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學生時代表現堪稱完美

學生時代表現堪稱完美

【提要】關於周恩來的軍事、組織和外交才能,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學生時代的周恩來的表現卻很少被人提及。真實不說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周恩來在學生時代的表現,堪稱完美,所謂天才,大概就是如此吧。

1913年春,周恩來隨伯父搬到天津。到天津後,他首要的事情就是準備報考南開學校。

南開學校是由兩位較為開明的有志之士於1904年創建的。一位是做過清朝的翰林和學部侍郎的嚴修,他認為要把中國和西方教育中最好的東西結合起來,主張教育救國;另一位是曾在美國受過教育的、很有名氣的中國教育學家張伯苓。這是一所聞名國內、仿照歐美近代教育制度開辦的私立學校,它的學術空氣比較濃厚,教學作風比較好,並以管理嚴格著稱。

早期南開學校 資料圖

南開學校的考試採取淘汰的管理法,而且學費昂貴,因而考取入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南開學校的入學考試課目有英文、國文、數學3門,尤其重視英文的成績。為此,周恩來先在天津進大澤英文、算學補習學校,補習功課,準備考學。

8月16日,他參加了南開學校的入學考試。錄取後,編在一年級乙三班(後改為丁二班)。

此後,周恩來在南開學校度過了中學時代。從15歲到19歲,正是對一個年輕人思想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時期。因此,南開學校的教育對周恩來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開學校《第十次畢業同學錄》上的周恩來小傳

周恩來在南開學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國文和數學的成績尤為突出。入學初期,國文成績「早露頭角」。後據南開學校《第十次畢業同學錄》對周恩來的介紹:「善演講,能文章,工行書。曾代表本班與學校辯論,於全校文試,奪得首席,習字比賽,復到其名,長於數學,往往於教授外自出新法,捷算賽速,兩列前茅。」南開學校對國文十分重視。每兩個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來文思敏捷,作文不打草稿,往往是提筆直書,一氣呵成。

當時,天津每年舉行一次全市中等學校演講比賽,周恩來曾兩次被推為學校的3名代表之一,並且這兩次南開學校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從1915年3月到1917年畢業的兩年多時間裡,周恩來獲得了國文傳觀、化學考試第一,全校數學速賽、全校國文特試第一,默國文考試第一,全校習字比賽行書優秀獎等十多項榮譽,畢業時獲得國文最佳獎。

1916年5月南開學校組織了一次不分年級的作文比賽,各個班級都推選出作文優秀的5名代表參加。比賽規定,同一標準評卷,共取40名。當時出了兩個作文題目,周恩來選的題是《誠能動物論》。他在作文中寫道:「浩浩乎大地之上,集無量數生物分子以成人。人者,萬物之靈也。各具本能,感擁仁智,發揮其固有之天性,以角逐於天演界中。」「一人之智慧有限,萬民之督察綦嚴,其以一手欲掩天下目者,實不啻作法自斃,以詐為利,以偽為真,卒至自覆自敗,與人以可譏可恥之據。」對當時混亂的現實,周恩來抒發了強烈的感情,他在文中寫道:「且吾竊怪以今人之明,而終不免於歐洲血戰,華人自爭,使世界無寧日。喪無量數人之生命腦力,以供彼一二私人指揮,其智可憫,其愚不可及也。」

這篇精彩的作文得到了全體國文教師的一致好評。他們評價道:「以孔、耶、釋之教詁題,大含細入,高挹群言。少陵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作者實得其妙訣。而通體用筆之遒勁,布局之綿密,尤征功候之純。冠冕群英,斷推此種。」「識見高超,理境澄徹。而通篇章法,復極完整合作也。」經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親自選定,周恩來這篇作文評為全校第1名。

由於周恩來品學兼優,入學第二年,以老師推薦,學校破例免去他的學雜費,成為全校少有的免費生,這種情況在私立學校是極為罕見的。

周恩來之所以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是與他勤奮用功的學習態度分不開的。

剛入校時,他的英文基礎較弱,蘇北口音較重,而使得他「英文非佳」。為了攻克這一難關,他每天早起,並利用中午和下午的課餘時間,刻苦學習英文。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進入二年級時,他的英文就相當好了。後來,他還常常看一些原版英文書籍,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英文閱讀能力。

周恩來並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他還讀了很多課外書。其中有中國歷史方面的,如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以及《漢書》、《三國志》等。也有西方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等。

周恩來常常把他們的觀點與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觀點結合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從中得出有益的啟示。他的這種融古今中外為一體的比較式的讀書研究方法,對於正確地理解理論,並結合中國的歷史與國情評價其適用性,是十分獨到和有價值的。

周恩來還堅持閱讀當時出版的《民權報》、《大公報》等進步報刊。課外的讀書生活,使周恩來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他的視野和思路。

周恩來在南開學校期間的一個重要收穫,是道德修養的日臻完善。他從這時候起,就把思想品德的修養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他認為,一個人必須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向。在作文《尚志論》中,他這樣寫道:「故凡同一人類,無論為何種事業,當其動作之始,必籌劃其全局,預計其將來,搶無窮之希望。然後按此希望之路徑以前進,則其結果不致與此希望相徑庭。希望者何志是也。」「然則志固尚已,而弊亦隨之生焉。彼志在金錢者,其終身恆樂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計鑽營不以為恥,此志卑之害也。故立志者,當計其大舍其細,則所成之事業,當不至限於一隅,私於個人矣。」

周恩來認為,人立足在世界上,不能像禽獸草木那樣只為自己生活,必須依賴於公眾的扶持,「而服役之事乃為人類所不可免。」因而,周恩來對集體和老師、同學格外依賴。

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課外事務則如蝟集,東西南北,殆無時無地而不有責任系諸身。人祝之以為愚,弟當之尚覺倍有樂趣存於中。」畢業時,同學們為他寫下了如下一段評語:「君性情溫和誠實,最富於感情,摯於友誼,凡朋友及公益事,無不儘力。」

他與老師的關係也極為融洽。每隔一段時間,周恩來則利用休息日到校長張伯苓家拜訪。張伯苓非常喜歡這個年輕有為的學生,總是留他吃飯。張伯苓常對家裡人說:周恩來是南開最好的學生。

張伯苓 資料圖

周恩來確實如此。他處處與人為善,溫和誠實。儘管他品學兼優,各項活動中都是積極分子,但周恩來從不驕傲,從來不是鋒芒畢露,盛氣凌人。無論對同學、友人,總是肝膽相照,真誠相待。他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幫助同學解答疑題,輔導功課,總是那樣「溫和誠實」。

他在《論名譽》這篇作文中寫道:一個人應該珍惜自己的名譽,把它看做「人生第二生命」,但決不能存那種「邀名之心」,而應當用正義來衡量它的輕重。他憤激地說:「若夫汲汲於名,猶汲汲於利之徒,日惟名譽之是謀,不遑計及實事,虛聲盜世,眩世眩俗,以淆亂風氣者,是又名譽之罪人也。」

周恩來(左一)與同學成立敬業樂群會時的合影

1914年3月,在南開學校讀書的周恩來與張瑞峰、常策歐等同學發起組織了一個學生團體,起名為「敬業樂群會」,表示「敬重學業,聯絡感情」之意。他們定辦會的宗旨為:「以智育為主體,而歸宿於道德,聯同學之感情,輔教科之不及。」「敬業樂群會」會員最初為20多人,後來逐漸發展到280多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會員中不僅有低年級同學,也有許多高年級同學,甚至也有校外的會員,一些老師也成了會友。校長張伯苓對「敬業樂群會」一開始就很支持,校方在經濟上也給予資助,為該會的活動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敬業樂群會」成立後,建立了智育部、稽古部、演說部和俱樂部,下設詩團、國文研究團、辯論團、軍事研究團、演劇團、音樂團等,還創辦了會刊《敬業》。起初,該會會長由張瑞峰擔任,周恩來擔任智育部部長,他還擔任過稽古部部長。1915年9月周恩來當選為副會長,12月當選為會長。

周恩來領導智育部的第一次工作是發動會員捐獻書籍,辦起了「敬業樂群會」圖書館。他帶頭一次就捐獻了《大同報》、《立國根本談》、《東方雜誌》等16本書刊。這個圖書館便於同學們課外閱讀書籍,能彌補課堂所學之不足,因而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

在周恩來的主持下,智育部把每周一、三、四、五的課餘時間定為會員活動時間。經常聘請老師作專題學術報告,如「荀子的哲學思想」,「司馬遷的《史記》」等等。有時還邀請校外的知名人士來演講中外大事,吳玉章、蔡元培、黃炎培等人都曾到校作過演講或與同學們座談。

「敬業樂群會」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如每周一次的茶話會,就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茶話會的內容,或由會長報告會務,或討論時事政治和學校大事,然後進行各種遊藝和聯歡活動。周恩來表演的趣語和伉乃如老師表演的相聲都是茶話會的保留節目,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組織會員走向社會,接觸實際生活,是「敬業樂群會」做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1915年10月,「敬業樂群會」由周恩來出面組織了會員參觀團,到天津的水產學校、高等工業學校及幾所小學參觀,了解當時的教育情況。參觀後,他們就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教育救國」和「實業救國」的觀點展開討論。

1916年5月,該會又組織了一次參觀活動。在周恩來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農業實驗場、工業試驗廠和農事講習所,接觸到了一些近代工業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這些活動使周恩來和其他同學們了解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感到收穫很大。

刊物《敬業》封面

在「敬業樂群會」的活動中,周恩來還負責主編會刊——《敬業》。《敬業》學報為半年刊,每年3月和10月出版,自1914年10月創刊,先後出版了六期。

《敬業》學報的創刊詞中寫道:「吾輩生於二十世紀競爭之時代,生於積弱不振之中國,生於外侮*,自顧不暇之危機時間,安忍坐視而不一救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達了進步青年拯救中華的志向。學報的內容主要刊登會員對時政的評論,學習的心得和報道會內組織的各種活動。在周恩來的主編下,這份刊物辦得生動活潑,文字清新,內容豐富。

據《同學錄》記載:周恩來「熱心從事學報,尤倍竭其力,編輯印刷之習,遂為全校冠。」又據南開校報記載:《敬業》學報「材料豐富,外觀亦異常精美,頗蒙校內外歡迎,共銷至一千數百份之多,閱者無不交口贊諛,可為出版之特色。」在《敬業》學報上,周恩來以「飛飛」、「翔宇」、「恩來」署名發表了許多詩歌、評論、小說、雜感。主編《敬業》學報使周恩來在兩方面得到了鍛煉:一是積累了編輯、印刷、出版等辦刊的經驗,一是通過撰稿進一步提高了文字能力和寫作水平。

創辦「敬業樂群會」和組織該會會務活動的經歷,使周恩來的組織才能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初步的顯示,為他日後在中國政治大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打下了1個良好的基礎。

刊物《校風》封面

1915年8月30日,南開學校校刊——《校風》周刊創刊。這份校刊當時由學生主辦,周恩來初為該刊成員,負責選錄課藝及經理各會事務欄(即選登學生作文及報道學生團體活動)。

1916年1月4日,周恩來擔任《校風》文苑部部長,3月起兼紀事類編輯,9月擔任紀事類主任和經理部總經理。第二年初,因臨近畢業,周恩來辭去了總經理職務。

周恩來擔任《校風》總經理期間,負責刊物的財務收入、印刷、校對、發行等事宜,工作既繁重又瑣碎,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除此以外,他還為該刊撰寫了很多文章。他的文章題材範圍廣,論述方面多,從政治、經濟、文化到地理、風俗,以及國內外大事,都有所記述和評論。這些文章由於文字和內容都比較好,所以同學們都爭相閱讀。

其中最著名的有發表在1916年11月第45期上的《中國現時之危機》和1917年5月至6月第63期至69期上連載的《本社之責任觀》。

《中國現時之危機》一文是根據周恩來在全校演說大會上的演講稿改寫的,那次演講他獲得了全校第五名。這篇文章突出地表現了他對當時政治時弊的透闢見解和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原創古文 傷柯潔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