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治理體系現代化需要機構改革
兩會召開之際,機構改革歷經十九屆三中全會預熱後,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
3月4日晚間,《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發布,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而在當日上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稱本次大會將聽取和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這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重要部分,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
機構改革目的是把多種內容有聯繫的事務交由一個部委管轄,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方面機構職能不斷優化、逐步規範。分別在1982年、1988年和1998年進行過三次大規模政府機構改革,其中1998年改革將國務院原有的40個部委合併精簡到29個,明顯提升政府效率,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然而,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包括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等。
如果政府機構設置未能與時俱進,管理幅度和管理層級不太合理,管理行為不夠規範,那麼一個規模較大的政府部門不僅會給企業或民眾增加無謂的負擔,且容易滋長官僚主義,導致政府決策和政策實施低效率。
而且,部分政府部門還面臨適應性難題。技術的變革特別是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興起,改變了社會互動模式,信息傳播速度快捷且內容異常豐富,各行業間的交集變得複雜多樣,行業的邊界日益模糊,這就導致過去塊狀的治理模式很難應對新的社會經濟變化。
以呼聲較高的金融行業統一監管為例,在近年金融創新不斷及金融綜合經營趨勢下,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交易日趨頻繁,產品、業務彼此競爭、相互滲透,形成了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讓原本的分業監管模式設立基礎已不復存在,同時也放大了金融風險的傳遞能力。而且,美英等主要國家成熟的金融市場也通行統一或綜合監管。
因此,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成熟,金融監管未來需要打破「一行三會」之間的行政性壁壘,實現在監管活動中的通力合作。日前「一行三會」集體傳達學習了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並一致贊成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
備受關注的環保領域也期待改革。目前我國環保職能分割為污染防治、資源保護和綜合調控管理三大方面,對應海洋、交通、林業、水利、國土等諸多部門。職能交叉造成執法主體和監測力量分散,環保領域多頭執法問題突出,橫向職能分散,缺乏有效協調,縱向監管乏力則執行約束不足。有鑒於此,未來可按照「山、水、林、田、湖」統一管護的思路,設立機構進行統管。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機構改革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需要,鑒於目前情勢,未來需要在金融、環保、監察、食葯等領域突破各種權力部門業已形成盤根錯節、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阻力,深化改革。
※韋恩斯坦性醜聞之後,好萊塢新規則將主導即將到來的奧斯卡頒獎
※三星太子涉行賄案二審宣判:李在鎔獲刑2年半,緩刑4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