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戲子都在高談區塊鏈了,說明雜碎時代已然來臨
探究造物主意圖,傾聽造物人心聲
倘要給中國當下找一個可以在意識流上抽象,但在形象層面上又極為具體的詞語,搜腸刮肚半天,我想到一個詞——雜碎。因此,從時間向度上而論,我們謂之——雜碎時代
①
雜碎者,雜亂零碎也。
但這僅僅就字面的簡單意指。
考其究竟,在1989年版的《辭海》中仍無「雜碎」, 可見,中國本土「雜碎」一詞的流行,應當是最近十幾年的事。
1903年梁啟超遊歷美國,在其《新大陸遊記》一文中對雜碎館的起源有詳細的記述,應當是第一手資料。他做了統計,當時單是紐約就有三四百家雜碎館,遍布全市,全美華人以雜碎館為生的有三千多人,「每歲此業收入可數百萬」。
梁啟超還進一步說「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由此可知,「雜碎」不是中國烹飪。也可知在1903年,中國本土不存在「雜碎」一詞,否則梁啟超必定會說明美國的「雜碎」,和廣東或北京的「雜碎」有什麼不同。
②
近年雜碎在中國的突然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吃的方面而言,泛指動物的五臟六腑。吃貨們皆知,這東西好吃,但易得三高及痛風之類的病。
雜碎的含義,在中國很多地方方言中,有罵人執拗、不聽勸的意思,也有指一個人蠻橫、不講理的意思,還有說一個人做壞事、不近人情的意思。這是後話不在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範疇。
在互聯網的認知世界裡,說得好聽叫碎片,難聽的講叫雜碎。故雜碎時代,樂於觸及核心但又碎片地掌握之謂也。聰明卻不深刻,有文化卻無教養,好學但不能習是其主要特徵。
雜碎者,跟博覽群書並經天緯地的「雜家」是有其本質區別的。總好奇地想把窗戶安裝好,但總是以「一地玻璃」而告終,這叫雜碎;博採眾長,卻又能諸法歸宗,這叫雜家。
③
最近有很多朋友向我訴苦,
「怎麼好的文章沒人讀,而亂七八糟的東西卻總是10萬+呢?」
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抱怨的,跟吃雜碎一個心態,縱使知道後果,也無法阻止自己的慾望和獵奇。何況在一個貌似「百家爭鳴」的時代呢?
當一群群娛樂戲子和不學無術的明星都在大談特談區塊鏈為何物之際,我想真正的科學家就只有隱遁的份兒了。誠然,一個十足的、光怪陸離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雜碎時代也就成型了。
人性究竟是以貪嗔痴為第一驅動力的,但看那些一點「信息抗體」都還沒有的人,卻在手機上下載了幾十個APP,並美其名曰——隨時隨地學習。
幾個高調在玩知識付費遊戲的名人天天叫嚷最強大腦的修行之道,表面上是很有道理的,但那有效的前提也應當只是「跟著他學學」罷了,因為他本人也是在學的狀態。倘若只是一味被動地接受他所「灌輸」的東西,時間一長,你頂多只記住他本人,其餘的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這好比一條河,他究竟是在上游。換句話說,如果他拉屎拉尿,你逆來順受的同時還渾然不覺。
④
傳道授業解惑,終究是在靈魂深處攜手並進的事兒。因為從資訊到知識有幾百里,從知識到理論有幾千里,從理論到智慧有幾萬里。
我並非堅定的「精英主義者」,但也絕非「大眾主義者」,尤其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倘若學習真的有那麼多捷徑,我想人類早已滅亡了,更何況我們多數是只「學」而不「習」者?
不懂自我教育也好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扎紮實實地從搞懂一門知識入手(文憑主義者除外),實在不行,可以跟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良師,並實實在在地去研究其學習方式與行為態度。至少,不要人云亦云。一個人,終究是要靠你的作品與真正的榮譽來安身立命的。
雜碎雖說好吃,但也總是疑難雜症的溫床!
———— End ————
TAG:造物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