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放不下想瘦的執念
和我一樣,葉子也是一個曾經痴迷於減肥的女孩。
「我真是太胖了,如果再瘦10斤,我一定會比現在過得好。」葉子對自己的體重一直不滿意。小的時候,葉子也曾瘦過。但自從青春期發育後,腦袋就越來越圓,肚腩也越來越大。
中學時期,葉子並沒有特別在意這一點。可自打高考完後,葉子就開始了她的瘋狂減肥之路。
最早,葉子偷偷嘗試吃過減肥藥,但減肥藥除了瀉肚子外,瘦身的作用似乎不大,而且好不容易減去的幾斤,很快又反彈回來了。後來,葉子嘗試了鍛煉,但鍛煉這種事,在於長期的堅持,一兩個月的長跑,也並未讓葉子變得更苗條,反而是食量更大,胃口更好。葉子也嘗試過「過午不食」,但越是想刻意不吃,就越是頻頻為食物所吸引。
總之,網路上的各種減肥餐、各種減肥噱頭,葉子都嘗試過,但都很不幸地以戰敗收場。
讓葉子不斷減肥的動力來自同學的審美觀以及她那顆好勝的小心臟。據葉子說,她暗戀過的男生都不喜歡她,而這些男生追求的女生大都是身材纖瘦的姑娘。葉子也想變成這樣的女子,從心底上,葉子也認為,這些纖瘦的姑娘確實更美。
「要麼瘦,要麼死。」葉子將自己的手機屏保設置成了印有這一條格言的圖片後,開始了讓她後怕終身的減肥戰鬥史。
為了儘快瘦下來,葉子規定自己每天只能吃不超過800卡路里的食物。「開始也會有很餓的時候,但是意志會強迫自己不吃,同時每天也會多做一些其他的事,來轉移想吃東西的注意力。」
葉子一個月就瘦了10斤。但葉子並不滿足於已經減下的體重,因為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減肥是很容易反彈的。為了讓自己的體重不反彈,為了對得起已經吃下的苦、付出的努力,葉子沒有停下減肥的步伐,甚至採取了更為激進的減肥方式。
「告訴自己不能吃,哪怕多吃了一口,都會有很深的負罪感,好像之前付出的努力就統統白費了一樣。上課、走路、寫作業都在想,我又多吃了多少食物,多攝入了多少卡路里。」葉子說,每天只要進食量稍微超過自己的預算,或是比前一天多那麼一點兒,她就會感到不安。
為了讓自己少吃一些,葉子甚至減少了社交,總是找出各種理由不參加同學聚餐,不與同學一起去食堂。慢慢地,原本活潑開朗的葉子,性格變得寡淡了起來,心情也總是鬱鬱寡歡。
葉子的同學顯然注意到了葉子的變化,大家都以為葉子生病了,便勸葉子多吃些,照顧好自己。葉子只是笑笑,全然沒放在心上,她依然覺得自己還不夠瘦。偶爾沒能控制住多吃了一些,葉子甚至還會採用催吐、灌腸等方式來清理食物,同時加大運動量來消耗吃下去的食物的熱量。
控制食物的結果是終被食物控制。從原先每天還能吃上一餐飯,到後來每天只吃幾個蘋果,到最後只喝幾包酸奶,葉子徹底養成了不吃食物的習慣,甚至吃了食物反而會令她更難受,「也許是心理作用,哪怕吃一點兒,都感覺肚子好脹」。
葉子變得越來越瘦,155cm的個頭只有35kg,停經半年,身上的汗毛越來越長,頭髮越來越少,性情也大變,要麼一人獨處不說話,要麼暴躁不安發脾氣,沒有心思再專心學習,滿腦子都在計算吃下去的食物的卡路里。
家裡人看著骨瘦如柴的葉子,很是心疼,都以為是學校食堂沒營養,才導致葉子如此消瘦。於是,葉子媽特地在葉子學校旁租了一套小房子住下,以便照顧葉子的飲食起居。但葉子的情況並沒有因為媽媽的到來而好轉,甚至從此她的任務又多了一項:如何成功逃開媽媽的「監視」,避免吃飯;如果被媽媽強迫吃下,葉子還會立刻進行催吐。
「很累,感覺精神分裂。」葉子說,此時的她其實已經很清楚自己不能再瘦了,相反還要努力增重,但只要一碰到食物,就會本能地排斥,她很不喜歡這種狀態,但又無計可施。「我也多次跟自己說,下回一定多吃點,可每到吃飯時,腦袋裡就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你要多吃點兒,另一個說你不能吃。」
葉子像被魔鬼控制了一般,無法掙脫。後來,家裡人強行將葉子送去了精神病醫院治療。在藥物的強行干預下,一個月後,葉子的體重終於恢復到了90多斤。出院後,葉子依然在家人的督促下繼續吃藥,然而藥物的副作用又讓葉子不斷長胖。葉子知道此前的減肥方式不對,但她還是對當前的體重並不滿意。「不敢再節食了,可還是會想瘦一些。」
對於葉子而言,無論是瘦時的她,還是胖時的她,從未開心過。
為什麼許多厭食症患者明明瘦到丑,瘦到病態,仍然放不下對體重的執念呢?
事實上,進食障礙者本身並不是在意胖瘦和體重,其背後是對自己的不接納和不認可。研究顯示,進食障礙患者往往自我評價過低,比正常人更在意他人的意見,更想滿足他人的意願,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苛。他們從小的生長環境往往是被要求追求完美的,長大後當面對生活壓力,自己又感覺做得不好的時候,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體重上,對自己下力。換句話說,對於進食障礙者而言,減肥提供了一種對生活的控制,它意味著某種成功,減肥被等同於自尊和自我價值,乃至比生命中其他因素更為重要。
此時的他們,顯然已經不是在追求美,他們對美的認知已經歪曲簡化成「瘦」。在他們看來,再瘦一點兒,會讓自己更好,這使得他們不會滿意自己的體重,因此減肥也就不會停止。而飢餓本身又會導致個體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具體化、頑固、退縮,甚至出現強迫行為及抑鬱。抑鬱進一步加深個體的自卑感,導致厭食症患者繼續通過控制體重來保持自我價值感,進而強化了其厭食行為。
因此,對於厭食症患者而言,僅僅糾正其厭食行為並不能真正改善他的病情。換句話說,只有走近他,接納他,讓他了解到被接納的感覺,引導他學習自我接納,才是厭食症患者的解藥。
當然,對於長期生活在不被接納環境中的厭食症患者來說,「接納」二字並非易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節選自晗翌最新力作《你為什麼不快樂:寫給年輕人的快樂心理學》,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TAG:盛桐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