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果實︱家應該是生活的百寶箱
日が落ちるまで
道はつづく
ハンバート ハンバート
00:00/04:56
2017/日本/紀錄片
原名:人生フルーツ
上映時間:2017-01-02(日本)
片長:91分鐘
01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90歲的建築師津端修一和87歲的妻子英子 ,一同住在日本名古屋郊外的一幢木質房屋裡。每日與生活恬靜廝守,耕地播種,順應四時,自給自足。
房屋是修一先生模仿他所尊敬的建築家安托寧·雷蒙德建造的。
在庭院中,他們一共種植了70種野菜和50種果子。
土豆、梅子、柿子、櫻桃、栗子、核桃、竹筍、核桃、草莓、無花果……
收穫後的果實,再由英子烹調成簡單又精緻的飯食。
修一會製作很多小木牌,再親手寫上可愛的標識。
02
津端夫婦二人相遇在1950年。這一年,津端先生所在的東京大學帆船部,來到英子家的愛知縣半田市參加國民體育比賽。
「女孩子不可以沒有笑容。
除了晚上睡覺,其他時候不可以躺著。」
「那個時候東大的帆船部來了,沒地方住,我就說我們家的酒窖空著呢,帆船部的人都在那住了下來。他當時是船長,最開始就是他來找我協商的,穿著麻布做的皺皺巴巴的褲子還有草鞋。」
五年後,他們在帆船港口舉辦了簡單的儀式,正式結婚。
婚後的生活並不富裕。「當時他的工資是4萬日元,說想買70萬日元的帆船時,我就回了句,這樣啊。然後很平靜地覺得,得想想辦法。」
之後英子便經常跑當鋪,把沒用的東西、衣服慢慢當掉。「這種事不能告訴他的。」
「結婚以後才開始變得無話不談,我丈夫他真的很喜歡問我,這麼做可以嗎?無論說什麼、做什麼,我就會告訴他這是好事,你去做吧。因此漸漸地什麼事都自己做,然後就開始無話不談了。」
「我覺得果然吧,到了晚年,臉越來越好看了,覺得他長得還挺帥的啊。」
「我愛你這種話啊,我是說不出口的,就想著盡量做到讓他舒心吧。」
03
落雨養肥土,肥土豐香果,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1959年,伊勢灣颱風帶來高達5米的海嘯,僅僅一晚,日本中部地區的濃尾平原海拔0米的地區成為泥沼,幾千人死亡。
1960年,被稱為「日本向高地移居的挑戰的終極計劃」的高藏寺新村計劃誕生,要在名古屋郊區建設新村供人們居住。設計方案委任於住宅工團的王牌修一先生。
住宅工團的後輩曾回憶津端先生:「津端先生這個人,還真不是一個合格的組織中人。作為設計師雖說是很優秀,但在沒告知任何人的情況下,隨隨便便地就不來上班了。這要是1天2天還說得過去,但他一周多都不出現。因為我的職務是助理,課長就會讓我去看看他到底什麼情況,然後我就不情願的去他家了。他並沒有什麼煩心事,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對我說,我暫時還不會去上班。大概過了10天才出門,拿著張這麼大的平面圖出來了,然後把圖擺在大家面前邊打開邊說做好了。」
由於土木工程部的強烈反對和當時的實際需要,高藏寺新村最終沒有按照津端先生的設計來完成。
1975年,津端夫婦購買了高藏寺新村中300平的土地,建造房屋,種植綠植幼苗,也就是夫妻二人現在居住的地方。
英子說:「我從來沒說過反對他的話,總是想告訴他有想做的的事就大膽去嘗試。」
04
走路5分鐘,公交車10分鐘,電車30分鐘,到達名古屋市內。英子每個月領到養老金時,會集中採購一次。
「結婚後總是把我先生放在第一位,讓他吃好穿好,丈夫過的好,我也會過的很舒心。」
「我先生喜歡咖喱、可樂餅、還有土豆燉肉,總之就是喜歡有土豆的飯菜。但我唯一不愛吃的就是土豆,吃完會腹脹的。我聽到土豆這個名字,肚子就飽了。」
修一會在購物之後,給店家寄信,寫一些鼓勵對方的話。
因為孫女花子想買娃娃屋,修一說塑料的不好,於是親手製作了超大版的木質娃娃屋。
「我們沒辦法把錢留給下一代,但是把土壤養肥了,絕對能讓任何人都種出來農作物的,還是要留給他們能夠生產東西的地方,我覺得還是這樣繼承下去更重要。」
著名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懷特曾說過:「活的越久,生活就會愈加美好。」
津端夫婦記述田園生活的隨筆《積存的時間生活》在台灣出版了。他們在身體力行中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優雅的生活方式,道出了幾十年幸福婚姻的秘訣。
05
在紀錄片的後半部分,片中意外地出現了修一的遺體。津端修一先生在田地里拔完草後午睡,就再也沒有醒過來。
特別驚嘆伏原健之導演對這一部分的處理,沒有故意把這件事煽情地展現出來,而是輕描淡寫地,就像描寫日常的一件小事一樣表現出來。——「珍惜死亡,才能珍惜活著的現在。」
鏡頭對著穿著黑裙的英子,英子本來還輕鬆地說著:「你們外公喜歡花花綠綠的東西,我的兩個女兒弄成紅色的來送他最後一程。」突然英子捂住嘴,憋住淚水又自言自語地說:「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這一點。」
「一個人會很寂寞,但要好好的等著我。我很期待還能再見到你,我會好好過下去的。」
英子說,65年來,她的生活都是圍繞著丈夫過來的。「現在一個人,不能說是寂寞,應該是感覺很空虛吧。時不時會這樣覺得。」
「做點好吃的,要是他真能嘗到就好了。」
06
從能做的事情開始,一點一滴,孜孜不倦,
積累時間,不緊不慢。
在去世兩個月前,津端先生收到一封信。
「我們的患者中,大多數都是經歷了經濟社會的磨鍊,
在過度勞累中迷失自我而發病的人。
怎麼才能生活得像個人一樣?
請助我們一臂之力。」
寄信人是佐賀縣伊萬里市一家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說目前用水泥建造成的現代化建築,和醫院的經營理念並不相符。他請求建築師津端修一為精神病院設計一棟能緩解病人焦慮的建築。
90歲的津端先生答應了這個請求,並迅速地畫出了設計方案。
他拒絕一切謝禮和設計費等費用,希望對方放心地與他商談細節問題。
修一先生給出的設計方案把樓房置於雜樹林中間,空地種上四季時令水果,還特別設了一個手工活動中心。
「這對我來說,是一生一次的幸福工作。只要還活著,就想要儘力做到最好。」
修一去世後,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員來拜訪了英子,告訴英子工程的進展以及他們對修一的感謝。英子奶奶用布丁招待了客人,依舊是笑容滿面地說:「孩子爸肯定也會很高興的。」
導演在採訪中說,拍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日本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他想讓人們知道也有修一和英子這樣的老人在過著這樣的生活。因為拍了太多關於孤獨死的新聞,他們想給世人展示老人生活陽光的一面。
87+90=177
如果能按自己的心意活著,
哪裡都可以是桃源。
圖片來自紀錄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 N D -
※和,則美的東北亂燉
※我的攝影之旅。定格的剎那間,便羽化成了永遠的美麗和刻骨的記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