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深處的孤獨

歷史深處的孤獨

歷史深處的孤獨

年前,看了柳雲龍的諜戰劇《風箏》,下載的是51集的未刪減版本。拍得真好,讓人一下子找回了多年前追《潛伏》時的感覺。

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抗戰勝利後,國共開戰前夕,重慶地下黨的一名交通員被捕後叛變,他攜帶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絕密會議記錄,記錄有蔣介石剛剛確定的剿共戰略和軍事部署。

這份會議記錄是由潛伏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的一名速記員提供的,而交通員的叛變將直接導致速記員的身份暴露。千鈞一髮之際,主角鄭耀先及時銷毀了情報,處理掉了這個叛徒,保護了這名潛伏在國民黨核心部門的情報員。

那幾天去逛新華書店時,剛好看到了這位情報員的口述自傳:《丹心素裹》

激動之餘,順手買下。拿回家,用了一天的時間讀完。擇其概要與大家分享。

主人公原名沈琬,1915年出生在江蘇泰興縣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好學,年少時大伯和父親先後去世,家道衰落。她不甘早早嫁人的命運,和姐姐一道前往上海求學,在學校遇到了同志、愛人華明之,姐夫舒曰信,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因為嚮往蘇聯,改名為沈安娜,姐姐改名為沈伊娜。安娜與伊娜都是當時蘇聯常用的女性名字。

華明之、舒曰信等人已在上海從事秘密情報工作,而此時正處於國民黨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最猖獗的時期。沈安娜姐妹有膽量,在最陰暗的時刻走上了革命道路。沈安娜在專門學校系統地學習了速記課程,因為天資聰穎又刻苦用功,每分鐘可以速記200字,水平很高。這個時候,國民黨浙江省政府因工作需要,來她所在的速記學校招募速記員,因為表現出色,沈安娜最終進入浙江省政府秘書處。

在秘書處,沈安娜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注重搞好人際關係,勤懇而出色的表現得到了上司的賞識,最後與當時的浙江省主席、蔣介石親信、國民黨CC系幹將朱家驊建立了聯繫,給他留下了良好印象。

日本全面侵華後,上海、浙江相繼淪陷,浙江省政府解散,國民政府一路西遷,先到武漢、最後到重慶。沈安娜跑到武漢,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繫,見到了董必武、周恩來、鄧穎超、王明等領導人。這時的朱家驊已經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在武漢招兵買馬,充實人員。董必武等要求沈安娜利用好與朱家驊的關係,藉此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隱蔽起來,為黨提供情報。

沈安娜去找朱家驊,因為是老部下,業務能力又強,朱家驊爽快地答應下來,還介紹她特別入黨。因為沈安娜此前並非國民黨員,自然不能進入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工作。特別入黨的手續辦好後,沈安娜才正式進入中央黨部秘書處工作。

作為速記員,她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等國民黨核心機構和蔣介石主持召開的各類小範圍絕密會議的會議記錄。誰能想到,國民黨高層絕密會議的會議記錄整理稿,有時候蔣介石還沒看呢,倒先出現在周恩來的辦公桌上?

隨著國內形勢的變化,沈安娜的工作重點也有不同。抗戰時期,主要是搜集國民黨內部對共產黨的真實態度,防共、溶共的計劃部署,到了內戰時期,則是軍事戰略、兵力部署、作戰調度等。

讀回憶錄與口述史,我最感興趣的是歷史的細節。終局已經註定,大家皆知,唯有細節處展現出的人性之光輝或灰暗,猶豫取捨間,都有著歷史深處的迴響。

沈安娜回憶自己的國民黨同事:

我原以為在國民黨官僚衙門裡做事情的人都不會好,經過一段時間

的深入觀察研究,我發現在國民黨機關里供職的,也有潔身自好的。自己的頂頭上司,秘書處議事科科長薛元燕就是個為人正派、待人厚道、有學問的好人。

我與頂頭上司及同事相處得好,他們不自覺地、無形中掩護了我。回首往事,我常常由衷地感謝這些正直的同事們。

講蔣介石的段子:

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他的家鄉口音很重,曾被人譏為「刺耳難懂」,但是誰也不敢對他的口音表示異議。後來我聽到很多關於蔣介石的浙江話引起誤解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件事,軍事委員會聯絡處有一個姓侯的主任。大約在抗戰後期,有一次他被召到委員長辦公室彙報工作,結果遭到了一頓訓斥。

他極力為自己辯解,蔣介石很生氣,厲聲吼道:「槍斃!」侯主任嚇得臉都青了。哆哆嗦嗦地回到家裡,逐一向親人和朋友告別,然後垂頭喪氣地等待發落。結果幾天過去了,沒有任何動靜。待緩過勁兒來,他就去找蔣介石的貼身警衛打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警衛的回答讓他如獲「特赦」。原來蔣介石是斥責他「強辯!」並不是說的「槍斃」。

後來有人分析,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可能雙方都有誤解。因為侯是湖南人,他說話時帶有很濃的家鄉口音,蔣介石几乎聽不懂他的話。這個笑話在上流社交界廣為流傳,侯先生成了大家取笑的對象。

回憶周恩來:

周恩來與重要的情報幹部,都親自談話。工作緊張的時候,往往是來了就談,談了就走。有的老同志說,周恩來同志親自談一次,對自己的工作往往能管很多年,甚至管一輩子。

回憶重慶那一晚的紅油抄手:

在重慶,沿街叫賣的小販很多,他們挑個擔子,一頭是爐子,一頭是餛飩、擔擔麵的原料和佐料,川味十足的叫賣聲,拖著長音兒在夜空中回蕩,有時悠揚動聽,有時哀怨凄涼。

這種沿街叫賣的小吃有很多種,其中比較普遍的是炒米花糖開水和紅抄手、擔擔麵。前一種較便宜,一般在窮人較多的下半城如朝天門碼頭一帶叫賣,後一種稍貴一點,一般在富人較多的上半城如上清寺一帶叫賣。不過我們雖然住在上清寺,但是卻很少捨得花錢吃夜宵。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明之就為我買了一碗紅油抄手。這種餛飩雖然做得很小,但是很精製,味道鮮美,我當然不願一人獨享這美味,一定要和明之共同享用。然而紅油對長期生活在江浙和上海一帶的人來說,往往難以消受,我的前額沁出了細小的汗珠,明之見狀笑著說:算了,這辣椒油就別吃了。

我卻倔強地說:連辣都怕,還幹什麼革命?

我們正吃得高興,突然,從隔壁憲兵隊傳來拷打被捕者的野蠻吼聲。受刑者聲聲慘叫刺痛了我們兩個年輕共產黨員的心。

見證了國民政府撤出大陸的歷史場景

按理說,沈安娜都在國民黨核心部門工作了,他的丈夫先在軍統電訊總隊、後在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工作,兩口子不能說位高權重,但都在國民黨要害部門任職,至少也應是衣食無憂吧?並非如此,兩個人領到的薪水僅僅是夠一家人的最基本生活。

當時的重慶人口擁擠,既有大量逃亡的貧民百姓,也有許多上層權貴。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物價飛漲。沈安娜一家四口擠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里,長達八年,一個月也吃不上一頓肉。能吃上一頓餃子或獅子頭,就算是全家人打了牙祭。兩個小孩長期營養不良,生病了本應加強營養,買不起肉,只好去買最便宜的豬肺,回家燉湯。沈安娜身處這種艱苦的生活,同時又目睹了國民黨上層權貴的花天酒地,更加堅定了她的信念。

沈安娜十餘年的卧底生涯中,最驚險和神奇的一刻,並不發生在她的單線聯絡人被抓走,軍統對她起了懷疑,並開始調查之時,而是在一次國民黨中央部署反共工作的高層會議上,國民黨元老張繼大罵蔣介石反共不力:「總裁,共產黨就在你身邊,你還不知道呢!」——而此時的沈安娜,就坐在蔣介石身後一米遠的地方。

沈安娜是幸運的,她的卧底身份自始至終沒暴露。新中國成立後,她沒受到太多猜忌,繼續在隱蔽戰線上工作,後來從上海市國安局離休,又回到北京,被聘為顧問,繼續發揮餘熱。

沈安娜是幸運的,她不是一位無名英雄,在現代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跡。這本口述實錄出版後,台灣媒體在介紹這本書時說沈安娜是「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她的重要貢獻,得到了周恩來、董必武、王明、鄧穎超等領導人的肯定。

沈安娜是幸運的,她並不孤獨。她與丈夫華明之一直戰鬥在同一戰線,互相知曉、互相扶持,兩人之間的感情歷久彌堅,白頭到老。

幸運的沈安娜是少數,不幸的鄭耀先是多數。電視劇《風箏》里,鄭耀先的經歷比沈安娜可要慘多了。折磨於私人情感與信仰大義,建國後又不得不隱瞞身份,經歷了反右、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他的壓抑和悲劇實乃無解。

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對於鄭耀先這樣的無名英雄來說,情報工作的特殊性切割了人正常的社會關係,又與政治大義建立起直接、緊密的聯繫,讓人處在一個波瀾起伏的歷史空間中,周圍卻沒有可以攜手傾訴的知己、親人、朋友,只能讓他一個人留在此地,慢慢忍受和消化,並且獨自抵禦時代變化的衝擊。

歷史深處的孤獨令人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電影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