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百萬大軍面對清軍為何不堪一擊,難道真是清軍戰力強悍嗎

李自成百萬大軍面對清軍為何不堪一擊,難道真是清軍戰力強悍嗎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起義後,轉戰四方,1633年,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號稱闖將,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承了闖王的旗號,隊伍也逐漸發展壯大,1643年,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佔領陝西全省。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此時的李自成實力日漸壯大,已經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先澄清一點,明末200多萬軍隊只是「賬面數字」,屬於「紙上談兵」。明朝前期,兵力確實突破過200萬大關(朱棣時期),但這靠的是洪武、永樂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恢復得比較好,而且軍隊屯田能夠一定程度上自給自足的前提下實現的。

之後明軍兵力一直在下降,甚至跌破百萬大關,部隊滿員比例只有40%,比如明英宗號稱率50萬大軍征討瓦剌(土木堡之變),但實有兵力不過20來萬人。崇禎初年,作為明軍主力軍團之一的京師三大營兵員、馬匹缺額超過40%,只剩10餘萬人馬,且半數以上都是老弱病殘。

也就是說,清軍入關時,八旗軍最多十萬人,這裡面還有蒙古八旗和漢人八旗的兵馬,而此次出征是舉國之戰,滿清在關外自然不會留太多兵馬,按滿人男丁皆可上陣的說法,那麼十萬八旗軍里滿軍最多只有七萬人,按這麼算,當時滿族的男丁不超過十萬人。

明清長期軍事抵制與衝突的結果是,明朝的精銳全部都在遼東戰場,而清軍與明軍的鬥爭,將清軍鍛煉成一隻特別優秀的軍隊,因為一邊打的過程,也是一邊學習的過程,從努爾哈赤到順治入關前,政權比較穩定,士兵也比較勇猛,還有自己的根據地。李自成則不然,說到底還是一個流寇,而且雖然崇禎二年就開始鬧事,但是真正成事的時候是在崇禎十三四年,明清軍事對抗的重要時間段,也就是說,李自成其實管什麼也不是,如果不是清軍在關外吸引了明軍主力,李自成都死幾百回了,事實上是李自成兵敗N回,還使用過詐降這種低端套路。要不是明朝官軍仁慈,早就把他剁了,最慘的時候,就剩17、18個人跑山裡了。

清軍處於上升期,長期與明軍作戰也是久經戰陣,清軍的弓箭改革使之在遠程打擊能力大大加強,連騎射冠絕天下的蒙古都被滿清吞併了。明軍自薩爾滸戰役後,基本野戰就不是大騎兵軍團和強弓清軍的對手,只能依靠工勢防禦,然而吳三桂降清,農民軍在平原上和吳三桂的軍隊死磕,打得精疲力盡時,背後再被清軍騎兵一衝,焉能不潰敗,騎兵潰敗還能逃走可能。步兵一潰敗,沒有結陣的步兵把後背留給騎兵,兩條腿又跑不過四條腿,那就是留給騎兵隨便的砍殺。還有一種說法,明末除了小冰河期造成的糧食大面積減產外,還流行瘟疫,據說是肺鼠疫,通過空氣傳播,起病急,病死率高。導致明軍後期大敗和北京基本沒有防禦能力,瘟疫的功勞很大。

李自成進京前後,北京周邊地區就開始流行鼠疫。而鼠疫每傳到一個地方,由於當地人對鼠和跳蚤沒有抵抗力,死亡率高達50%以上 ,李自成大軍3月攻克北京,崇禎16年秋鼠疫就已經在北京一帶出現,因為當時是冬天,氣溫低,鼠疫傳播緩慢,待到春天一到,天氣回暖,跳蚤、老鼠便開始活躍,大規模的鼠疫也由此開始爆發,像肆虐的猛獸剝奪人們的生命。崇禎的御林軍短時間內就失去了戰鬥力,李自成也因此撿了個大便宜,未遇大戰就佔領了北京。

李自成的失敗,成為了歷史的一個迷。許多人不解,這位擁兵百萬的驍將,為何會被清軍,一舉擊敗。

有人說,是百萬大軍軍紀潰散所致,有人說李自成不得民心所致,有人乾脆說,李自成進入北京後驕傲自滿,最終失敗。甚至還有人說,李自成最終敗給了「紅顏禍水」。

李自成的百萬大軍為何在清軍面前只堅持了40天就敗了這個問題(秉燭讀春秋)是這樣認為的。是闖王李自成軍隊不禁打?顯然不是,李自成和明軍交手無數次,有勝有敗,絕地逢生的有幾次,李自成頑強精神和打不死的小強有的一拼。那麼,和清軍剛交手月余就一敗塗地是啥原因造成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入京前,崇禎想讓太子去南京,一官員講了個故事,沒了下文
為什麼說吳三桂不引清兵入關 會死的更慘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