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葉嘉瑩漢魏六朝詩》有感

讀《葉嘉瑩漢魏六朝詩》有感

葉嘉瑩先生關於漢魏六朝詩的講錄,被整理為《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出版後得到廣大詩詞愛好者的好評。漢魏到六朝,這個時代感覺是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戰火紛飛,雖然國土四分五裂,政治壓抑,經濟蕭條,但文化,卻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先秦時,中國的文學尚在胚胎,及至漢魏,詩歌藝術開始萌芽,就如初生之日,噴薄欲出,將開之花,含苞待放。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之所以讓我鍾情,大概與漢魏六朝這個時代有關吧。讀過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的都知道,魏晉,是盛產逗比的時代,文人們都是想當然的活著,一天天的渾渾噩噩,但天才大都出於此等文人。由於唐宋的詩詞光芒太盛,大學以前幾乎很少涉及這一時代的詩詞,只是通過小說集《世說新語》,初窺這些天才文人的生平。而今隨著大師的思維,去看這一時期的詩,品味作者的創作初衷,別有趣味。

葉先生,第一次認識他是在高中課本上,注釋上有引自葉嘉瑩某某某著作,看名字就氣勢恢宏,非同凡人,只此一眼,難以忘懷。到了大學之後,閑來無事就上網搜索葉嘉瑩的視頻,葉先生的視頻雖然不火,但卻很和我的口味,雖然葉先生吟詠詩詞的抑揚頓挫,我不能欣賞,但葉先生淡然,,優雅的舉止與腔調,卻深深的吸引了我。

由於此書便是根據葉先生講義編成,讀來似乎葉先生就在眼前,文字親切,宛如口述,吸收極快。葉先生的生平,不消多說,溫總理賀葉先生九十大壽時,曾說先生一生多難,確實如此,先生曾說自己「花時橫被摧殘」,一生經歷的三次大的打擊使葉先生心靈得到巨大的升華,所謂「人生經歷了大的苦難,就會使小我投身於大的境界」,葉先生,九十高齡的世紀老人,對自己的評價可謂中肯。

按照葉先生講錄中所說,詩歌的意義在於感發,感發這個詞在整本書中一以貫之。感發,說白了就是感動啟發,如果有人向你灌輸枯燥的心靈雞湯,那麼感發就顯得不那麼自然了。詩歌的感發,是源自詩歌本身的特點,詩歌擁有韻律,韻律包含著力量,這種力量擁有魔性,套用余華評論魯迅的話來說「就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身體里」,好的詩歌,對於人的感發,便是這樣自覺地,透徹地,滌盪全身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裡面,當安迪冒著坐禁閉的危險,為廣場上的囚犯放了一首《費加羅的婚禮》,當悠揚的音樂從窗戶傳出,披著囚衣的犯人猛然抬頭,那一刻,天地都顫抖了。

自然不是每一首詩歌都能做到這樣,詩歌的水平有別,感發的層次也不一樣,《紅樓夢》中,薛蟠的「繡房鑽出個大馬猴」和黛玉的「滿紙自憐題素願,片言誰解訴秋心」,對讀者的感發層次是不同的,不是說薛蟠的這首詩荒誕,大作家筆下人物的語言,豈有不動人心魄的,只是黛玉這句詩,太傷感了,「滿紙自憐」四字,讀來真是令人五內如焚。

漢魏六朝時期,由於詩歌尚在發展,很少有詩人達到婦孺皆知的知名度,當然,對於這些快意人生的詩人來說,名垂青史固然讓人羨慕,但活得瀟洒才是重中之重,所謂「遨遊快心意,保己終百年」,曹操的招牌詩,都是悲歌人生苦短的,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的人生觀。於是像陶淵明這樣的隱士層出不窮,他們不急著入世,始終保持自己的氣節。這一時期的詩歌,就尤其突出於作者情懷的感發。他們「借詩言志」,後人又從他們的詩里感觸到了人生哲理。

葉先生認為,詩歌之所有具有強大的感發功能,與詩中所舉的物象是離不開的,所謂「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為什麼秋天讓人悲傷,春天讓人喜悅,因為秋天有落葉,春天有柔條,物象給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於詩者也。」而詩歌正是藉助於這些意象來渲染氣氛,有了這些物象,詩歌才有了其無窮的感發功能。

不得不說,葉先生對於詩歌的分析是敏銳的,他看到了詩歌本質是感情最肆意的流露,「感發」是詩歌最重要的功能,他藉助韻律來攝人心魄,又通過物象來詩人感同身受。葉先生的師傅,顧隨先生是一代國學大師,而葉先生乃是顧隨先生的得意弟子,葉先生的關於詩歌的看法,大多是繼承顧老先生的的觀點。顧隨先生論詩重意,對於一首詩來說,形式是次要的,意是主要的,無論寫情還是寫景,最終都要落到這個意上,寫意是關鍵的一步,寫意的好壞也是評判詩歌高低的標準。這個「意」絕非日常生活的是非里短,也不是道德判斷的善惡好壞,「凡最大的真實皆無是非善惡好壞之可言」。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一首寫意哲理詩,超越時空的限制,讓人放下是非善惡的分別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遠景是廣闊蒼涼的北方原野,一個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兀立圖景中央,這裡有人間世情中巨大的悲憫之心。詩情和哲理如能相容合一,塑造地將是永恆的美、普遍的美。一名哲學家處於最好的狀態時是一名詩人,一名詩人處於最好的狀態時是一名哲學家。誠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言:「藝術的本性是詩。」詩向我們敞開了真理的謀劃。

詩歌的目的就是感發生命。有人曾經問葉嘉瑩,學習古典詩歌到底有什麼用呢?它飢不能為食,寒不能為衣,也不能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什麼要學習它?葉嘉瑩引用莊子的話:「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她說學習古典詩詞的最大好處就是使你的心靈不死,如果一個人的心靈完全沉溺於物慾之中,對其他一切都不感興趣,那實在是人生中第一件值得悲哀的事。

在今天,古典詩詞離我們的現實生活越來越遠,幾乎沒有一個人還在固執的遵照平平仄仄,書寫韻律詩,然而,所謂寧可不作詩,不可無詩心。我們品讀詩歌,我們跟隨大師的思維,去研讀古人的詩歌,就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詩心。什麼是詩心,「喝不為解渴的茶,吃不為充饑的糖果,凡此多種不必需的東西,就是詩心。」

所謂「充滿勞績,然而人類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就是人要有詩心的活著,要有所體會的生活,所以在一天天無趣的生活,便學著讀詩,「一日不讀書,心源如廢井」,就是此理。所以英國人才會說,寧可失去印度,也不願失去莎士比亞。

葉先生的讀漢魏六朝詩,並不局限於這一時期的例子,由於先生的博學,她所援引的例證,有很多是詩歌巔峰時期的唐宋,也有很多春秋戰國時的,那個時候,詩歌正在孕育著,具有最原始的特徵。總之,先生的學問是博大的,她揭開了一層迷霧,使詩歌的魅力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她自己就是詩人,她對於詩的解讀更加接近於作者的本意。很有幸能夠在剛剛學完了漢魏六朝的文學,就讀到這樣一本書,希望以後能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才大氣粗 的精彩文章:

TAG:才大氣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