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代金融科技新特徵與新選擇

新時代金融科技新特徵與新選擇

一、新時代,金融科技發展的新特徵

金融科技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範式,其本質是為了有效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並創造新的效益增長點。與傳統金融服務相比,金融科技在經營理念、治理機制、管理模式、運營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優化與創新。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原因方面:

一是監管機構在「強監管」的同時積極鼓勵數字金融創新。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先後通過創新項目、創新中心、開放銀行標準、監管沙箱(Sandbox)等多種方式建立富有彈性且靈活的監管政策。

二是參與主體眾多。除了HSBC滙豐銀行、DBS星展銀行、BBVA西班牙對外銀行等傳統的商業銀行以外,市場上已先後湧現出包括Atom、Fidor、N26、Mono、Revolut等在內的大量新興金融科技公司。

三是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在部分歐美髮達國家,金融科技已經佔據了近10%的市場份額,並已成為當地金融服務不可忽視的力量。

二、新時代,金融科技發展的新選擇

1.深刻變化的消費者行為需求

近年來,全球客戶的金融消費需求及消費行為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客戶的金融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客戶很難通過已不能滿足於傳統的線下單一產品及服務(如單一的支付、理財、存貸款等)得到滿足,客戶更期望在實用場景中享受無縫融合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在實用場景中無縫融合併得到實時響應。

在金融消費行為方面,客戶金融消費行為更加依賴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便利、高效的網上購物、移動支付、網路理財等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水電,隨需而得已經成為客戶其最首選的服務模式,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水電,隨需而得。

在金融消費偏好方面,客戶金融消費偏好不再滿足於千篇一律的體驗,轉而追求更加個性化、智能化、趣味性以及性價比高的產品及服務體驗。

在金融消費習慣方面,客戶金融消費習慣已逐步轉變成為養成「花未來的錢」的消費習慣,傳統金融機構及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分期付款、信用貸款等已經成為客戶金融消費的常見交易方式,其交易規模呈井噴式發展。

與此同時,客戶在金融消費過程中表現出更為強烈的互動和分享意願,大部分客戶已不再滿足於從金融機構被動獲取金融服務信息,轉而而是更傾向於信賴自己主動獲取的信息及朋友或熟人所推薦的產品服務信息。

2.藉助新技術的力量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面對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及客戶行為的變化,金融科技行業的變革也將勢在必行,但變革的路徑及方式必須要切合實際且循序漸進。

(1)開放平台:培育新的商業模式

開放平台的核心是通過大開放與大合作模式「搭建開放平台、構建共贏生態」,其精髓是按照既定規則聯接多方不同市場,打造合作共贏、具有發展潛力的生態系統或生態圈,簡化並重組傳統產業價值鏈(如從單邊到多邊、激發網路效應等),一方面通過開放平台充分聚集各參與主體的優勢資源,另一方面依託開放平台擴大各參與主體的產品或服務的內涵與外延,釋放行業發展空間並實現產業鏈價值最大化,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新商業模式。

可以預見,未來企業間的競爭可能會逐步演化為平台與平台之間的競爭,開放式的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將是新時代數字金融的「奪寶奇兵」奪寶奇兵。事實上,要搭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開放式平台並不簡單,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需要深入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及業務轉型發展的自身需求,重點把握技術、產品、機制、協同等基本要素,通過開放的平台培育開放的文化,持續提升自身的硬支撐(標準化的API介面封裝)與軟實力(自組織的運營機制),並遵循開放共享的原則與大型互聯網企業或電商平台公司建立進行戰略合作,進一步構建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新生態。

開放平台重構了金融機構的產品、服務和流程,並逐步建立起新的商業模式,不僅能有效推動傳統金融服務的轉型與升級,也對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金融服務機構要堅持並落實好開放平台戰略,除了需要有契合的戰略定位外,更需要在內部管理方面做出作出相應的創新與變革。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協同效應,逐步轉向場景融合的服務模式;另一方面要秉持生態思維,實現金融服務和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

(2)數據價值:催生新的風控模式

在全新的數字化世界裡,我們不應只關注數據的容量,而應更加強調數據的價值。數據已經逐漸成為各機構的重要資產,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在金融科技行業,數據是商業信用體系的核心基礎,可以為信用風險管理、欺詐風險防控等「保駕護航」,在提升風控質量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建立數據驅動的風控新模式,需要有效洞察客戶行為,即在深刻理解客戶各項交易數據及行為信息的基礎上抽象出客戶360度全景畫像(可根據不同數據維度對客戶進行不同層面的畫像,如客戶的全面資產畫像、全面投資畫像、全面現金流畫像、全面風險偏好畫像、情感情緒畫像等),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過程是風控新模式的前提與核心,主要包括數據模型及分析模型兩部分,為預測客戶未來需求、洞察客戶行為特徵、準確評估客戶風險狀況並、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奠定了基礎。

其中,信用風險管控新模式的核心是數字信用評估體系的建立,除了對傳統財務數據的分析外,需要引入更多維度的數據維度(包括電商交易數據、物流配送數據以及社交網路行為數據等),並採取用大數據應用技術,實時採集並篩選出與消費者還款能力及還款意願相關的風險特徵,實現面向交易過程的授信,並在貸前、貸中和貸後等進行全流程管控。

「貸前」,根據經營與認證數據,辨識經營狀況,反應映還款能力;

「貸中,」通過交易與行為數據,實時分析並監控客戶的交易狀況與現金流,為風險預警提供信息依據輸入;

「貸後,」建立貸後監控機制,通過數據監控經營動態與行為,對可能影響正常履約的行為將被進行預警等。

欺詐風險防控模式創新的重點是充分利用數據價值,儘可能降低金融服務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及人為因素的依賴或干擾,從而在事前、事中、事後等各個環節不斷提升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緩釋、監測與報告等六大關鍵能力,事前加強認證、事中實時監控、事後有效處置,使實時風險預警更為精準,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管控。

(3)人工智慧: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大規模並行計算能力、海量數據挖掘技術及人工神經網路演算法的進步等,推動了人工智慧的快速普及與商業化應用的進程。面對新浪潮,金融服務機構都在考慮新的問題:人工智慧如何融入金融服務? 如何在專家服務與人工智慧之間尋求最佳平衡? 並為其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以投資理財領域為例,通過與人工智慧的深度融合,投資理財機構可以有效提升了市場行情分析與預測能力、客戶需求分析與服務能力以及風險管理與控制能力等,在經歷了在線風險測評、產品組合建議、專項基金管理、基於風險的資產組合配置以及資產自動調整等階段後,全面推動投資理財服務以及交易處理的自動化與智能化,解決客戶經理服務瓶頸,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智能投資理財服務採用自動、智能的計算機演算法完成市場行情分析、客戶風險偏好識別和資產組合配置,一方面能夠精準識別客戶需求與風險偏好,「代客遴選」出客戶最感興趣、最合適的投資理財產品;另一方面還能動態跟蹤客戶端和產品端的風險情況,進行動態資產配置調整,實現全生命周期服務。

智能投資理財服務將傳統的財富管理理念與先進的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以往為高凈值客戶提供的投資顧問服務,融合最新人工智慧技術,實現金融資產數據和客戶數據的量化,進一步提升投資組合分析與資產配置建議的透明度。

智能投資理財服務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服務模式,簡單易懂、操作便捷,可實時匹配客戶的收益、流動性和風險情況,可以為大眾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並獲得更好的回報,這種服務模式必將對該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另此外,基於分散式賬本的區塊鏈技術,被廣泛認可為最富顛覆特性、最具重塑金融服務格局屬性,雖然目前遠未成熟應用,可見成功案例也十分有限,但鑒於其在金融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們理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採取成立內部創新實驗室或聯合外部技術公司進行研究探索、產品孵化創新,投資相關初創公司等多種方式,通過在KYC、貿易金融、跨境支付結算等某些具體業務領域(如KYC、貿易金融、跨境支付結算等)創新實踐來驗證技術的成熟性以及業務潛力,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

(來源:中國信用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時代網 的精彩文章:

中小農商行信息科技發展困惑與對策
光大銀行:深化金融科技創新 推進銀行轉型發展

TAG:金融時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