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聯、網聯、信聯,金融怎麼聯聯看?

銀聯、網聯、信聯,金融怎麼聯聯看?

中銀卡,1985年

1979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被圈住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了我國時代發展的先頭兵。

深圳喊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驚人口號。珠海則誕生了我國第一張銀行卡---中銀卡,從此掀開了我國信用金融的大幕。

當時銀行卡的推廣力度之大,以至於保險公司動員口號是「像賣銀行卡一樣去賣保險」。

但無奈各銀行之間信息無法互通,所以,在商場櫃檯上,琳琅滿目的除了商品,還有各大銀行專屬的POS機,用戶體驗頗為一般。

1993年,一位領導在視察工作中倡導全民使用信用卡。旨在「拆掉籬笆牆,打通銀行卡」,形成全國範圍清算網路的「金卡工程」隨即啟動。

這位領導也不斷教導年輕人,「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這一工程頗有先見之明。2001年,中國獲批加入WTO,並做出了在未來逐步放開金融行業對外資的限制。VISA、MasterCard等國際銀行卡組織巨頭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

快馬加鞭,夜以繼日。經過人民銀行的協調組織,中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自主的銀行卡組織---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在上海獲批成立,股東涵蓋了國內主要的銀行。

銀聯的成立,既是國家意志的主動體現,也是經濟發展、時代潮流的客觀要求。

這一年,杭州的阿里巴巴,首次實現了全年正現金流入,「南海圈」里的騰訊,註冊用戶突破1億戶,科技也正逐步改變著中國的各行各業。

國家意志和時代潮流,成為了兩股重要力量,在勾畫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金融藍圖中,在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1

2002年後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銀聯業務也突飛猛進。全國銀行卡從不足5億張增長至63億張(2017年半年數據),銀聯聯網商戶從20萬增至2420萬戶,POS機具從20萬台增至2900萬台。

圖1:中國曆年GDP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銀聯時刻充滿著挑戰VISA等巨頭成為行業老大的力量,所向披靡,一時無兩。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給銀聯帶來最大衝擊的並不是同行,而是兩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

2003年,非典肆虐全國,多數人只能足不出戶,窩在家裡。而此時,阿里巴巴旗下瞄準線上購物的「淘寶網」正式上線。

為解決淘寶的線上支付,馬雲曾於2004年拜訪了銀聯,希望達成支付合作,卻被告知「項目很好,但不參與」。

萬萬沒想到,2014年

「被拒」是自強的最大動力。

馬雲從銀聯回來幾個月後,阿里便推出了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支付寶」。騰訊緊隨其後,在次年推出了「財付通」。

在銀聯模式下,商家、銀行所發生的的跨行業務,均通過銀聯進行信息傳遞和清算。而支付寶等第三方,則使得商戶通過支付平台繞開銀聯,直接連接到了銀行。

例如,在M銀行開立賬戶的商家收到了ABC三個消費者來自XYZ三家銀行的支付款,而支付寶只需要在M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發送打款至商家的指令即可。並不需要XYZ三家銀行分別和M銀行發生劃款指令。

顯然,這使得銀聯喪失了部分交易的清算費用。

彼時的網路支付規模微乎其微,銀聯也在開疆擴土,無暇南顧,大家相安無事。

直至大西洋彼岸的科技公司---蘋果,扇動了一下翅膀,吹得銀聯越來越領悟:拒絕馬雲僅用了半小時,卻足以後悔半生。

2

2011年發布的iPhone 4S,促進了智能終端快速大範圍普及,帶領全世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尤其在中國,為解決銀行卡在移動碎片化場景使用的諸多不便,移動支付高歌猛進。

非銀機構網路支付額實現了5年10倍的增長,2017年前三季度就已超過了銀聯全年交易額。

第三方支付發展之快、規模之大,足以讓銀聯肉疼心痛。

圖2:非銀機構網路支付及銀聯交易額狀況(單位:萬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銀聯

備註:非銀機構網路支付2017年97億元為前三季度數據。

直接競爭對銀聯而言自然是下下策,發揮裁判員的角色是王道。更何況人民銀行對無法掌握真實交易信息帶來的反洗錢困難也頗為擔憂。

隨後,支付寶「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停止了所有線下POS業務,但表示「在支付創新的探索上,我們永遠不會止步」,隨後便推出了「二維碼支付」。

然而,人民銀行的「暫停條碼支付業務意見函」再次給移動支付潑了冷水。

不過,2014年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是不可小覷的民營企業,更何況阿里巴巴身後若隱若現的政治力量。民間消費者、學者對支付創新的呼聲也很高。

因此,人民銀行仍許可了用戶被掃的模式,這也是本著「對科技的發展浪潮,堵不如疏」的原則。

然而,第三方支付和銀聯之間的矛盾已經積重難返。銀聯股東已經高達150多個,「招安」途徑受限。

更何況,好「馬」不吃回頭草,敬往事一杯酒,再愛也不回頭。

正值國家政策號召二胎之際,人民銀行也隨即為銀聯「誕生」了一個弟弟---網聯清算有限公司。

喜迎網聯上線,2017年

2017年8月,人民銀行發布了209號文,規定「非銀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必須通過網聯清算」。

正所謂,「聖旨」大過天,恩威並用方平安。

而為促進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意願,支付寶、財付通等在網聯公司中占股顯著,而銀聯僅佔比1.55%。

圖3:網聯清算公司股權結構

數據來源:企查查

而網聯清算峰值18萬筆/秒的處理能力,顯示了在國家意志和時代潮流合力下,各方表現出的暖暖誠意。

3

人民銀行被親切稱為「央媽」是有道理的,要處理的問題一串連一串,要呵護或苛責的機構一個接一個。

銀聯的煩惱,徵信中心也感同身受。

2004年成立的央行個人徵信中心在內測長達6年後,於2010年正式「對外開服」。

徵信中心仍以傳統信貸數據為主,但近年來互聯網借貸已蔚然成風。數據規模小、維度少、挖掘度淺、更新頻次低,種種不足導致市場反響效果一般。

2015年,「雙眾」熱情高漲,人民銀行心領神會。1月5日,人民銀行要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鵬元、中誠信、中智誠、考拉、華道等八家民營徵信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

各方都對國內萬億個人徵信市場充滿憧憬,躍躍欲試。1月28日,芝麻信用火爆刷屏。而上市公司銀之傑更是因為參股華道徵信,六個月收穫了七倍漲幅。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5年7月發生了讓億萬投資人心驚膽戰的「股災」,金融力量都以此為中心開展工作,金融系統也開始控制創新的風險。

8家徵信機構默不作聲,準備再準備。直至2017年6月,支付寶以大舌頭的方式喊出了信用日的口號,重新點燃多方的熱情。

芝麻信用廣告牌,2017年

面對熱火朝天、刷屏不斷的芝麻信用、騰訊信用,銀聯的虧自然不能白吃,網聯的成功經驗還需繼續發揮。

於是,「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這也是所謂的「信聯」。公司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大股東,持股36%,前期試點的8家企業各參股8%。

百行徵信在2月22日,獲得了人民銀行頒發的國內第一張個人徵信業務許可證。

國有、民營,排排坐,吃果果,樂呵呵。

儘管這種均攤股份的模式顯然不利於後續的業務發展,但好歹已將「數據三馬」招致麾下,科技、潮流盡在掌握。

4

從一疊紙幣到一張卡,再到一部手機,

是科技發展的趨勢;

從實物資本到貨幣資本,再到信用資本,

是經濟發展的潮流;

從銀聯到網聯,從徵信中心到百行徵信,

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貨幣、金融對國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個舞台上,無論來自銀行、保險、信託,或互聯網:

玩得野,早晚會被訓斥、被託管;而發展好,則有機會被邀請合作。

國家意志雖不易抗衡歷史的趨勢,但總歸大過A總B總H總的意志。

無論BAT,還是TMJ,都要為新時代出力。不要糾結什麼是你的,我的,要多聽風清揚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動支付網 的精彩文章:

從webview看移動支付風險,再談APP應用克隆幾點思考

TAG:移動支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