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匠精神需要宣言么?

工匠精神需要宣言么?

美的興衰與社會之興衰在歷史上是同步的,對工藝的救助就是對社會的救助。工藝之美,最終還是秩序之美。——柳宗悅

從3月1日開始,位於東京竹橋站附近的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行了名為「名工的明治」的工藝品展覽,以紀念工藝館開館40周年。

其中最重要的展品莫過於,出自明治時期被任命為「帝室技藝員」鈴木長吉之手的《十二隻鷹》。該工藝品以日本武將歷來喜愛馴養獵鷹一同狩獵的傳統為設計出發點,將金、銀、銅以及紅銅四種金屬的色澤絕妙地鑲嵌結合起來,使得獵鷹被刻畫得栩栩如生。曾經代表日本參加了美國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精湛的手法震驚了世界,從而拉開了包括手工藝品在內的日本文化開始向世界輸出的驚艷帷幕。

也正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政府過於重視日本工藝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沒有保護國寶的意識,使得大量工藝精品外流,現在保存在日本境內的實數不多。為了此次展覽,工藝館特地對《十二隻鷹》進行了修復工作,盡量做到讓每一位觀眾都能感受到工藝品當年的風采。除此之外,還有100餘件明治時期的工藝品參與展出。

工藝品收藏家Khalili先生就對明治時代的日本工藝品讚不絕口。他看來,最能體現日本工藝品魅力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其極強的美術性給人以良好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每一件作品往往都能體現出難以置信的技術手段。綜合起來,就是對日本職人奉行的工匠精神的肯定。

而在中國,討論工匠精神的熱度也開始上升,就連近年的中國青年演員們,也漸漸開始喊起回歸工匠精神、專一不浮躁的口號,各大高校刊物上登載的號召教員學習工匠精神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甚至於在結構至上的網路時代,「工匠精神」已經和「文藝青年」一樣,成為一種帶有貶義、嘲諷意味的辭彙。2018年迎來了明治維新150周年,那麼今天就通過獲得日本皇室認可的工藝名匠鈴木長吉的作品,來講一講明治維新時期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手藝人被稱為「職人」,而「職人」階層形成於江戶時代。戰國末期,日本的城市通常以領主為核心,領主居於城內,武士和市民居於城下(町)。人口集中於都市之後,為滿足上流社會的需要,日本的手藝人階層逐漸從農民中分化出來,與商人混居在一起,並稱「町人」。這個階層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自己的規則和風俗習慣。在手藝人階層中,地位最高的是刀匠,這是由當時日本的尚武風俗決定的。鍛造刀劍被當時視為工藝中最有技術含量的職業,甚至會有刀匠被封為大名稱號。刀匠以下就是建造佛寺等木製建築的木工,其他還有織工、漆工、陶工、金工等

電影《尋訪千利休》中出現的漆盒

而近代日本在經歷了黑船事件以來,頻頻受到歐美外來文化的衝擊侵襲,其中以工業革命後出現的輕工業產品最為嚴重。歐美生產的玻璃餐具、布料等生活用品不但質量更好、式樣更時髦,而且價格便宜,成功虜獲平民階層成為其忠實的消費群體。隨之而來的,是對西方文化的崇拜和迎合。商業街上電影院、咖啡館林立,年輕姑娘願意做女僕往往也是為了穿那一身別緻的洋裝。全面西化的情形愈演愈烈,廢除和食、和服以及各種民族傳統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到了1950年,為了樹立民族文化自信,保護傳統文化,明治天皇頒布了「人間國寶」制度。「人間國寶」的稱呼其實是媒體的造語,指的是對工藝製作領域和藝能表演領域表現傑出之人的肯定。而獲得該榮譽的身懷絕技者(藝人、職人),他們都可以將自己的技藝傳給弟子或後代,沿襲宗名。日本文化廳諮詢文化財專門調查會接受各種推薦,同時受理個人申報,並進行篩選和初評。文化廳文化審議會複議,提交文部科學大臣審定、批准,再頒發認定書。為了使技藝長久傳承,日本政府規定,身懷絕技的候選人,不管社會地位多麼高,如果不收弟子,藝不外傳,也不能當選。一旦認定「人間國寶」,政府每年資助200萬日元,用於當選者錄製保存藝術資料以及公開的展覽、出版與宣傳、傳習技藝,改善生活和從藝條件。同時人們認為,在美術及工藝品領域,「國寶」的稱呼遠比「重要文化財產」易懂且更貼切,更能反映並提高「身懷絕技者」的社會地位,甚至不僅僅是「技藝」得到承認,更多的是可以感到其本身具有的高尚人格。

馬斯洛曾經提出過人生五大需求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在滿足了生理、安全、情感等基本需求後,還會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而「人間國寶」制度恰恰可以促進從事工藝品製作的手工匠人有更多機會實現最後這兩種需求。從那時起,日本的匠人們逐漸意識到,只要埋頭修鍊技藝,就可以獲得社會的認可、民眾的仰慕,甚至得到天皇的嘉獎,也吸引的不少年輕人爭相拜師學藝。有一技之長的職人也不再會因為生活的困苦考慮轉行,也許比起商人、政客、學者之流,匠人的生活更純粹快活。

鈴木長吉可以說是帶起日本近代尊重匠人風潮的先驅。他本名鈴木嘉幸,通稱長吉,是明治-大正時代最著名的鑄金家,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職人階級里金工的代表人物。鈴木長吉擅長鷲、鷹等猛禽類的鑄作,49歲時被選為國寶級大師「帝室技藝員」。

NHK在2011年出品的揭露世界和日本的超級名畫名作的美的秘密一檔紀錄片《極上美的饗宴》中,第一集第一位介紹的就是這位國寶匠人。

節目中還展示了長吉的老鷹寫生圖。圖中老鷹翅膀的每一片羽毛都被編上數字序號,一片一片仔細臨摹,真實生動地還原了鷹的形態。據史料記載,長吉對於鷹這類猛禽的觀察可稱為狂熱,只要有機會看到活物,就會將其買下,然後著魔似的去觀察動物的細微動作,寫生作畫,以求在鑄造時傳神地表現出鷹的神態。除了塑造禽類,長吉在其他方面也不存在短板。 節目里主要介紹的就是號稱「將鑄造工藝發揮到極致」、高達2.8米的「巨大香爐」。而這尊香爐的過人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尺寸,也不在於佇立於爐頂的鷹,而是其中支撐著香爐的三隻鬼的身像。他們所身穿的衣物布料柔軟的質感以及衣帶如同實物一般隨風飄動的狀態都被長吉通過金屬細膩得表現出來,引得特地跑到日內瓦觀賞香爐的當代日本鑄金家須賀正紀先生嘖嘖稱嘆。

柳宗悅在《日本手工藝》中記載了他在宇都宮看到的木漏斗製作過程:木漏斗是裝酒或醬油用的,用木材製作是因為木材不會像金屬那樣改變食物的味道。就是這樣一個廉價的木漏斗,在制出原型後需要用四年時間晾乾,待木質穩定後才能做進一步加工。另外,日本某節目還曾介紹過南部掃帚的做法。匠人高倉德三郎自己種植掃帚草,每年收穫的掃帚草在經過脫粒、乾燥後,再由高倉德三郎從中甄選出合格的材料。他製作的掃帚多達60餘種,其中部分高級掃帚需要花去三年的時間。

木漏斗、掃帚,這些在人們眼裡最卑微不過的東西,在日本竟然會有人願意一次花上三四年的時間去製作,而這些匠人所處的社會不但不會嘲笑他們的「愚」,反而會加以大力嘉獎。就像鈴木長吉不願被金屬的特性限制作品的表現力,就一門心思地去突破、去創造,最後為國爭光,也為後世的匠人們開創了一個黃金時代。

人們都說日本的工匠精神是不浮躁的埋頭苦幹,是堅韌中帶一點倔強的信念。而這些人往往忘記了,沒有實際作品就大肆宣揚所謂的匠人精神,就是一種對工匠精神的違背。因為這種精神不需要宣傳,只要你有心,在一個木漏斗、一個小掃帚里,你都能看見它。

(完)

歷史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曜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雷諾阿與小艾琳

TAG:日曜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