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臘月廿六到正月十五,從北非到南亞,我們跨越了半個地球,只為在新的一年能走得更遠

從臘月廿六到正月十五,從北非到南亞,我們跨越了半個地球,只為在新的一年能走得更遠

古希臘人說

亞歐大陸是地球寬闊的胸膛

哺育了人類的重要文明

的確,在這片廣袤的大陸上,曾興盛過許多燦爛的文明,諸如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古波斯等等。然而,我們往往會忽略活動在這片大陸上的游牧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不斷遷徙,常常侵犯和掠奪富足、安逸的農耕文明,卻又在長期的衝突中,被先進的農耕文明所征服、融合,在最初的人類文明交往中扮演著最重要、最積極的角色。

比如,南遷至中亞和南亞的雅利安人,創造了波斯文明和印度吠陀文化;與雅利安人同屬印歐語系部落的另一支,則西遷至歐洲,繁衍為希臘人和義大利人,創造了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再比如東遷至阿拉伯半島的古閃米特人,創造了伊斯蘭文化,至今影響深遠……

摩洛哥的伊斯蘭清真寺

伊朗的波斯園林

西班牙的摩爾人宮殿

印度的恆河文化

如果生活在這個世界而不知其義,那就如同徜徉於一個偉大的圖書館而不碰書籍一般,永遠也不可能探索到其中的奧秘。

因此,在從農曆丁酉年(雞年)跨越到戊戌年(狗年)之際,探知遊學團兵分三路,從北非橫渡直布羅陀海峽抵達南歐,感知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長達8個世紀的碰撞與交融;循著「水火蓮花」的印記,探尋古波斯文明的起源與變遷;跨越喜馬拉雅山脈,解碼深藏在印度文化中的多樣性、獨特性、矛盾性和複雜性。

老師們既專業又嚴謹的「知識講堂」

是旅途中最豐盛的「精神食糧」

王抒老師在瓦魯比利斯考古遺址授課

穆宏燕教授在米底古城遺址授課

邱永輝教授在鹿野苑授課

我們也將中華文化帶入了當地,在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伊朗的西部古城加茲溫和一群熱情友好的人們共度佳節;在印度的巴哈伊教蓮花寺里與當地人深度交流、碰撞思想。

探訪伊朗家庭

在西班牙過新年

蓮花寺里的文化盛宴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最後一程的印度遊學也終於圓滿返航。這是新春佳節的結束,卻也是新年新征途的開始。

讓我們一起在多彩印度的記憶中,期待更精彩的旅程。就像軟糯的元宵一樣,不咬破外面的皮,又怎能嘗到裡面香甜的餡兒呢?

來自印度團友的遊學感悟:

印度,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小歷史書里反覆出現的繽紛國度,承載太多傳說,史詩厚重。此次十天之行,走遍北部「金三角」,兼飛六千年古城瓦納拉西,觀恆河沐浴、聽濕婆神話、踏鹿野青丘、訪蓮花聖地,聞清真誦經,行琥珀古堡,舞孔雀門前,贊泰姬美陵,嘆紅堡離愁……聽邱永輝教授盡數印度種姓、宗教、歷史、文化、政經,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隨著多城行旅,逐漸清晰,呈現眼前。五種姓是緯,多宗教為經,經緯交織出多元、包容、豐富、絢爛之幻彩印度!沿途觸及的印度民眾,生存不易,滄桑與艱難明晃晃刻在身體面容言行上,讓人惻然。祈願他們心中信仰的各方神靈,看顧護佑他們永生。嘆哉,贊哉,大美印度。

@龔芳同學

16-17世紀以來,當西歐各國正經歷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宗教改革、工業革命等一系列文明裂變時,在南亞次大陸上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建立起了封建專制王朝。儘管突厥人征服了這片大陸,但帝國的上層建築卻是阿拉伯文化,基礎是印度教,而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使用的都是波斯語。

盛極一時的莫卧兒帝國統治印度長達三百年之久,曾一度實行宗教包容政策,大力發展藝術、建築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不計其數的燦爛文化遺產。而莫卧兒帝國的黃金時代,都留在了它曾經的都城——阿格拉、德里。

百年帝王情

作為莫卧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的政績可能不算是最突出的,但他卻將帝國的藝術和建築成就推向了頂峰。尤其是他為妻子泰姬·瑪哈修建的陵墓,是印度伊斯蘭藝術最完美的瑰寶,被譽為「印度明珠」,泰戈爾稱之為「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各種合影~

沙賈汗國王與王后泰姬·瑪哈初識在一個集市上,這個來自波斯的女子,本名叫做姬蔓·芭奴。她美麗聰慧、多才多藝,嫁給了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賈汗,被賜予「慕塔芝·瑪哈」的封號。入宮19年,她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沙賈汗的榮辱征戰,被沙賈汗封為「泰姬·瑪哈」,意為「宮廷的皇冠」。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泰姬·瑪哈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便香消玉殞,悲慟的沙賈汗竟一夜白頭。

於是,他動用了王室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的時間為愛妻修建了這座豪華的陵寢。用來自緬甸的大理石、中國的玉、波斯的綠松石、斯里蘭卡的紅寶石、葉門的瑪瑙、阿拉伯海的珊瑚作為建築材料,聘請印度、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築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修建,使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瑰寶,也是他愛情的見證。

我們也來見證愛情

沙賈汗將泰姬陵建在亞穆納河轉彎處,這裡十分空曠,以便沙賈汗能夠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事實證明,他是明智的。因為在泰姬陵建成後不久,沙賈汗便被兒子廢除了王位,囚禁在阿格拉城堡,只能靠著每天遠望泰姬陵度日,傾訴他的思念之情。

從阿格拉城堡遠望泰姬陵

拋開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不說,這座帝國古堡也十分雄偉壯觀。這是沙賈汗的祖父阿克巴大帝耗費了近8年時光建成的,是伊斯蘭藝術巔峰時期的代表作。整座建築用紅砂石建造而成,因此又稱為紅堡。據說,古堡內的建築物曾多達500多座,但保留至今的已然不多。

參觀完這兩座藝術珍品,聆聽過它們背後的凄美故事,再靜靜坐下來觀看歌舞劇《泰姬陵傳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宗教大同的聖潔之花

老德里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為莫卧兒帝國的首都,自新德里建成後,新老德里逐漸融合,發展成為大都會,彙集著印度各族人民,也容納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坐落在德里東南部,外形酷似一朵盛開蓮花的寺廟,正是年輕的巴哈伊教靈曦堂。

堅守著「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的信仰,巴哈伊教的教徒們可以心平氣和地與不同宗教及種族背景的人坐在一起虔誠地祈禱、唱誦。據1982年《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統計,巴哈伊信仰是全世界僅次於基督教分布第二廣泛的宗教。而德里的這座蓮花寺,無疑是巴哈伊教建築中最為獨特的一座。

幾近黃昏的蓮花寺,更添幾分溫柔

這是由伊朗建築師Fariborz Sahba,以印度國花(蓮花)為造型,歷時六年設計完成的。遠遠看去是三層潔白的花瓣,周圍由九個清水池共同拱托著,象徵著聖潔、純白。如果我們再深究一下,印度人對蓮花的喜愛和佛教對蓮花的崇拜其實是來源於遙遠的古波斯帝國,也許就能瞬間理解為什麼設計師會把寺廟設計成這樣的造型了。

在這裡,我們受到了不同出身的巴哈伊教信徒們的熱情接待,坐下來與他們深度交流、暢所欲言、碰撞思想,簡直是一場難得的文化盛宴。晚餐結束後,我們還能欣賞到夕陽下、夜空中盛開的蓮花寺,不虛此行!

文化盛宴

黃昏與夜晚的蓮花寺

帝國餘暉

曾有詩中這樣寫道:「如果說地上有天堂,天堂就在這裡。」說的就是如今位於老德里的莫卧兒帝國皇宮——紅堡。這座伊斯蘭風格建築與阿格拉紅堡相似,皆為紅褐色砂石建造而得名。歷經近10年的修建,成為印度最大的皇宮建築。

高大的紅色城牆壯觀氣派,牆壁和石柱上還保存著精美繁複的雕刻。站在這裡,可以遙想當年繁盛的莫卧兒帝國,是何等輝煌。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

莫卧兒帝國的皇帝們都是藝術的倡導者和鑒賞家,富足、安樂的生活給了他們更多的空間去發展藝術、建造宮殿、寺廟。沙賈汗統治期間,大力倡導伊斯蘭教,斥巨資修建了這座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賈瑪清真寺,使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大清真寺、埃及的愛資哈爾大清真寺齊名,三百年來依然雄偉、壯觀。

在清真寺前的四方大廣場上,可容納25000人在此集會。塔頂八角形大理石小涼亭是阿訇呼叫伊斯蘭教徒們向麥加聖地朝拜的地方,也是伊斯蘭建築特有的標誌。

陵墓建築的典範

融合了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建築風格的胡馬雍陵,是莫卧兒帝國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也是印度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陵墓主體建築由紅色砂岩構成,陵體呈方形,四面為門,陵頂呈半圓形,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陵園內的花園也是景色優美,種滿了花草樹木。

古印度文明猶如海娜花紋身般繁複多彩,這裡的故事說也不說完,道也道不盡。無論多少次踏足這片神奇的地域,我們都能感受到心靈的強烈震撼,寧靜的、喧囂的,有序的、混亂的,純凈的、污穢的,文明的、衰頹的,就像日夜流淌的恆河,古老溫情的泰姬陵,聖潔純白的蓮花寺……都將成為永恆的美好記憶。

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知遊學 的精彩文章:

這場縱貫1700公里,跨越兩大洲的遊學,在歲末年初之際,滌盪心靈

TAG:探知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