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雷隱隱 綠楊風急
文化
03-04
///夜雨剪春韭 不負時鮮之美///
文/王晶
今年的二月二,在驚蟄節氣里。二月二,龍抬頭,民俗要剪髮、吃春餅。
春餅的食俗,其實是源於咬春的春盤。春盤是古時元旦(正月初一)和立春的迎春美食,最早就是將新鮮的五種辛味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菜放入盤中生食,辛既與「新」諧音,又可起到在陽春幫助人體生髮的作用,而生食則有食「時氣」的用意,讓蟄伏一冬天的人們更好地過渡到春暖花開、蟲蟻變多的季節里。
這些辛嫩之中最好的時令菜,就是新韭。杜甫在《贈衛八處士》中有「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之句,將春天夜雨中的嫩韭作為接待十幾年未見老朋友的酒菜。
韭菜又稱草鍾乳、起陽草、長生草,《本草經疏》寫道:「韭,生則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益肝、散滯、導瘀……是血中行氣葯也。」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初春時節不吃點嫩韭,也算是一種辜負了。那還帶著田壟的泥土清香和春天河開漲水氣息的韭菜,思之垂涎。
嫩韭炒雞蛋,踏青到農家院里必點的一道菜,再添一杯小酒,咂摸咂摸,人間煙火的滋味兒流連不去。炒合菜,則是一道傳統的京味兒,將嫩韭菜、肉絲、粉絲、豆芽、雞蛋炒在一起,夾在春餅里。
梁實秋曾寫到:「(韭菜)有一股強烈濃濁的味道,所以惡之者謂之臭,喜之者謂之香……但是事實上喜歡吃韭菜的人多,而且雅俗共賞。」
他還在文章中提到了一種好吃的韭菜盒子:「小小圓圓,而不是一般半月形,做法精細,材料考究,也是油煎的。」如何才是精細,粗大的韭菜葉一概捨去,只留下最細最嫩的部分就是了。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及《三聯·節氣》所有
嚴禁網站、平台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轉載,侵權必究
專註傳統文化
倡導生活美學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