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以為養孩子只是拼爹又拼媽嗎?
辣媽說|專欄
- 每 周 五 晚 -
- 給你推送寶媽的真情實感 -
這裡不是說教室,也不需要劃重點,這裡是寶媽真實故事的分享天地,希望我的故事能激發你內心的正能量,寶媽是最牛掰的!(如果你有正能量的故事,歡迎告訴我,我們將你的故事,你的正能量傳遞給其他寶媽,我們一起科學育兒。分享故事可以回復微信公眾號告訴我們你的故事)
老話總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可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雖家境殷實卻行為低俗。
他們在排隊的時候或爭先恐後或直接插隊,在博物館、美術館裡大聲的喧嘩,他們在凱旋門大聲的議論吐槽「香榭麗舍也不過如此」,還會放任自己的小孩在地鐵車廂里隨地大小便,在機場對工作人員呼來喝去,永遠一副花了錢就是大爺的樣子。。。
他們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他所在家庭的一種教養一種門風。
前些天回家聽長輩們聊天,才知道小時候住在我家樓上的那個男孩又離婚了。
那個男孩印象中也就比我大一兩歲的樣子,雖然樓上樓下的住了好多年,但我們的接觸可以說寥寥無幾。
只記得有一次來了一個兩家都認識的客人,父母過去吃飯的時候,把我也帶了過去。
從進門的時候就見他坐在電腦桌前看動畫片,桌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零食,直到我們吃完飯離開,他都是一動不動的坐在那裡,連一次回頭看我們都沒有,更別說打招呼了。
那個客人大概是喜歡孩子吧,總想逗一逗他,可是全程他都沒有給過任何回應。他的爸爸則毫不在意地笑著對我們說,這小子就是這樣,見了誰也不理。
那時我還小,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也沒有意識到這樣做就是不禮貌,只是對他那個戴著耳機的背影的印象還是蠻深的。
許多年以後又見過一面是在他的婚禮上,遠遠的看過去高高瘦瘦的,衣著精緻。只是整個婚禮都不見他和任何一位賓客打招呼,也不見他照顧新娘,只顧著和他身邊幾個年齡差不多的小夥子肆無忌憚地打鬧,嘴裡還時不時的飆出一些髒話。
他的父親忙著跑前跑後的接待賓客,看著局外人一樣的兒子也沒有指責,反倒滿臉堆笑的對大家說,「這小子從小就這麼副混樣子。」
那時候聽人說,他在他爸的公司里上班,也就偶爾去報個到,拿著不菲的工資,長期和他的朋友們吃喝玩樂的揮霍。
後來好像也沒過多久,就聽說他離婚了,留下了一個孩子。
後來又再婚又離婚,前前後後的結了三次,可第三次婚姻還是以離婚告終。
一個孩子,三任妻子。聽說已經放棄了再婚,反倒成了賭場的常客。
他家是最早下海的那一批,趕上天時地利,早早的就躋身到了高門大戶,老街坊們提起來不免都帶了絲羨慕。可如今隨著他鬧出的各種事件,再提起他們家,都惋惜的感嘆:有錢有什麼用,養個孩子這麼的不成器。
其實這和錢多錢少並沒有什麼關係,無非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里少了教養的教導沒有形成一個家庭的門風。
小時候聽我爸說最多的就是我奶奶是大戶人家出來的。當時年齡小不懂事,並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直到有一次奶奶讓我幫忙遞一把剪刀,我很自然的拿著把手把刀尖遞了過去。奶奶接過剪刀的時候對我囑咐給別人遞剪刀一定不能刀尖沖人。
這件不起眼的小事其實對我的影響特別大。尤其長大後更加明白應當從細節上去尊重別人,於是後來在很多細節里,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和欣賞,可以說對我日後的好多方面都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偶然間,我和一個在國際學校里做導師的同學說起這個事,她說學校里的學生有的在國外長大,有的在國內長大,雖然面孔都一樣可是身上那種氣質看一眼就能分辨出來。比如,當打開一扇門後讓別人先走而自己最後走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國外生活的時間比較長的。
這麼說未免有些偏頗,只是我們雖然總說思想教育,可這些細節所見之處真的欠缺了很多。
我們在學校里學的都是扶老太太過馬路,我們的家長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說的最多的就是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競爭過別人,要考好學校,要找好工作。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縮影,而家風則是一個家庭歷經數百上千年的沉澱傳承下來的精神財富。
只是這些規矩卻不是孩子聽聽就能做到的,孩子有樣學樣,真正的好家風必然是父母言傳身教出來的。
大家好,我是芊芊媽。
這是我的故事,如果你也有故事,不妨在文章底部給我留言,我們嘮嘮~
| 本 期 專 欄 作 者 |
芊芊媽
1歲寶寶媽
養啦達人
一位擁有養娃心經的女子
著名電視台民生類新聞專題欄目記者
少兒節目主持人
轉載請回復「授權」
並留下您的ID和需要授權的文章名
?本文由養啦發布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
※期末了,不要再為成績傷孩子的心!
※食譜來啦!雞茸土豆泥,適合十個月以上寶寶!
TAG:養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