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MWC2018上,華為如何助運營商夥伴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MWC2018上,華為如何助運營商夥伴邁向萬物互聯時代?

發布首款3GPP標準5G商用晶元、端到端5G商用設備、可觸摸全面屏MateBook X pro、Cloud AIR 2.0等20多款產品,舉辦5G、視頻、雲網協同使能B2B等5個論壇,搭建面積最大、與300多合作夥伴聯合展示的精彩展區……在2月26日至3月1日在巴塞羅那舉辦的2018年移動世界大會上,華為再次精彩綻放。

在開展首日,筆者走進華為主展館,看到展台頂部裝飾了萬千的藍色燈光,彷彿走在璀璨星空下,置身於未來科技世界。記得去年華為展台頂部,是漂浮著多多白雲。展台的變化,透露出華為戰略重心的改變:從推動全面雲化到攜手各方一起進入萬物互聯時代。

的確如此,據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介紹,今年華為以「邁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參展,華為整個展區的設計都是圍繞著突破傳統邊界、連接邊界、能力邊界、商業邊界、體驗邊界這5個突破展開,與業界攜手邁向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就在MWC第二日,華為獲得了GSMA頒法的8項權威大獎,數量驚人,創造歷史。GSMA藉此表彰華為數十年來,在倡導新技術創新、推動數字化生態建設以及踐行社會責任等方面所做的貢獻。

那麼,在5G發展漸入佳境、萬物互聯網到來時代,華為在本次MWC到底展示了什麼方案與成功實踐?

展示走向智能世界的成功經驗

筆者看到,華為在MWC展區設置了3大展區,即Better Connections、Better Business Growth、Better Experience。華為展區面積最大,包含產品方案、業務應用以及成功案例的展示,人氣旺盛。

在Better Connections展區,「5G is Now」惹人注意。自2017年底3GPP 5G NSA標準凍結後,5G就觸手可及。在該展區可以看到業內首發的端到端5G商用產品、全球惟一的5G CPE和晶元等,還可以走進5G Live show,去小型足球場踢兩腳,並從360度回看射門精彩瞬間。

此次MWC上,IoT大熱。華為展示的IoT也在該展區。觀眾可以通過 Smart Industry、 Smart City、 Smart Life的案例展示,全方位感受IoT為社會、行業和日常生活帶來的改變。

在Better Business Growth展區,大視頻業務展示頗為吸引眼球。這裡有來自好萊塢的酷炫VR影片和8K&3D音效打造的VR音樂會。筆者看到,來自挪威、西班牙、中國和土耳其的5大運營商聯合展示大視頻業務,不僅為觀眾帶來多種極致視頻業務體驗,還可以面對面探討商業成功經驗。

在 Better Experience展區,「數字化轉型使能最佳體驗」成最大看點。華為重點展示運營商如何通過數字化運營和運維,使能商業敏捷,實現高效智能的運營運維,為用戶提供 ROADS體驗。

對此次的精心展示,華為輪值CEO胡厚崑表示,本次大會華為展覽展示有三大特點:

第一,以行踐言,在積極進行產業探索的同時,聯合300多家運營商和合作夥伴現場演示領先的技術和業務實踐,如5G、視頻、IoT等。

第二,聚焦商業成功,面向個人、家庭、企業等,推出場景化解決方案,如全場景站點、品質家寬、雲網協同等。

第三,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如5G、智簡網路、AUTIN數字化運維平台、Dorado系列存儲解決方案等。

記得在此前MWC2018預溝通會中,徐文偉曾在分析2018年移動通信產業發展時表示:面向智能社會,業界依然面臨諸多挑戰,需要不斷從內向外突破各種傳統和約束邊界,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商業增長。

「雞蛋從外向內打破是煎蛋,從內向外突破是新生命。」徐文偉說,走向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運營商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只有實現從內向外的突破,才能獲得可持續的商業增長。

展示5G全方位領導力,加速5G商用

5G的標準、技術已日漸成熟,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廣泛。5G成為本次MWC最熱話題。談及5G,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總工劉光毅表示,覆蓋和終端是5G部署面臨的主要挑戰,而全新的5G新空口和核心網則是使能垂直行業、建立強大5G生態系統的關鍵。

對此,華為在積極行動。在MWC前夕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華為首款3GPP標準(全球權威通信標準)的5G商用晶元——巴龍5G01(Balong 5G01)和基於該晶元的首款3GPP標準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5G用戶終端)。

而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在MWC2018發布了基於3GPP 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產品解決方案,涵蓋核心網到傳輸到基站到終端。該方案完全基於3GPP 全球統一標準,具備」全系列、全場景、全雲化「能力。該系列產品也是目前行業惟一能夠提供的5G端到端全系列產品解決方案。

在網路層面,華為也不動作頻頻。華為發布5G綜合前傳承載解決方案,全面支持移動承載、專線上雲和家庭帶寬廣覆蓋等多種類型業務,助力電信運營商一網多用,大幅降低綜合建網成本和建站周期,最大化網路價值。該方案是華為X-Haul 5G承載解決方案的關鍵組成部分,該方案的推出將進一步夯實華為X-Haul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優勢。

華為還發布業界首款5G微波設備,並聯合 vodafone成功完成測試。華為5G微波的核心特性突破了微波在大帶寬和低時延的瓶頸,高效解決從4G到5G無光纖移動回傳問題,將促進微波在5G承載的發展和應用。

而在5G應用方面,華為在MWC創新城市展區集中展示了華為在5G CG Cloud VR、載人無人機、無線連接工廠、無線醫療在內的聯合應用創新成果。隨著5G技術的進步,未來應用的創新發展呈現無限可能。

其實,華為在5G方面很早就發力,積累了豐富技術和試驗經驗。在本次MWC上,華為陸續發布與全球領先運營商在5G領域的測試、商用進展,與Vodafone、Orange以及Telefonica聯合展示5G各類demo,並積极參与本次大會期間成立的5G切片聯盟等組織的運作,與夥伴共同推動產業進步。

「5G,與華為同行!華為不僅致力於幫助客戶構建5G最佳網路,還將攜手全球行業夥伴助力客戶取得5G商業成功,探索5G創新應用,共同攜手邁向全聯接的智能世界! 」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表示。

樹立合作標杆,與電信成立BJIC

在本屆MWC上,華為還與中國電信共同宣布成立商業聯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BJIC),合力打造差異化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更加極致的信息通信服務體驗。

BJIC以用戶需求和商業場景為源頭進行產品和解決方案創新,改變了通信行業傳統的產業合作關係,雙方共同投入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開發、驗證和上市,將縮短新產品的上線周期,實現雙贏,是通信產業合作上的重大突破。

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在發布會現場表示:「中國電信致力於做領先的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與產業各方一道,構建共享共贏共創價值的「生態魔方」。中國電信與華為公司合作成立BJIC,正是基於「生態魔方」合作共贏理念進行的一次積極有益的探索。BJIC的目標是積極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用戶規模快速上量、業務價值快速變現。」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中國電信和華為改變過去的合作模式,採取創新的建設性的全面合作方式面向未來,天翼雲就是很好的探索,已經進入發展正軌。華為與中國電信從原來賣設備的合作方式,走向商業聯合創新的新合作模式,就是我們今天向全球發布成立BJIC的設想。」

據悉,雙方聯合創新初期聚焦在智慧家庭、雲網融合、物聯網、5G等四大業務方向,未來幾年根據行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擴展到更多領域。

發布AUTIN方案,破解運維難題

NFV/SDN、IoT及5G帶來的挑戰,當下的運維模式已不能達到運營商向數字化業務提供商的戰略轉型,要構築面向未來的軟體定製的新運維模式應對當前物理網路及未來持續演進的混合及虛擬網路架構下運維的需求。

據Ovum分析,超過60%的運營商維護著眾多孤立的OSS系統,數字化運維演進阻力很大;70%運營商缺少集中的數據源;60%運營商的運維則是「黑匣子」做不到端到端的可視。 Analysys Mason認為傳統電信行業正處於重大轉折點,運營商開始意識到或有的已啟動數字化運維的轉型。

為此,在MWC2018上,華為發布數字化運維服務解決方案AUTINTM,助力運營在複雜ICT混合環境下的高效運維管理。AUTINTM將在數字世界,給運維注入自動化、智能化的翅膀,通過數字化的平台Operation Web Services (OWS),數字化的員工,以及開放的生態,構建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運維。

此外,在MWC前一天華為與香港電訊(HKT)聯合宣布成立數字轉型實踐中心(DTPC: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actice Center),旨在分享香港電訊在數字業務轉型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實踐,助力其他運營商加速數字轉型的進程。 DTPC將於2018年中在香港成立。

香港電訊與華為合作啟動端到端數字業務轉型項目。該項目涵蓋業務和運營轉型以及基礎設施雲化,目標是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ROADS體驗。經過18個月的努力,項目第一階段的數字產品成功推出,香港電訊在網路和運營系統中具備了靈活性和敏捷性的數字功能,實現了新業務的快速創建和自動化業務開通,以及面向未來數字業務的敏捷能力。

「與其不停討論與觀望,不如開始實施。電信行業的數字轉型參考框架 Digital Mastermind及基於此框架的成功實踐已經形成。讓我們持續提升,讓每一步都產生價值,逐步實施數字轉型,開啟電信行業的數字時代。」華為高級副總裁、Open ROADS Community主席梁華在MWC上表示。

未來華為要做智能世界「黑土地」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將我們帶入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世界,並由此打開價值23萬億美元的數字化轉型市場。據華為GIV(全球產業展望)預測,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個人智能助理普及率達90%,數據將增長20倍達到180ZB。

從華為在MWC2018上的各形式發言和展示看,華為希望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讓各個夥伴的內容、應用、雲在上面生長,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和每個組織,攜手運營商和夥伴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要實現這五大突破並不容易,華為未來還將積極行動。據悉,2017年華為的研發投資超過12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六。未來,華為將持續保持研發的高投入,預計每年的投入規模將在100~200億美元左右。

在5G方面,2018年,華為將發布基於3GPP的5G商用版本,並推出包含商用CPE在內的全套5G商用設備。2019年,將5G的麒麟晶元和智能手機。

在物聯網方面,當前NB-loT全球發力、勢不可擋,2018年連接數將達到1.5億。對此,華為運營商 BG Marketing副總裁樊黎峰表示,華為將聚焦智Tol慧行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三大場景,助力運營商做大連接並超越連接。此外,2018年,華為將促進NB-IoT商用網路數量發將展到超100張;並將加大在IoT生態的投入,「GLocal」生態合作夥伴將從1000家增加到3000家。

而在視頻方面,華為將促進150家運營商把視頻作為基礎業務。對於AI,華為將主要用於對內提升華為的內部效率,對外使能客戶提升效率。

筆者觀察:華為從分蛋糕到做大蛋糕

當前,隨著5G、IoT等移動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行業與行業、技術與商業、工作與生活,都在融合協同,一切邊界都在被打破。面向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電信設備商除了與運營商、設備商緊密合作,還要與交通、醫療、電力等千千萬萬的垂直行業企業緊密合作。

從本屆MWC上,我們看到華為在積極行動、開放能力。面向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華為堅持開放、合作、共贏,與合作夥伴聯合創新;積極加入360多個標準組織、行業協會和開源社區,打造開放、健康的產業生態,共同推進數字化進程,做大產業蛋糕並分享蛋糕。相信在未來數字化轉型產業周期中,華為將成為移動通信產業的探路者和推動者,保持技術與市場的引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海峰的通信生活 的精彩文章:

MWC前夕華為5G發出最強音:創新不止 以行踐言
雲市場競爭激烈,阿里雲的「互聯網+通信」模式能走更遠嗎?

TAG:黃海峰的通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