翼,

我們正在以愛之名,

做著潛移默化的「扼殺」。

而這個猶太媽媽,

她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愛」,

什麼是「教」。

她,

作為一個女人,

一生跌宕起伏;

作為一位媽媽,

她的「心狠手狠」令人唏噓;

而作為現今中國教育的典範,

她的言行卻不能不讓國人沉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優才計劃優選 的精彩文章:

這個情人節,這對特殊的「情侶」一定值得全世界的祝福!

TAG:德國優才計劃優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