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多元的白底青手鐲,捂了一天熱水袋,結果很意外!
去年冬天
由於天氣越來越冷,北方已經飄雪了。
熱水袋成為很多人必不可少的東西。
不過,那些戴手串戴珠寶的可就悲催了
前兩個月,有位大媽戴著翡翠手鐲捂熱水袋
結果你猜怎麼著?
好好的白底青竟然變紅了,跟燒過一樣?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據她回憶:
這隻白底青圓條手鐲飄陽綠,底子還算細膩,當初花了1萬多元買的。那天戴著它捂了一天的熱水袋,期間鐲子也捂得發燙。回到家突然發現白色部分一小段變成了粉紅色,開始以為是染到什麼顏色,後來發現怎麼都洗不掉。而且粉色是從內部散發出來的。
大媽問了很多做翡翠的朋友,都說沒見過這種現象,也有的直接說肯定是B貨染色注膠的。
這麼一說大媽揪心了,因為買的時候手鐲是有鑒定證書的。實在放心不下的大媽又拿著手鐲去複檢,複檢結果確實是A貨。
這就很納悶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既然高溫會使翡翠水分流失變干,那泡在水裡會不會讓它吸收點水分呢?
於是死馬當活馬醫,直接泡在水裡一天一夜,於是……於是……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撈出來時驚奇地發現
粉色不見了!真的不見了!又恢復了它本身的顏色
翡翠變黃髮黃都聽過,除了紅翡燒紅,都沒聽過變紅的;網友各有各的說法,不過大多數人也不明白
小編在網上仔細查閱了相關資料,總算明白了:
沸水的溫度在100度左右,短時間在沸水中浸泡對翡翠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但是長時間在沸水中煮會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天然翡翠A貨如果長時間在沸水中浸泡,翡翠中的鐵無素有可能會發生變色反應(由黃變為淡紅)但是總體來說不會有其它的變化。
二、如果是經過優化處理或者酸洗處理過的B、C貨翡翠,由於前期已經經過高溫酸洗注膠染色,那麼長期在沸水中浸泡,翡翠表面的臘會脫落,內部的膠也會隨高溫而逐漸消融,顏色也會呈現發散狀態,拿出後翡翠內部結構鬆散,表面可能會出現坑窪不平。
那它怎麼就突然變色了呢?
其實是由於種嫩,翡翠容易受外界影響而發生變種,有的變種是變黃,白色底的則最容易變紅,包括長時間佩戴後變透其實也是一種變種。
豆種白底青,有可能加熱使種嫩的翡翠內含鐵加速氧化成三價鐵,顯淡紅色,泡水鐵離子又水解了,色又沒了。種嫩才能如此,種老密實,鐵離子不容易反應。
說到變種很多人會誤以為是翡翠從玻璃種變成冰種這類型,但其實這裡所說的變種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變種,下面就帶大家重新認識變種。
「變種」
現在人們所說的變種一般指翡翠在長時間佩戴後變黃、變黑、變暗淡、品相變差,造成翡翠掉價的統稱。
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翡翠都會出現這一現象的,純天然優質的翡翠大多都不會出現這一現象。
一般認為種嫩的比較容易變種,結構疏鬆、晶隙間的液態吸附物易揮發,使"水頭"俱失,變"干", 而種老的翡翠密度大、水頭足、抗磨性強、耐久性好,一般不容易變種。
大家都知道翡翠加工的最後一個步驟是煮蠟吧,大部分翡翠都有上蠟,這樣可以使翡翠看上去更加漂亮有光澤,在長期佩戴過程中,由於佩戴不注意會加速蠟的脫落,使原本底子不好的翡翠品相更差了。
同樣也有本來翡翠料子很好的,卻經常戴著來做家務活,炒菜洗碗等,油煙清洗劑等的污染,活生生把好翡翠戴出變種的效果來,糟蹋了一大好翡翠。
歸根到底翡翠變種最大的原因都是保養不當啊!!不注意保養,隨意對待自己的翡翠就算是再好的老種翡翠也會有變種的一天,別說是嫩種了。
怎麼檢查你的翡翠有沒有變種現象出現?
翡翠變種一般表現為發乾、發黃、綠色變老,發黑。而一般來說油青色的翡翠變種是最多,最常見的。一般先從發黃開始,從邊開始黃,慢慢的失去水分,最後變的又黃又黑又干。
出現以上任何一種情況你就要小心了!!及時保養十分重要!!
有點變黃
出現變色怎麼挽救呢?其實非常簡單,有的會變黃並不是因為變種,而是因為氧化,拋光後一樣可以恢復原樣,首先將翡翠送到店鋪重新進行清洗,上蠟拋光,很多就會煥然一新了。另外呢,在平時生活中也應該注意保養。
另一種就變色、發黃就是買到假貨了。
我們平常說的A貨翡翠是指天然的,即只經過切割、雕刻、拋光等等物理加工,其外還有B、C、B+C貨,這些是經過化學處理的。B貨是經過酸洗去雜質等,C貨是染色處理,B+C就是既酸洗又染色的。
這些優化處理過的翡翠常常是本來就屬於質地疏鬆的,經過樹脂充膠等等顯得漂亮動人,這樣在我們長久佩戴後這些樹脂、色素會慢慢褪化,使得翡翠變色、發黃、發暗等。
如果你購買的時候已經檢測過是A貨的話,出現變色、發黃等依正常佩戴或重新拋光後即可恢復。如果沒檢測的,建議去做個檢測,若發現是非A貨翡翠,奉勸還是別戴了,對身體無益甚至有害。
大家有什麼想了解的知識,可以留言給小編,小編會在下一期整理出來給大家!
我想每天都收到這樣的文章,怎麼辦?
※這種優化過的翡翠也能出A貨證書?你是否中過招怎麼分辯真偽?
※都說大馬坎水石出高貨,果不其然又切出了一個
TAG:南寶翡翠原石老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