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年13大AI趨勢:創企被大佬逼得慘 白領工作被搶

2018年13大AI趨勢:創企被大佬逼得慘 白領工作被搶

人工智慧(AI),作為更加統籌高效的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各國頂層設計,成為產投研熱點。有分析指出,人工智慧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發展成590億美元規模,2030年為全球GDP貢獻15.7萬億美元。

畢馬威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人工智慧領域的風投融資額翻了一番,從2016年60億美元增至120億美元,覆蓋自動化、金融、機械、醫療等諸多領域。

2017年人工智慧風投金額翻番(援引畢馬威研報-風投脈搏)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CB Insights的2018年人工智慧趨勢報告,結合智東西市場觀察,從社會影響、產業經濟、市場格局、應用形態、人才競爭、技術趨勢等角度出發剖析資本狂熱之後的13個2018年AI風向。

以下為智能內參整理呈現的乾貨:


一、新藍領誕生

隨著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包不再是唯一選擇,發達國家本地生產的成本變低,因而本土製造業回暖,就業機會增加。

美國本土製造業就業回暖

與此同時,由於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將誕生新的藍領工種——「機器人保姆」(robot babysitters),即專註於製造業工作流程中比較精細的部分,以保證(目前智商如嬰幼兒的)工業機器人正常合理的運轉。相關案例包括:

亞馬遜的自動化倉庫,配備了10萬多台機器人。但由於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中的抓取、拾取和處理包裹等方面仍不完善,公司的新訂單執行中心提供了上千個人類工位,工作包括從貨架上挑選物品,並將它們分成單獨的訂單等。

中國的天元服裝公司,在美國阿肯色州設廠,使用由喬治亞創企SoftWear Automation的縫紉機機器人,為阿迪達斯生產服裝。公司在美僱傭400名員工,負責機器人的操作和維護,時薪14美元。

新藍領工種的誕生意味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將進行技術化轉型,而不是只能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市場。這將刺激我國的產業升級,並對部分勞動力市場帶來威脅,遭遇工種與當下人工技能不匹配的問題,須採取措施預防之。


二、萬般皆可AI+

智能化將成為潮流術語,人工智慧,或者說基於大型數據集的機器學習將無處不在,這些演算法給出的數據結論的正確性,將逐漸獲取人類老闆的信任。相關案例包括:

IntelligentX AI的啤酒計劃(AI演算法不斷改寫釀酒原料及釀造流程)

英國創企IntelligentX,是創意機構10x和機器學習公司Intelligent Layer旗下的一個合資公司,計劃將人工智慧演算法引入啤酒釀造流程,讓用戶反饋直接影響到生產線。

俄羅斯的DeepFish,將神經網路用於識別魚類,結合雷達技術與人工智慧演算法,對雷達圖像中的魚群和雜訊信息進行區分。

紐約的美髮創企Prose,已經拿到757萬美元的風投,計劃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結合各個洗髮店提供的客戶數據,開發個性化的專業護髮產品。

瑞典的Hoofstep則計劃用深度學習演算法來解讀馬的行為模式,DeepGreen用AI識別特定植物的性別和生長狀況(病蟲害檢測等),Weedguide拿到170萬美元研究AI+醫療大麻垂直搜索引擎;李開復也曾吐槽:「我見了一個做內衣的,也說自己是人工智慧的企業。」

稀奇古怪的AI+創業項目可能為產業帶來泡沫危險,但越來越多開箱即用的「AI for X」項目也意味著人工智慧不再作為稀有技術被供於廟堂之上,而是成為現代軟體和應用程序的基石之一。


三、中美爭霸賽

美國正在流水AI創企份額

從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數量來看,美國在全球仍佔據著主導地位,但其全球交易份額正逐漸減少。老美雖底蘊豐厚,但中國數據和應用需求巨大,未必不可一搏。

2017年AI創企融資金額中國首超美國

儘管全球AI創企交易宗數來看,中國只佔9%的份額;2017年的創企融資金額,有近一半(48%)流向中國創企,首次超過美國(38%),而中國這一數據在2016年僅為11.3%。

AI相關專利池中美對比

從政府計划到多領域創業,中國正在積極執行《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人工智慧願景。在研究方面,中國AI相關的專利公布數量已經超過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的數量,深度學習方面更是老美的六倍。

中國面部識別相關創投活躍

從創業方向來看,中國比較活躍的領域是面部識別(相關創企包括獨角獸曠視科技/Face++、商湯科技,以及廣州市政府3.01億美元資助的雲從科技)和人工智慧晶元(寒武紀)。面部識別獲得了全國範圍的智能安防計劃的支持,AI晶元則直接挑戰美國的晶元製造。

跨境AI投資的增長

從跨境投資數據來看,中國公司正積極在美國尋找合作或者投資,美國AI創企有著更多的中國投資,而中國AI企業對美國資本的吸引力較小。總的來看,跨國投資、合作將進一步減小中美AI發展的差距。

BAT的人工智慧資產

百度和京東都支持了老美的金融科技創企ZestFinance,騰訊給個性化社交形象生成創企ObEN投了500萬美元;無錫葯明康德聯手NextCODE打造基因庫,跟小馬智行(Pony.ai)一樣,在中美兩國都開展了業務。


四、未來網路安全靠AI

AI+網路安全創企正在創入有獨角獸霸佔的市場

數據中心正在成為新的戰場,數據泄露的危險性越來越大,網路攻擊不斷演化,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政府和公司網路安全維護的中堅力量。

過去5年,134家AI網路安全創企獲得了36.5億美元的融資,其中,約34家公司在去年首次獲得融資。成功的相關創企包括:

Harvest.ai和Sqrrl兩家AI網路安全創企被亞馬遜收購,用於保護龐大的雲端敏感數據;埃森哲買下了創企Endgame的政府服務業務部,用於研發AI網路安全技術;創企Anomali、Interset和Cylance拿下了情報機構In-Q-Tel的投資;英國Darktrace、美國Logrhythm,紛紛拿到了政府合作項目……


五、智能語音爭奪非英語市場

智能音箱廠商圖譜

亞馬遜的Alexa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場語音的革命,智能音箱更在去年成為熱點,但這場革命在語言支持上卻落後一步,預計各大科技企業2018年將在非英語語音市場展開廝殺。

上季度,亞馬遜宣布它將在大約80個國家發售Alexa賦能的音箱,但僅限於英語、德語、日語;此外,谷歌目前Home僅支持英語、德語、法語和日語,蘋果HomePod只支持英語。

漢語市場,根據阿里巴巴數據,其天貓精靈自2017年6月發售以來已經售出超過100萬台;應用範圍第二大的西班牙語,目前的關注度較低。

目前來看,谷歌在非英語市場的智能音箱發展比較有優勢,因為安卓手機上的谷歌助手支持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韓語、西班牙語以及葡萄牙語,其語音-文本轉換以及語音搜索功能支持119種語言。


六、白領工作自動化加速

EAAS產業鏈地圖

AI加持的專家級自動化及效果增強軟體(EAAS)將逐漸滲透律師、顧問、金融分析師、記者、貿易人員等白領工作,威脅相關就業,就像機器曾經威脅藍領一樣。相關創企案例包括:

文本識別應用於法律文件處理,實現高效率和低出錯率;英國創企DiffBlue推出傳統編碼的自動化,可實現錯誤修復、自定義代碼開發和翻譯等任務;基於AI演算法,還可以完成教育工作中的論文評分、語言指導和寫作反饋等。


七、AI移向邊緣

邊緣AI可減少響應時間

人工智慧正在變得越來越分散。

AI邊緣化,或者說端側AI的趨勢,從2017年就開始了:更小的設備和感測器構建了更為智能的計算網路,AI可以存在於耳機里,而不是困在手機或者雲端。

端側AI可以實現更迅速、本地化、場景化的信息處理,比如自動駕駛無信號延遲風險的更實時的處理,本地設備的私人語音、面部特徵數據訓練等。這些實現依賴於新熱點AI晶元,如蘋果的A11(搭載神經引擎)、英特爾的Myriad X(視覺計算)、華為的麒麟970等。


八、「膠囊網路」更新深度學習技術

卷積神經網路與膠囊網路在人臉識別中的技術差距

作為AI的底層技術,深度學習可以說是人工智慧大爆的功臣,而現在,它將被「膠囊網路」改造(capsule networks,即CapsNet,由深度學習大牛Geoffrey Hinton2017年發表論文提出)。

CNN在人工噪音下將熊貓圖片(置信度57.7%)錯認為長臂猿(置信度99.3%)

儘管卷積神經網路(CNN)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很多時候,CNN表現不佳,存在可能的安全漏洞,不能處理輸入數據的多種變換形式(翻譯一下,就是很容易出錯,很容易被黑客愚弄);而膠囊網路可以從更高維度的特徵中識別事物,且所需訓練數據更少,錯誤率更小。

九、十萬級薪資誘惑

DeepMind2016年財報表:員工成本和其他費用為1.048 億英鎊,領英顯示其員工人數僅為 415 人

中國正在招聘人工智慧專家。

根據獵聘網,寶馬中國的一些AI人才的薪水接近567-624K美元,還有一些公司的機器學習(ML)人才薪資為315-410K美元。騰訊人才報告顯示,目前該領域的研究人才約30萬,這已經算上學生人數了,但公司們的工程需求得一百萬甚至更多。

而美國,搜一下人工智慧就會出現32000個工作職位,薪水範圍基本到六位數。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砸錢搶人。

頂尖科研人才還會選擇離開科技巨頭,著手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曾在谷歌的吳恩達離開百度後,創立了AI基金以及AI課程;地平線機器人的首席技術官兼聯合創始人余凱,原來也是百度的,深度學習研究院負責人。

人才流向創企,進一步加劇了AI人才爭奪戰。


十、機器學習變為家常

2017年人工智慧的投資增長了141%

機器學習起源於工業物聯網,現在大部分網路安全公司多多少少都用著它,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提供一套2B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它將逐漸滲透各個領域,頂尖投資者正在關注Freenome這樣的基於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液體活檢診斷公司。

機器學習加持將成為AI創業常態,新的AI公司將需要新的強大的業務模式來養活自己,而不是機器學習這個「老套」的宣傳語。

2016年以來,超過1100家人工智慧創企完成了第一輪融資;2017年孵化器孵化了300多家AI創企,共計投資超過15.2億美元;2018年,狂熱的投資將回歸理性,投資者對他們投資的AI創企將變得吹毛求疵。

就像風投公司a16z的Frank Chen說的:幾年後,沒有投資者會去找人工智慧創企。企業具備AI演算法產品,將成為潛規則。


十一、大佬陰雲

這五年間,投資者在AI企業身上猛砸了18億美元,現在,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可能要把小公司淘汰了,他們逐步把機器學習融入各個項目,提供各類AI-as-a-service(AI即服務),擠壓相關創企和基金的生存空間。

谷歌發布了Cloud AutoML,客戶可以在這上面用自家數據訓練自家演算法以實現自家需求;亞馬遜開始銷售人工智慧服務Amazon AI,面向大公司提供類似於API的產品,任何開發人員都可以訪問Lex(Alexa內部的NLP),Amazon Polly(語音合成)和Amazon Rekognition(圖像分析);微軟緊咬亞馬遜提供AI加持的雲服務,Salesforce、甲骨文等緊隨其後。


十二、智慧醫療獲監管機構的點頭

AI+醫療成創業熱點

美國監管機構正考慮批准人工智慧臨床應用。當然,分責機制有待確立。

人工智慧之於醫療診斷,能夠快速對比數百萬其他患者的醫療圖像以準確發現細節,可及早發現病情,提高診斷的準確定;而2C的AI健康追蹤工具,如使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監測可疑皮膚病的SkinVision,已經實用。

近日,AstraZeneca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在中國進行AI加持的疾病篩查和診斷;此外,通用電氣和英偉達合作於醫學成像和診斷,谷歌DeepMind則已經實現AI診斷眼疾。

儘管谷歌、通用、IBM、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佬衝進市場,依舊不能阻擋創企對智慧醫療,或者說AI+醫療的熱情。相關創企案例包括:

醫療影像初創公司Arterys,其心臟圖像分析已獲FDA批准,正在申請腫瘤相關AI應用;以色列創企MedyMatch,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分析CT掃描結果,以檢測顱內出血情況,已獲FDA設備資格。


十三、個性化AI潮

得益於大量的開源軟體、海量API和SDK以及極易上手裝配的亞馬遜或谷歌套件,你不用有計算機科學或是數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就能打造自己的AI應用。個性化AI應用將成為潮流。

事實上,谷歌曾推出 AI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yourself)計劃,旨在讓每一個年齡層的用戶都可以DIY自己的人工智慧產品。目前,AIY項目已有AIY Voice Kit(結合樹莓派的語音識別工具包,讓語音助手聽起來像神秘博士)、AIY Vision Kit(基於神經網路的貓、狗、人的表情/心情識別應用)。

此外,亞馬遜還推出過DeepLens,一款249美元的深度學習相機,還為此設立了7500美元的首屆黑客馬拉松,涉及機器學習項目的創建。

智東西認為,2018年將是人工智慧滲透手機軟硬體的一年,側端AI應用、AI+工業工業機器人等逐步落地;這也將會是金融、律師等白領行業自動化加速的一年,相關創投樂觀,就業市場面臨壓力;與此同時,科技大佬將加速行業洗牌,壓迫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部分泡沫將破。此外,相比於技術積累豐厚的老美,中國的AI優勢在於潛在人才庫(加上兩國近來的境外人才政策)、巨大的數據量和迫切的需求,從而倒逼產業快速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家長們注意了!谷歌249美元AI相機正式預售,春節後交貨
AI硬體大爆發,人工智慧「由軟到硬」定義CES關鍵詞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