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毒」性等於有毒?專家:是治病有效成分,劑量是關鍵

中藥「毒」性等於有毒?專家:是治病有效成分,劑量是關鍵

近年來,中藥有毒的說法一直在廣為流傳。一些組方中含有個別毒性藥材的中成藥經常被推到風口浪尖,一些媒體和網站從中推波助瀾,引起消費者誤解與恐慌。那麼,「毒」性藥材就等於有毒嗎?含有毒性藥材的中藥能否放心使用?

毒性中藥的使用,劑量是關鍵

鴻茅藥酒選用67味道地藥材,這其中就包括帶有毒性的何首烏,這也成為很多媒體拿來放大的話題,有的甚至直接以此質疑鴻茅藥酒的安全性。對此,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召開「鴻茅藥酒」廣告專家審評論證會,中醫藥學、廣告傳媒、法律等領域專家參加了會議。中醫界權威專家表示,「鴻茅藥酒」中選用的何首烏,為「制何首烏」而非「何首烏」。

「毒,有大小;有劑量;有應用。有大量的文獻數據表明,經過炮製後「制何首烏」是毒性較小或無毒。談及任何有毒的東西,一定要有劑量的概念。比如大蒜,在本草里有記載,是有小毒的,日常吃在劑量範圍內沒有任何問題。」專家表示,《中國藥典》規定,制何首烏每天的用法用量為6-12g。鴻茅藥酒中制何首烏每天摺合用量不到0.01g,根本不可能引發肝毒性。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在此劑量下,其安全性可以得到充分保證。

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中藥有毒的說法一直存在,比如中藥傷肝傷腎等,但大多停留在講不清、道不明的傳說層面。而近年來不少媒體公開報道,不只是質疑中藥毒性,而且進一步推論「有毒的中草藥千萬別亂吃」,以「莫須有」的罪名抹黑整個中藥行業。

實際上,在中醫里,「毒」性指藥物的偏性,根據藥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無毒之分。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例如,馬錢子的番木鱉鹼、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有毒中藥的毒副作用,通過炮製或配伍可以減輕或消除。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古人說:「葯之害在醫不在葯」。只要對證治療,有毒的葯也安全;不對證治療,無毒的葯也有害。誠如清代醫家徐靈胎所言:「雖甘草、人蔘,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離開中醫的指導,亂用或濫用中藥,就容易出問題。如果在醫生指導下,按照安全劑量、用藥時間服用,就不會引發毒性反應。

專家:比起質疑,我們更應該關注毒性中藥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民眾似乎總處於一種「談毒色變」的狀態,任何東西只要跟「毒」這個字沾上邊,就會被全盤否決掉。就拿檳榔這個東西來說,近幾年有關「檳榔致癌」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加上部分媒體的大肆報道與渲染,很多人基本上認定檳榔是「有毒的」,不能吃,但實際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針對檳榔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省中醫院保健科主任符光雄表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大量數據來自習慣於咀嚼檳榔的消費者,這些消費者並非都來自中國,還包括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有些消費者吃檳榔時還使用了石灰,如此咀嚼檳榔會造成口腔黏膜破裂,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化,有可能引發口腔癌。

據符光雄介紹,檳榔作為一味傳統藥材,長期被用於中醫藥,在國內,以檳榔入葯的就有29個品種。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因此,不少專家也紛紛表示:比起質疑,我們更應該關注毒性中藥的有效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中醫治療座瘡有什麼方法
【養生之道】每天認識一味中藥——敗醬草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