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MWC2018看工業互聯網:網路和平台如何走?

從MWC2018看工業互聯網:網路和平台如何走?

在位於MWC2018的4號館內,9台WAVE機器人,正通過無線網路分工協作,快速地根據需求組裝3種不同的圓珠筆,甚至將買家的名字鐫刻在筆殼上。而在不遠處的1號館內,智能工廠的演示正在進行,參與者模擬工人的身份,通過觸摸屏訓練機器人手臂來實時組裝遠程射頻裝置(RRU),包括外殼、印刷電路板和機蓋。

這在傳統的工廠內是無法想像的。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到來正在改變這一切,工業互聯網應運而生。

工業互聯網通過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促進位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推動製造業創新模式、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商業範式的深刻變革,推動全球工業生態體系的重構迭代和全面升級。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智能製造的重要基石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中國、美國、德國等諸多製造大國已經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MWC2018上,工業互聯網成為不少參展商的展示重點。4號館是華為和Denso聯合展示的「柔性生產」應用,1號館則是愛立信和中國移動的另一智能工廠Demo展示,背後依賴的是他們強大的無線連接方案能力。

思科則在MWC2018上宣布,面向全球全面推出支持NB-IoT的思科控制Jasper Control Center,使其成為第一個商用的全球NB-IoT控制平台。

平台側,阿里雲展示了ET工業大腦,其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解決了製造業的核心問題。

晶元側,高通則提出了目前最為火熱的5個物聯網領域需求,分別是語音識別與交互、感測器數據處理、攝像頭數據處理、音視頻媒體處理,以及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並推出了5個級別的晶元。這些晶元在工業互聯網市場將有著更大作為。

從MWC2018各家企業展示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和應用實例來看,5G將成為未來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石;移動邊緣計算MEC則是實現多種應用落地的前提;工業互聯網平台還處於初級摸索階段,需要大數據、雲計算和AI等各種技術的有機結合,推動其進一步完善。

5G成網路基石

互聯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唯有實現人、機、物的連接,才能實現工業系統互聯和數據傳輸交換,進而實現傳統工業製造模式的變革。而5G的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特性將為工業互聯網注入強大的「連接」基因。

正如華為「柔性生產」演示傳遞出來的信息,靈活性和柔性一直是現代製造業追求的能力,5G時代的來臨則讓這種夢想變為現實。「5G不僅可以帶你上天入地,還能讓柔性製造變得更簡單。」華為認為5G在工業互聯網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原因很簡單:5G網路走向現實應用,利用無線作為工廠的基礎設施,無線工廠的各個元素降低了對線纜的依賴,沒有了蜘蛛網般的線纜束縛,機器反而能夠根據需求快速地做出調整,從而實現更高程度的柔性製造。

愛立信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愛立信認為,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將5G、雲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應用於生產製造流程中。而5G作為這一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有力地推動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演進。

其中,網路切片技術的引入和5G網路靈活的擴展性使產線升級和產品換型變得很容易;更低的通信延遲和對邊緣計算的支持,確保對工廠產線實時和精確控制的通信支撐;配合5G網路更大的吞吐能力,實現大量生產數據的即時處理,利用雲端的人工智慧技術,可快速應對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對產線進行實時調整。

愛立信5G智能工廠原型展示了利用5G網路及切片的新能力,支撐產線產品的定製化組裝能力,對產線上的配件信息實時採集,藉助雲端人工智慧進行識別和匹配;並根據識別結果,驅動機械臂完成產品組裝。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強表示:「智能工廠的演示展示了作為5G時代基本服務形式的網路切片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案例,初步探索了跨行業智能製造的新模式,且為5G服務於垂直行業提供了示範。」

而MEC作為5G的支柱,在工業互聯網中也將扮演重要角色。隨著工業互聯網應用的鋪開,越來越多的物和設備將接入網路,實現工業自動化的物與物之間連接所產生的流量將大大增加,MEC將在網路邊緣處處理這些流量,減少網路擁塞、延遲和容量問題。

在MWC2018上,英特爾最新推出的、面向邊緣計算的英特爾至強D-2100處理器首次公開亮相。將為網路邊緣帶來更強的性能和硬體增強的安全性,讓計算、分析和數據保護能力更接近於終端設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工作負載需求。

平台:仍處於探索階段 技術有機結合是關鍵

連接之外,工業互聯網平台作為工業全要素鏈接的樞紐與工業資源配置的核心,同樣在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國務院《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便明確提出,將構建網路、平台、安全三大功能體系作為其重點任務。

在MWC2018上,阿里雲展示了ET工業大腦。這一平台於去年阿里舉行的雲棲大會·深圳峰會推出。「ET工業大腦」通過將AI技術、雲計算大數據能力與垂直領域行業知識相結合,能讓機器感知、傳遞和自我診斷問題,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數據,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

通過「在車間寫代碼」,「ET工業大腦」能突破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預測等製造業核心難題。目前,阿里雲「ET工業大腦」技術已經在光伏、橡膠、能源等五個行業應用,幫助協鑫光伏、中策橡膠、天合光能、盾安新能源等大型製造企業創造利潤上億元。

當前,全球領先企業工業互聯網平台正處於規模化擴張的關鍵期,而我國工業互聯網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發展基礎和能力薄弱,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平台尚未形成,面向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的企業級平台影響力不強。

對於工業互聯網平台來說,數據採集是基礎,工業PaaS是核心,工業APP是關鍵。顯然,多種技術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只有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有機結合,並結合特定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需求,工業互聯網平台功能才能進一步完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信產業網 的精彩文章:

前夜:晶元廠商秀肌肉 押寶智能汽車
從CES2018看風向標:智能入侵之下,未來將會怎樣?

TAG:通信產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