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TO視角:幣和鏈的發展

CTO視角:幣和鏈的發展

提起幣,人們很興奮,提起鏈,人們很迷惑,大部分人的感受是這樣的。

今天,我就從一個從事區塊鏈技術研發的CTO的角度,談談我的認識。

我想說幾個方面的問題

l 數字貨幣的起源,鏈的起源,以及二者天然關係是什麼?

l 在發展過程中,幣和鏈逐漸顯示出來的關係是什麼?

l 未來,幣和鏈會演繹出什麼樣的關係和那些場景出來?

數字貨幣的起源,鏈的起源,以及二者天然關係是什麼?

首先解釋下,什麼是數字加密貨幣(這是全稱)。指的是通過某種區塊鏈平台,通過某種共識機制和激勵機制和規則,發行出來(純屬民間行為),並存放在加密數字錢包(有秘鑰和地址的類似支付寶和微信錢包的東西)的流通在構建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商圈和生態系統中的,非法定貨幣的「貨幣」。

再來舉2個例子解釋下數字加密貨幣。

在數字貨幣當中,生產區塊的共識演算法,有2個流派,分別是POW和POS。

POW代表——比特幣——數字加密貨幣鼻祖

在比特幣公有鏈上,通過全民(註冊就可以參與挖礦)參與的方式,以最大工作量證明的共識機制(POW)來獎勵比特幣並贏得當前區塊記賬權利的一種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生長模式。

POW機制下,是由許多的區塊鏈共識演算法做支撐的,不同的POW鏈,所採用的具體的數學演算法是不一樣的。介紹幾個,大家認識下:

鼻祖中本聰的比特幣演算法——SHA256(哈希256運算)

這個演算法就是給數據區塊做哈希壓縮運算,生成一個區塊地址(256bit),對應獎勵一些比特幣,刺激你去用計算機做這樣的運算(挖礦)。比特幣一共有2100萬塊,已經按照這個演算法,挖出來了大約1600多萬塊,具體的比特幣礦池情況,可以通過比特幣瀏覽器(有很多,百度搜下),可以看到目前有多少個比特幣區塊,挖礦難度等。PS: http://btc.com

順便說下,現在靠一己之力挖礦,很難的,基本要加入到礦池(集體挖礦的公司和團隊)挖礦,再根據自己的算力貢獻,分得比特幣獎勵(比特幣精確到0.000 000 01)。

以太幣——數字加密貨幣第二大——智能合約鼻祖

以太幣,是目前市值第二大的數字貨幣,以太幣最開始採用POW共識,作為公有鏈,POW帶來的問題就是算力越來越集中,形成了一個多中心的公有鏈,弊端就是不利於節點的增長,不利於公平。因此,出現了POS演算法,POS就是用權益代替算力,節點的幣和節點的年齡,代表了優先的權益。POS演算法最大優勢是拋棄了POW的資源消耗,提升了TPS。因此目前POS,以及各種的變種POS演算法(比如DPOS, IPOS, RDPOS)十分流行,並在TPS性能上有卓越提升,可以達到KTPS水平。

以上談到的比特幣,以太幣,實際上都是建立在一個區塊鏈平台之上的。比特幣和以太幣分別建立在BitCoin和Ethereum平台上。BitCoin平台已經沒有生命力了,以太坊相反呈現日益強大的生命力,成為許多公有鏈的選擇平台。

我們今天來看,一個區塊鏈的平台至少要具備這些要素,才能稱其為一個是一個「區塊鏈」

區塊特徵:要具備產出、管理區塊的機制和演算法

鏈的特徵:具備Hash散列計算功能,並能夠設計具備圖靈完備的演算法和結構,保證數據具備不被篡改的能力。

區塊鏈運行的環境:要具備管理分散式,點對點傳輸,同步,共識的框架和機制。

反過來看比特幣,以太幣這些數字貨幣,其本質是為了維護公有鏈的生長,通過在鏈上獎勵數字貨幣,並進入到交易所交易,刺激公有鏈的參與者進行競爭性的計算,來維護鏈的生長和生態系統的發展,這是原始的「幣」和「鏈」的關係。

隨著區塊鏈日益的火爆,「幣」和「鏈」這種原來緊密的關係,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包括:

l 呈現出幣和鏈分離的情況,有些幣完全和區塊鏈沒有關係,有些鏈也不發行幣。

l 幣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江湖,分成為平台幣,應用幣,「支付型貨幣「,平台幣和應用幣好理解,就是幣用於支持平台研發和發展的幣,應用幣就是支持應用平台和發展的幣,支付型貨幣,即具備了發幣的支付特性的數字貨幣,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支付,類似於目前的微信支付,只不過不關聯法幣和銀行。

l 形成了大量的交易所,對數字貨幣進行掛牌銷售,因此形成了交易市場,也因此刺激了了ICO這個代幣發行融資新事物的出現。ps:目前國內的都搬到了國外,比特幣中國,火幣網等等。

l 由於ICO不受監管,流程簡單,門檻低,因此出現了ICO洪水,大量的ICO項目進入了「幣圈「,ICO融資到的是「數字貨幣」,然後進入交易所,換取法幣,這是當下最熱的話題,也是國家監管的重點。

目前我們所處的幣和鏈江湖,是一個「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快速的發展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幣,鏈,應用,百家爭鳴。這是好事,意味著加速了區塊鏈技術,應用,市場的發育和成熟。不同於互聯網高速發展的90年代,這次的區塊鏈變革,是在現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信息更高認知度和基礎之上的新的變革,從這個背景分析,區塊鏈的變革的速度會更快,成熟的應用,平台,商業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形成。另一個方面,這種變革,將是區塊鏈和其它技術結合,融合一起發展,形成放大效應,組合效應的變革,例如「區塊鏈+AI」,「區塊鏈+IOT」, 「區塊鏈+5G」, 「區塊鏈+大數據「,而且區塊鏈在這種技術多種組合中,發揮了獨特的改變「生態模型」的作用,涉及到了生產生態,社會生態,政治生態等等方面。如果從「幣」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回歸到對「鏈」的價值認知,區塊鏈都知道是價值互聯網的基礎,價值在社會,國家形態下,就是「貨幣」,區塊鏈如何傳遞價值,激發機制,增加價值,至少在很多應用上,「數字貨幣」一定會發揮價值交換的角色,就跟任何有「價值」的商品用法幣來衡量一樣,當區塊鏈把現實世界的物進行價值數字化後,衡量這種價值的「數字貨幣」也就自然成立了。當然,不是所有的數字化後,都需要用幣來衡量和進行價值轉換,但是至少有相當的應用是「幣和鏈」的完美組合。

未來,幣和鏈會是怎樣一個發展的態勢呢?我很好奇,留給我們的想像空間挺大,有人提出了「Token」的概念,就是「通證「,不僅僅是數字貨幣,通證包括了各種可以作為價值衡量,流通的載體,例如積分、券、各種虛擬物品等等,只要是在某個生態系統中,發揮了「圈」內認可的流通性,交換性的符號,都可以認為是Token。所以不見得數字貨幣是唯一的Token,而且這些不同的Token形式之間,也可能會形成價值互換,主流觀點認為,無論幣如何發展,永遠不可能替代發幣的角色,但是它會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發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催化「規模」,提升「質量」,提高「信任」,方方面面,這就要看從2018年開始,在區塊鏈和數字加密貨幣這個圈裡,大家的造化了,期待更多符合事物本質和是事情本性的區塊鏈項目落地。中興雲鏈,也是在這場變革中,做著以上我說描述的變革,搭建和探索防偽存證、積分、探索著電力交易、數字幣的應用,並融合其它技術,呈現最佳用戶體驗。

作者簡介:韋安博士,中興雲鏈CTO,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單位,超級賬本聯盟會員,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會員,在區塊鏈、密碼學、人工智慧、能源互聯網領域有10餘年經驗。

聯盟簡介

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是在中關村管委會指導下,經國家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是全球首家專註網路空間基礎設施創新的區塊鏈產業聯盟.

聯盟宗旨: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推動以區塊鏈為核心的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加快發展,為聯盟各成員單位業務發展提供服務

服務項目:技術研究、產業推動、政策建議、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體系創業孵化、活動組織、人才培養、國際合作.

同步世界科技發展|激發產業創新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