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食紀錄片,要對食物和人都懷有敬畏之心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之前我很期待,開播在假期,我由於家庭地位較低完全搶不到晚間電視使用權,家裡wifi又壞掉,索性不看了。沒想到竟然逃過一劫。這兩天微博上鬧的不可開交,我內心沒有任何波瀾。
其實《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到現在的構想都是好的,每一集主題都很精妙。第一季我最愛《時間的味道》,這一集真正讓我覺得,食物和人類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
朝鮮家庭有一項日常是腌辣白菜,這已經不是每個家庭的單獨活動,而是整個村子的活動。離家在外的少女回家也會幫媽媽一起做辣白菜,而壓泡菜的石頭已經被用的無比光滑。
當食物變成一項家庭活動,一種符號,食物就不僅僅是食物。久居在外的女生回家會用韓語輕快的向爸媽問好這個簡單的活動更讓我覺得很溫暖。
有著同樣意義的湘西臘肉和腌魚也陪伴了女生在外讀書的時光,媽媽會用腌魚和臘肉裝滿大大的玻璃瓶,那是家鄉的味道。
當我們在討論食物,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這個話題《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給了一個很完美的答案——食物對於國人來講是智慧,是美好的回憶,是牽掛,是愛。
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國》照葫蘆畫瓢,有許多集都很催淚,但美食與人物之間的平衡沒有掌握好,對人的刻畫太多,喧兵奪主,於是出了問題。
《家常》這一集的主角之一沈子鈺,紀錄片說她來到上海求學,和四戶合租,母親辭職陪讀,所有開銷都由父親一人承擔。是個好故事,結果馬上沈子鈺被人爆料是《舌尖上的中國》導演之一的公司旗下藝人,家裡根本不缺錢,沈子鈺這幾年也一直在演出。
看,《舌尖上的中國》捏造故事的嫌疑早就已經存在了。這一季更加不得了,有人爆料為愛放棄醫生職業的主人公其實是強姦犯。
再加上第三季品質實在太差,連自製口紅都被搬上了檯面,《舌尖上的中國》的口碑徹底崩壞,豆瓣評分已經降到4.1分。
假期時隨便找電視節目看,看見過央視有另一檔美食紀錄片:《尋味順德》,用的是《舌尖上的中國》從前的拍攝路數,就很好看。
紀錄片變成了故事會,美食的智慧變成偽科學,曾經點燃全中國熱情的國民美食紀錄片目前成了眾矢之的,大概想有第四季也難。但其實美食紀錄片並不難做,只有一條準則而已,就是我的題目:對食物和人類都懷有敬畏之心。說得大一點,做節目的人要對自己拍攝的主體有敬畏之心。
bbc的紀錄片好看,恨不得每一部紀錄片都滿分,《地球脈動》,《藍色星球》,《非洲》……bbc紀錄片列表隨便點開,都好看,為什麼?因為這些紀錄片在以相當高的專業性和科學性進行拍攝,看bbc的紀錄片會忍不住感嘆人類的渺小,生命的奇妙以及自然的壯麗。沒有任何投機取巧,也沒有任何吃相難看的資本介入。紀錄片是完全客觀的嗎?絕對不是,你能看見的每個鏡頭,每個故事都是導演的選擇,紀錄片是在傳達導演意志的,如果導演懷有敬畏心,那麼自然而然的觀眾會從片中感受到。
說回到美食。其實大多數美食紀錄片還都在講製作美食的技法,比如bbc的紀錄片《發現中國:美食之旅》。片中兩個頂尖的廚師帶領攝像機尋找中國美味。食物是了解中國人的最好途徑,沒錯,但這部紀錄片仍然在講技法,熱愛美食的中國人和美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沒講清楚。
《舌尖上的中國》如果做得好將是少見的講述人與食物關係的優質紀錄片,但他們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天然優勢。
講美食bbc稍微遜色,真正厲害的是日本。先不提紀錄片,和美食有關的電視劇電影都拍的很好。《小森林》是我不斷翻出來看的電影,女主角自己在農村種菜,打工,做飯,吃飯。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食材,用到的廚具也不同。有些是媽媽做過的,女主角依照記憶中的味道摸索著做,
有些是大家都會做上一些的,那麼女主角就也做一些,動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做改良。
看著看著就覺得,呀,時間怎麼就這樣突然慢下來了呢?又怎麼能就這樣被填滿了呢?
紀錄片《食行人生》也很好,兩個小時而已卻講了很多很大很寬泛的關於美食的概念。食物之於人類是很多回憶的承載,那麼畫家最懷念的味道其實是小時候和爸爸一起殺雞,然後把雞做成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那個最好吃。
而做食物的技法是被傳承且不斷發展的,於是關於美食的認知也有了代溝,老年人會懷念小時候很單純的純粹的做法,奶奶說現在年輕人這樣的烹飪方式沒有錯,但總不是她小時候喜歡的那個味道了。
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環境也在不斷改變,被海圍繞著的島國也面臨著魚越來越少的困境。魚類變成食物,肉質顏色也都在發生改變。而食材的改變又直接影響了人類烹飪的辦法,這是一個沒法評判好壞的循環。
《和之美——和果子》也是很厲害的美食紀錄片,是在著重描寫製作和果子的技法,但技法中飽含著的是日本文化,有著濃濃的日本元素。
香港拍的《築地尋味》也是很好看的紀錄片,以外國人視角來記錄日本的飲食文化,看這部紀錄片有種自己和製作方一起漲知識的感覺。這裡有被切成薄片的鰹魚,有和人體一樣只有0.8%鹽分的湯,還有最家常但有媽媽味道的飯糰。
好像是在講美食,但美食背後是呼之欲出的日本特色,比如只有0.8%鹽分的湯,對食物如此有如此精準度的執著,是日本人獨有的特質了。
如果說關於日本食文化的紀錄片讓我了解到日本人是嚴謹的,體貼的,懷舊的,那麼《舌尖上的中國》從製作方到主人公所展現出的國人特性真的不夠美好,甚至《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對中國的食文化開始缺失自信。中國自古以來有古話說「民以食為天」,當食文化都沒有最後一塊乾淨的自留地,快要成為我國紀錄片標杆的美食紀錄片品牌都劣跡斑斑,我們還能以什麼為傲呢?
《舌尖上的中國》這一個系列走到現在,很可惜,可惜之餘我覺得有一件事大家要明白,做節目沒有敬畏心節目會糊,做人失掉敬畏心,這個世界也會變本加厲讓你明白謙卑的重要性。
冷眼娛樂
您的生活好伴侶
※還珠眾人的人生,你最想要誰的?
※《王牌對王牌》又迎童年回憶,但經典並不應該只用來懷念
TAG:小冷Sh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