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閱讀:唐伯虎和文徵明是「發小兒」 但做人的差距挺大呵
明 文徵明 雨夜歸居圖 中茂聖佳2006春拍 成交價198萬元
吳門畫家中的望族—文徵明
被十三世紀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孛羅稱為「東方威尼斯」的蘇州,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發展到明代中期,這裡已是「列巷通衢,華區錦肆,坊市棋列,橋樑櫛比」。市民階層的崛起,資本主義經濟萌芽開始孕育,一些地方富豪在這裡構建園林,熱衷書畫。為新的藝術家們的活動提供了許多方便條件。
公元十五世紀以後,以沈周為首的吳門畫派在此興起,他們以傳統為基礎,將文人畫與院體畫熔為一爐,形成了文人畫的新格調。它既不同於前代文人畫的那種清冷孤寂,又不是「院體」的拘謹和「浙派」的粗放,而是一種使人感到恬靜、和諧、親切、友善,可以砥礪操行、具有高尚志趣的新風貌。
沈周為人寬厚大度,獎掖後學,一時文人名士,皆投其門下,如文徵明、唐寅、吳麟、李著等,另外如陳煥、宗周、杜冀龍、沈顥等人也直接受其影響。尤其是文徵明,繼其之後,開創了我國古代重要的畫派—吳門畫派,它標誌著我國繪畫史上特別是兩宋以來,宮廷院體畫佔主流地位的結束,新的文人畫派向著深入、廣泛和更高層次發展的開始。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璧,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江蘇長洲人(即今之蘇州)。出身於官宦世家,自幼受儒家思想正統教育,老實、誠懇、溫柔、敦厚,是非分明,毫不苟且。他和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工詩、書、畫)是發小至交,但唐性穎俐,且放蕩不羈,嘗戲弄於徵仲。
一日唐寅狎客縱飲石湖上,先藏妓於舟中,後邀文同游。酒至半酣呼妓出,文大驚辭別,唐令妓留之,文大叫,幾赴水,遂於湖上買船逃跑。
在科考方面,文徵明也是不順利的,他屢試不中,也不肯依附於想聘用他的寧王,因此直到五十四歲時,才由蘇州巡撫推薦入京,授予翰林院待招。但未滿三年,便辭職歸里,因為他看不慣官場的昏暗與腐敗,不能與他們同流合污,還是寄情於家鄉的山水,淡泊以明其志為好。所以文徵明的為人、處世、寫字、畫畫,都是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他沒有六朝人的洒脫,也沒有唐人的宏達,更沒有元人的苦悶和清逸,他特別不喜歡好朋友唐寅那樣的叛逆性格。他認真、勤奮、忠厚、任勞任怨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以清名長德、高享仁壽,在沈周、唐寅死後,主吳中風雅之盟達三十年之久。
他的子、侄、孫、徒如文彭、文嘉、文伯仁、文從簡等都是繼承家學的名畫家,王寵、朱朗、居節、孫枝、孫弘澤等也是門人中的佼佼者,整個吳門傳人包括私淑者在內,總共不下三十餘人,可謂吳門畫家之大家族也。
文徵明畫畫的原則和做人一樣,他認為「人品不高」則「用墨無法」,所以他的畫,人們都說有「翩翩文雅之趣」。《風雨夜歸圖》是他八十高齡時的晚年之作,畫面上方一座大山橫亘長空,雲氣繚繞。中近景雜樹叢生,山上飛流直瀉,及地形成溪澗,真是「山中夜雨,樹杪流泉」。近處兩石間架一小橋,橋上行人戴笠、披蓑,手拄竹杖冒雨直奔林中茅屋,點出畫之主題。此畫筆墨沉著痛快,應為「粗文」的代表作,大筆淋漓—寫胸中丘壑,清新秀麗但絲毫沒有粗俗莽躁之氣。這就是畫家修養的具體體現。
款識:己酉十月四日,雨窗無事戲作。徵明。
題籤:明文衡山雨景山水神品,八十歲作,閩侯陳氏舊藏。吳湖帆題籤。
題籤(內):文待詔雨景山水精品,滄趣樓藏。
※朱德群:一個好的畫家 技巧是不存在的
※國畫清風雅集:陳半丁 繪畫作品選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