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讓家鄉年味尚存的習俗,以後會消失嗎?

這些讓家鄉年味尚存的習俗,以後會消失嗎?

文/ 河海大學 王文平

我的家鄉在安徽宿州,地處淮河以北。從我出生這個村莊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有些東西卻一直沒怎麼變。這種沒變的東西在每年的春節愈發明顯,那就是過年的習俗。現在想起來,竟覺得這些習俗莫名地有意思。


土灶台上蒸饅頭,炸點心

過年前其實女人們是最忙的。要忙著打掃家裡,也要忙著準備年貨,一般年貨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一般人家的灶台都是磚頭砌成的,一個灶台兩口鍋,一個大鍋一個小鍋。大鍋就用來蒸煮東西,小鍋則用於炸炒。

年前家家戶戶都要蒸包子,大鍋上霧氣氤氳,擺滿了包子和饅頭。蒸熟後、包子饅頭起鍋前還需要放鞭炮。我記得那時候外公會編柳條,我家裡有很多外公編的柳條筐,稱為笆斗。我家有放麵粉的笆斗,也有放饅頭的笆斗。

笆斗

媽媽蒸好饅頭包子後總會讓我去放鞭炮,然後她把饅頭包子一個個拾進笆斗里。然後就有了一笆斗的包子和饅頭供過年吃。

不僅僅年前需要蒸,年後也需要蒸。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蒸「燈」,就是燈狀的麵食。除了燈之外,還需要蒸一個「龍」。如果女主人手巧的話,還會蒸一些別的小動物。這些燈和龍會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點上,放在屋子裡的各個角落以及家裡的各個角落。

但如果某家這年有人去世了,同樣不能蒸燈。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村子裡的其他人家就會提一袋自家蒸的面燈送給這戶人家。

在蒸包子的同時,小鍋下也燃著或,因為年前還需要準備的就是一些油炸的麵食點心,我們那固定的三樣點心是螞蚱腿、丸子和麻葉。螞蚱腿是把面擀好切開,切成大約一寸長的麵條,油炸後,裹上糖漿。

麻葉

麻葉則是在擀麵時把芝麻灑在面上,然後把面切成一片片薄薄的方形,油炸後就可以直接吃了。


臘月雙日子送禮瞧人

我們這將走親戚稱為「瞧人」。進入臘月後,過了臘八,就要開始選個好日去各種親戚家裡瞧人。一般所謂的好日子是陰曆的雙日子,大約是寓意好事成雙。帶幾袋酥糖,幾瓶白酒,去親戚家裡瞧年紀大的長輩。親戚一般會宰魚殺雞款待,席間還會喝點小酒。

飯後要走了,就開始了一場禮物的拉鋸戰。送禮的堅持把禮物留下,收禮的堅持不收全部。最後的結果就是送禮的拿回去一兩件酥糖或白酒。

家鄉商店售賣的酥糖

我特別小的時候,有個姑奶奶,家在離我們家十幾里遠的地方。對於那個年紀的我來說,十幾里意味著很遠。然後父親和他的兄弟們以及堂兄弟們就會商議好一起去看我的姑奶奶。然後就由我的一個伯伯開著他家裡的三輪車,帶著一大家子人,去姑奶奶家。

三輪車沒有遮擋,所以一般都選晴朗的天去。車上鋪一些麥穰,家裡大大小小的人都坐在麥穰上。一路上大人就談論些閑話。

等到了一處比較大的雜貨店,大人們就停車下來買禮物。那時候我總也想下車進雜貨店,因為雜貨店有非常多的小零食,我很想讓爸媽買給我。但是爸媽都讓我乖乖呆在車上,不許我下車。

農村市集上買年貨的人

小孩子只要走親戚就很開心,因為走親戚就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一般吃不了多少,我和其他的小夥伴就會離席,跑到伯伯的車上翻上翻下。


聖母廟前跪拜燒香

村子附近有座山叫做乾山,山腳下有座聖母廟,聖母廟裡供著乾山聖母,每年大年初一就有很多人到聖母廟燒香祈福。 不過以前乾山聖母並不叫乾山聖母,而叫做乾山奶奶。

乾山腳下的城樓

傳說她原本是個心地善良的姑娘,經常幫助村子裡的人,後來有一天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掉進了河裡,村子裡的人到河裡打撈,卻沒找到人,只找到一尊石像,容貌和那姑娘相似,於是村裡人把她供起來,叫做乾山奶奶。這幾年改叫乾山聖母,大約是覺得奶奶沒有聖母喊起來有仙氣吧。

過年上香一定要趁早,有些人比較在意上香的時間,甚至在除夕晚上就會到廟裡,只待零點一過,立馬上香,還會備些鞭炮之類的待放。

等到早上再去燒香的人就不那麼在意時間了。只要趕在春節中午之前把香燒完,就算是趕上了。

聖母廟前人們燒香後留下的厚厚香灰

乾山也有廟會,不過時間比較晚,農曆的三月初六,清明節前後。那時候油菜花和杏花漫山遍野都是,美極了。

這些年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除了過年整個村子都是冷冷清清的。有些人家全家都在外地,過年也便不再回來。村子裡人越來越少,年輕人對過年的許多事情也不是很感興趣。現在過年的習俗依舊,但整個村子的年味,都是依靠老一輩人對傳統的依戀。數十年後,不知道這個村子和這個村子裡的習俗還有誰能記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俺來也 的精彩文章:

女裝?搞笑?案中案?唐探2:精彩但不驚艷

TAG:俺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