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改變性格」在口吃矯正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改變性格」在口吃矯正中的重要作用,專家說,口吃患者都知道自己的性格急躁會促使口吃習慣的加重。因而要十分重視改變性格,但患者往往有畏難情緒,認為多年形成的急躁性格是改變不了的。因此,本節著重提出矯正口吃與改變性格的問題。
人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人的素質只給人的性格提供一個自然條件。至於這個人具有什麼樣的性格,是由他的生活條件、所受教育以及實踐活動的影響來決定,人能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能創造人。人的性格特點是他生活經歷的反映,也是他生活的歷史記錄。
必須指出,人在生活中那種一時性的表現不能確認為他的性格特徵。例如一個人在偶然的場合表現膽怯的行為,不能因此就確認他性格怯懦;一個人在某種條件下,一反常態發了脾氣,也不能確認他性格暴躁。只有那些經常的、習慣的(如口吃時發言過急)表現才能被確認是性格特徵。
口吃患者的性格急躁特徵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從原發性口吃上升為繼發性口吃,長期以來不斷受到社會環境的刺激,日積月累,就形成了語言的心理障礙。性格一經形成就比較穩固,但是,客觀現實的複雜、環境因素的變化、人們之間接觸的紛繁,這種現實影響的多變性、多樣性又決定了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
因為,性格既在人的生活過程中形成,也必然就在人的生活中改變。生活中經歷重大事件往往給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環境和實踐的重大轉折和變化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的性格。例如受過重大挫折的人,心理面貌都會有很大的改變,這些影響會在他們的性格發展中留下很深的印痕。從個體生活整個過程來看,性格的形成在不同的年齡時期也是固定不變的。比如一個開朗的兒童,以後不一定成為一個性格開朗的人。
目前關於性格生理基礎的種種理論,雖然還沒有對性格的形成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但不能否認巴甫洛夫這一論述:「不能把神經類型與性格混為一談,神經類型是神經系統的先天素質,而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心理特徵。」
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神經系統的暫時聯繫,也能夠直接影響人的行為。暫時聯繫對有機體適應環境來說,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可塑性。巴甫洛夫在實驗中看到,一個弱型動物生活在順利的環境中可以養成沉靜的、莊重的姿態,它不怕任何東西,而另一個強型動物生活在不順利的環境中,如經常挨打,竟成為具有顯著防禦反射的膽小者。
一個表現內向的人,不願意出頭露面,不適應多變的環境,經常不被人注意,也可能被淘氣的朋友們欺侮。但是他仍然可能形成十分堅強的性格。生活實踐的磨鍊,促使他必須不斷地獨自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促使他付出很大努力越過一個個的障礙,成功地一點點地逐步克服自己的弱點,所有這些,經過長期的積累,他是完全可能被鍛煉成堅韌剛毅的。這就意味著,原來的弱性被掩蓋或改造了。
我們曾在第四篇談到過「性格類型的特徵分析」,下面再談談氣質與性格的相互關係。氣質與性格二者有著互相滲透、彼此制約的複雜聯繫。從氣質和性格各自的特點來說,氣質更多地體現神經系統基本特徵的自然因素,因而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氣質影響性格的動態方面,表現在情緒、速度方面。
例如同樣是勤勞的人,具有多血質氣質的人在勞動中表現情緒飽滿,精力充沛,而具有粘液質氣質的人則表現為踏實肯干、操作細緻。又如對於自制力的形成,具有膽汁質氣質的人要經過極大的剋制和努力,而對抑鬱質氣質的人則比較容易和自然。
人們的生活實踐證明,在良好的環境與教育影響下,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以培養積極性的性格特徵,從而說明性格對氣質的重要作用。
氣質的某些品質與性格特徵並不是單方面的聯繫。具有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樣的性格特徵;而相同氣質類型的人又可具有不相同的性格。在自我改造性格的過程中,良好的自我教育可以改造自己消極的氣質特性。
氣質是性格的基礎;性格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氣質。氣質也是心理特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不是純自然的東西。性格對氣質雖有「施加影響」的一而,也有受後者制約的一面。因此,氣質與性格是兩者互相滲透、彼此制約的。
鐵杆會員8我們閱讀過一些政治活動家、技術革新家、作家、藝術家的傳記,既能發現他們往往除有良好的智力、創造力外,還兼有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他們在奮鬥中不僅發展了能力,也形成了性格。
因為人對工作的責任感、事業的進取心,都促使自己形成堅持性以及自信、自製等性格特徵,都制約著能力的發展,而能力的發展情況,又是制約性格發展的重要因素。
言語活動包括說話(或書寫)和聽話(或閱讀)兩個方面。說話(或書寫)是言語的表達過程,稱為表達性言語,它主要是通過言語運動分析器官的活動實現的;聽話(或閱讀)是言語的感受過程,稱為印入性言語,它主要是遇過言語聽覺分析器官和言語視感分析器官的活動實現的。
要改變性格,特別是為了矯正口吃而改變性格,在言語活動的範疇內,書寫和閱讀都應該慢一些。有些患者能在一個晚上看完幾百頁的文藝小說;有些患者寫字如同筆走龍蛇,急於求成,這就無助於改變急躁的性格。書寫和閱讀,也可稱作「內部言語」,是有思維參加的言語活動,它的特點之一是發音器官的隱蔽性。
雖然是默默無聲地思考,但也有言語器官以及肌肉組織的活動。隱蔽的「內部語言」是一種微弱的刺激,如果配合「發音法」來矯正口吃,那將是相得益彰。
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口吃矯正方法分享:
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詳細的給我們闡述了口吃病的形成機理、口吃和口吃病的關係、口吃病與做人的關係等相關問題,讓我深刻體會到對人起主要作用並不是你曾經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我們對這些記憶的認知。現在,我認識到了原來纏繞自己的口吃病屬於病態性口吃,是一種基於條件反射的心因性疾病,是我們的語言神經中樞和發音器官的功能不協調所導致,並不是我們發音器官壞了或者腦子出現了什麼故障。認識到我們的病態性口吃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無條件的接受現在的一切,我就是我,活在當下,我在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經歷了一次思想上的脫胎換骨,靈魂上的大徹大悟。對待口吃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其自然。以後在生活中盡量去淡化有關口吃的一切,給口吃鬆綁其實就是給我們自己鬆綁。同時,在中國口吃互助會大理公益班這裡,我打開了我那已經緊閉許久的心靈窗戶,讓陽光照進心田,從此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男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
※解析「發音法」的口吃核心矯正思想
※再寄口吃朋友《給口吃朋友的又一封信》
TAG:口吃矯正經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