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南亞有一小國,曾令英國付出天價軍費,陣亡人數超鴉片戰爭百倍

東南亞有一小國,曾令英國付出天價軍費,陣亡人數超鴉片戰爭百倍

原標題:東南亞有一小國,曾令英國付出天價軍費,陣亡人數超鴉片戰爭百倍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十九世紀初期,緬甸貢榜王朝在經過「泰緬戰爭」與「清緬戰爭」的洗禮後,終於迎來了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緬甸國王猛駁去世,其子贅角牙繼位後因庸碌無能引發國內不滿,其堂弟孟魯在軍隊支持下弒君自立,但7天後就被堂叔孟雲殺害,後者便是緬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波道帕耶,漢名為孟雲。



▲緬甸仰光大金塔

雖然孟雲是依靠暴力與對皇室成員大清洗而上位的,但在其統治時期,他舉行全國人口普查、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並令大臣編修史書,使得緬甸國力蒸蒸日上。在處理政務之餘,他又熱衷於佛教和藝術,傳統戲劇、舞蹈、雕刻和文學都先後達到繁盛,因此孟雲時期被史學家視作緬甸貢榜王朝的「黃金時期」。


隨著邊境趨於穩定,緬甸統治者與百姓都感覺不到絲毫威脅,唯一值得關注的事或許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大肆擴張。一開始,緬甸國內對英國人的印象還不錯,將其統稱為「喬治」。在緬甸人看來,這些「喬治」既不會像葡萄牙人那樣熱衷暴力,做生意也不會偷奸耍滑,當緬甸國內出現動蕩時,他們更不會橫插一腳。



▲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明信片


說起來,彼時的英國人對緬甸似乎也沒啥興趣,雖然東印度公司早前曾在緬甸各地開辦過商號,但沒過多久就因持續虧本而倒閉。畢竟對英國人而言,香料和茶葉才是最值錢的貨物,相比而言印度的班加里才是最佳選擇。這一時期,緬甸與印度沒有接壤,中間隔著阿薩姆王國(今印度阿薩姆邦)、曼尼普爾王國(今印度曼尼普爾邦)和阿拉干王國(今緬甸若開邦)。由於習俗相近且均信奉上座部佛教,四國王室成員之間基本都有通婚關係。在緬甸強盛時,他們就會向緬甸納貢以尋求保護,國內出現紛爭時也由緬甸予以調停。


▲緬甸曼德勒皇宮


不然對孟雲而言,他對於阿拉干王國有著別樣的情感。早在蒲甘政權時期,阿拉干曾被緬甸吞併,因此許多緬甸國王都渴望恢復「故土」。此外,阿拉干王國都城還有著巨大的馬哈穆尼佛像,吸引著整個東南亞的佛教徒們。對熱愛佛教及藝術的孟雲而言,他做夢都希望將其據為己有,因此當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阿拉干王室因繼位產生紛爭時,孟雲派軍以調停為由將其吞併,並把佛像搬到了如今的曼德勒城郊。


阿拉干王國被吞併後,緬甸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下的土地第一次接壤,雙方很快就有了局部摩擦。英國人這時候才開始注意到緬甸的西進,因此派人出訪緬甸以打探虛實,同時安插了不少姦細。緊接著,英國人又在阿薩姆邦和曼尼普爾幫扶持了「親英派」,與「親緬派」為政權爭得不可開交。孟雲對「喬治」們的舉動毫不在意,數次派兵前去「調停」,扶植起了親緬的傀儡國王。


▲阿美士德勛爵畫像


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孟雲因病逝世,其孫孟既繼位為貢榜王朝的第7位國王,英國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他們私下攛掇曼尼普爾及阿薩姆王國的「親英派」進行武裝反抗,聲勢越來越壯大。兩年後,阿薩姆國王公然投靠英國,孟既得知消息後怒不可遏,命兒時摯友班都拉親自率軍征討。勇猛善戰的班都拉很快就打敗英軍,將阿薩姆重新納入緬甸藩屬。不過阿薩姆的國王卻逃到了英國保護領地,恃強自大的班都拉便勒令英方交出流亡國王,遭拒後便公然派兵深入英方地盤追剿敗軍。


這下可捅了大簍子,時任英國駐印總督是威廉·阿美士德勛爵,向來以性格倔強出名。此前覲見道光皇帝洽談通商事宜時,他就因不願向皇帝下跪磕頭而憤然離去,一時引發轟動。公元1824年3月5日,威廉·阿美士德代表英國正式向貢榜王朝宣戰。消息傳到緬甸國內,權貴們爭得不可開交,最後以皇后米努、國舅莽烏、大將軍班都拉為首的「主戰派」佔了上風,孟既便也宣布對英國開戰。


▲「第一次英緬戰爭」場景


就這樣,「第一次英緬戰爭」打響了,雙方誰也沒有想到這是一場令彼此損失慘重的戰爭,更是英屬印度時期歷史最久的一場戰爭。從西線的阿拉干邊境開始,緬甸騎兵就充分利用山地叢林所帶來的的地形優勢,將英國軍隊逼得節節敗退,一度逼近英國領地吉大港(今孟加拉國吉大港)。英軍發現陸戰無法抵擋時,便轉而取道海上,突然從仰光登陸,開闢了新的南線戰場。


英國人的陰謀眼看就要得逞時,班都拉卻奇蹟般地率大軍南下馳援。就在如今的大金塔附近,雙方對峙了將近一年,期間發生的小規模戰爭各有輸贏。然而這畢竟是火器與冷兵器的對決,就算緬甸戰馬和大象部隊再怎麼厲害,在英軍的炮火面前只能吃癟。無奈之下,班都拉只得率兵撤離仰光。在距離仰光不遠的小鎮得努布,班都拉堅持登上城頭督戰,結果被英軍的炮彈炸死,失去將領的緬軍大敗而走。



▲古代戰象想像圖


班都拉犧牲後,英軍乘勝追擊,一直推進到距國都僅有80公里的村莊——楊達波。事到如今,貢榜王朝不得不割地賠款,於1826年2月同英軍簽訂了該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楊達波條約》。在條約中,緬甸被迫割讓了阿拉干、阿薩姆、曼尼普爾三地,還因無法支付100萬英鎊賠款而被迫用沿海的丹那沙林省作為抵押。


14年後,英國與大清帝國也進行了一場戰爭,清政府也同樣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不僅割地賠款,還被迫開放五口通商。然而與「第一次英緬戰爭」相比,「第一次鴉片戰爭」卻令全世界嘩然。在英緬戰爭中,英方共有1萬5千餘名將士陣亡,而根據英國人的記載,他們在鴉片戰爭中的陣亡總人數僅有69名。同時,攻打緬甸給英屬印度造成了500萬英鎊(現代摺合近200億美元),直接導致了英屬印度數年後的經濟危機,後者從此失去了包括壟斷中國貿易在內的種種特權,無疑預示著「日不落帝國」的最終結局。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年夜飯都吃什麼?雞、羊、野味是主力,宋朝之前都吃不到炒菜
他是毫無爭議的千古一帝,外國專家稱其最為偉大,主席卻提出批評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