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詠流傳》唱活的不止是一首300歲的《苔》

《經典詠流傳》唱活的不止是一首300歲的《苔》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雯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這首題為《苔》的詩,穿越300年的時光,在2018年新春作了一次「牡丹開」,如果你還不知道它,真還有點不好意思說出口。

江南三月,苔花將開

從大年初一開始,央視綜合頻道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聯播3天,用流行音樂傳唱經典詩詞,為觀眾帶來16首動人的經典之聲。節目在豆瓣斬獲9.4的高分——創造了文化節目的最高評分。

3月3日起,《經典詠流傳》將於每周六晚8點黃金時段繼續播出,除了前3期重新復播,後面還有8期,總共11期。

《苔》便是由《經典詠流傳》走紅的。與它一起入耳的,還有《明日歌》《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墨梅》《登鸛雀樓》《天凈沙·秋思》《將進酒》《枉凝眉》《木蘭詩》等詩詞,它們被重新演繹,以全新的方式詠唱。

不得不說,這檔節目,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藉助現代傳媒方式,和詩以歌,找到與年輕人情緒共振的渠道。

將詩詞唱出來,恰恰是回歸了詩詞本性——「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這個大眾已爛熟於心的故事不必再說了。《經典詠流傳》中,有《登鸛雀樓》,不如先說一則它的作者王之渙的軼聞。

「旗亭畫壁」的典故,載於唐人薛用弱的《集異記》中。

開元中期,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某天,天降小雪,三人共來旗亭共飲,詩人同游,總免不了要比試一番。

正好有10多個梨園伶官和4位著名歌伎也在此會宴歌詠。王昌齡便提議,歌伎唱誰的詩,誰便在牆壁上做一記號,記號最多的,詩名更勝一籌。

第一個歌伎唱的是王昌齡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第二個唱的是高適的「開篋淚沾臆」。王昌齡與高適各為自己畫了一道,隨後王昌齡又添得一道。

王之渙卻認為,普通歌伎不足炫耀,應該看那位最好的歌伎唱了誰的詩。王之渙的自信瞭然於胸,他說,如果最好的歌伎唱的不是自己的詩,他就終身不與王昌齡與高適二人爭衡了。等那歌伎唱開喉,果然是王之渙之詩。

這段典故,是為了說王之渙詩名之盛,但它同時也驗證著詩詞以歌詠的方式流傳。

詩與音樂,自古不可分割。古人的詩題中往往有「口占」二字,正是反覆吟詠所得,而後記錄。

古人吟誦,不同於今天,雖然仍有研究與普及者不遺餘力來推廣從傳統中繼承來的「唱詩」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認,對於大眾而言,以這樣的方式去接近古詩詞並不可行。

那麼,選用更符合時代潮流的音符與節奏,同時又能體現古詩詞氣質的演繹方式,才是這個時代的「新聲」。

《三字經》,王力宏以國際流行音樂方式演繹中國經典;《墨梅》,譚維維以流行唱法,又融入琵琶、古箏、戲曲等中國元素;《登鸛雀樓》,果敢Duplessy瘋馬樂隊中西合璧,還在歌詞中加了許淵沖翻譯的英文版本;《苔》,正是在袁枚原詩基礎上,加入歌者置身當下的感悟……

《經典詠流傳》化詩為歌的作品,被加入了諸多新元素,它會破壞或提升經典本來的韻味,這就要看創作者的功力了。

就詩詞而言,其實在歷史的進程中,它不乏大眾化的群體參與。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在新書《唐詩簡史》的序言中提到,李白的《靜夜思》,他所見過的就有八九個版本之多,還有人說找到了五十多種。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在詩歌的流傳過程中,全民都參與了作品的再創作。根據版本學研究的成果,李白原詩應為『床前看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現在流行的版本則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應該說,這樣的改變,更好地體現了漢語的特色,將母語表現力強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

經典之用,是可以融入血脈,伴隨個體與民族的成長。它可以為一個人群提供滋養,讓有共同文化基因的靈魂,在瞬間被激活,與周遭的歷史、自然、社會、文化實現共振。

萬事俱變,但經典文化中的「共同情感」從未改變。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它會中斷。如果有機會又有恰當的方式去喚醒它,那麼,文化所照亮的不僅僅是人生,還是民族偉大復興的助力。

這兩年,文化類綜藝節目一直很火,就詩詞類而言,從「背下來」到「唱出來」,有創造性的演繹,節目在更新,受眾的審美水準也在提高,也說明古詩詞的價值從未遠去,它煥發著立足當下的精神意味。

2018年1月,《經典詠流傳》的嘉賓之一康震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說,中國古典詩詞一個最大的功能是,把你想要說的千言萬語,都凝練在讓你可以聽懂卻寫不出來但又確實很有意境的句式當中。

「等你的孩子長大了,要表達他對愛侶纏綿的情意時,如果只能說——我愛你,我恨你,我討厭你!太單一了。所以,當他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時,我想每一個聽到這句話的人,都會感覺到他不僅是一個有情意的人,也是有著豐厚內蘊的人。」

生活需要美化,人的情感需要美化,人性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豐富起來。如果一檔節目可以讓人摒棄一些粗鄙,走向美與豐厚,這美好無匹也極具挑戰。

因此,我們由衷致敬那些推動經典傳承的老先生,那些掌握現代媒介又富有創意的年輕人,那些歌者,以及每一個如苔、卻熱愛生活的人。他們不僅在節目中,也在節目外。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燈下來夜談 的精彩文章:

你眼中的羅馬是什麼樣的?
革命導師列寧的死因

TAG:燈下來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