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測試中的「身臨其境」
全文字數:1939
閱讀時長:5min
產品需求如同女人心——多變善變,而用戶訴求發生改變,設計就要不斷優化,但去何處找尋答案?如何避免大腳穿小鞋?從可用性測試的角度,就可以告訴你答案:「還原」用戶的真實使用「情景」,捕捉用戶的細節需求,結合測試目的和對象等因素確定合適的「設備情景」來測試。
本期【用研說】關注可用性測試中的「情景」,並重點關注手機app中的設備情景。
「還原」用戶的真實「情景」,捕捉用戶需求」
還原情景是指設計師站在用戶的角度,模擬分析出用戶的使用行為。模擬,需要重點從3方面還原:環境情景、任務情景和設備情景。
環境情景
環境情景是指用戶身處的周遭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環繞在用戶周圍的自然因素,如溫度變化、海拔高度、光照強度、晝夜變化。而社會環境是指用戶所處的場所及周遭的人為因素,地理位置的變化會引起人群密集度、嘈雜度、背景噪音、網路穩定度的變化。
任務情境
即用戶的使用目標、注意力水平及多任務狀態。
以我滴APP為例,用戶通常是在【叫車】這一單一任務情景下使用。在單一情景下,若用戶需要專門騰出時間來使用某產品時,說明此時正在完成某個重要的任務,應以確立任務為導向,建立清晰的任務模型,層級結構,確保在使用過程中有良好的體驗並降低學習成本。
設備情境
包括用戶所使用的移動設備本身(設備參數、用戶對設備的熟悉程度等)、網路連接情況等。
「手機app可用性測試中,確定合適設備情景」
為什麼在手機app可用性測試中,對於設備情景需要重點關注?
因為,用戶是否能夠自然地手持設備,對獲得用戶與設備準確的交互方式至關重要。要完成這種自然的交互過程,測試設備的選擇是首要的考慮因素,究竟是使用測試設備還是用戶設備?
有研究者指出,要保證受訪者能自然地完成任務,就應該儘可能地讓其使用自己的設備。
使用受訪者自己的設備,一方面可以更真實地模擬使用情境,特別是測試中會涉及其他產品的情況下,例如,使用用戶個性化的輸入法、或是分享到其使用的社交產品中,都可以真實反映受訪者如何與產品互動以及如何實現切換等;另一方面,相比統一的測試設備,使用受訪者自己的設備測試,可以覆蓋不同的移動系統平台、不同的屏幕大小和解析度,可以提供測試設備的多樣性,保證了測試的生態效度。
模擬使用情境和保證測試生態效度外,我們建議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測試目的
如果本次測試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用戶是如何使用移動App,使用測試設備可能是更好的選擇,讓你能夠更好地控制無關因素的干擾,專註於受訪者與移動產品之間的交互行為;但如果本次測試的目的並不局限於行為層面的考察,例如,測試目的還想了解受訪者是否能夠在他們習慣的產品下載渠道中正常下載目標產品,產品在不同設備上的適配性和表現如何,那麼使用用戶設備才是更好的選擇。
測試對象是產品還是原型
如果測試處於產品設計前期,希望通過可用性測試快速發現問題,並製作了產品原型進行測試。因為時間限制和預裝系統環境限制等因素,測試原型可能難以預裝到每個用戶的設備中。這時使用預裝好的統一測試設備會是更好的選擇。
第三方工具限制
相較於PC可用性測試,移動端可用性測試的錄屏和記錄更加困難。如果要錄製受訪者操作任務的屏幕和過程,需要一些第三方的鏡像產品、錄屏產品等來配合使用(具體工具的使用,在第三篇中有詳細闡述)。這些第三方工具的使用,需要預裝和調試。因此,不便於使用用戶設備。另外,如果明確讓受訪者知道有錄屏軟體在錄製自己的操作行為,測試數據的有效性可能會降低。
受訪者的學習成本和使用習慣
移動設備因系統的多樣性和設置的個性化而存在一定的複雜性。面對一台新的移動設備,用戶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有些受訪者對新設備的學習成本會比較高,例如,受訪者是老年人,他們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會使用自己的手機,因此讓這類受訪者使用統一的測試設備,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受訪者對設備的習慣問題
移動設備具備個性化,特別是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個體的延伸。使用統一的測試設備,即使受訪者的學習成本較低,還存在習慣問題。受訪者不習慣統一的測試設備,可能會導致以下兩個的問題:一方面會增加受訪者在測試過程中的緊張情緒;另一方面會降低受訪者完成任務的效率。
受訪者的隱私和意願
移動設備比PC更能夠代表個體,存在很多受訪者的隱私信息和一些個性化的內容。受訪者有時會不願意使用他們自己的設備進行測試。如果想要使用受訪者自己的設備進行測試,需要提前獲得受訪者的許可,在招募階段就需要考慮這個因素,和受訪者打好招呼。
場外干擾因素
使用受訪者自己的設備進行測試會帶來一個問題,在測試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干擾,比如突然的來電、第三方軟體的干擾、電量不足等問題,也很難提前準備和應對。而如果使用統一的測試設備,這些問題就可以更好的避免。
TAG:CDX創意設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