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首博京津冀展——戰國時期的燕國(下)

首博京津冀展——戰國時期的燕國(下)

北京延慶軍都山山戎墓葬群圖

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山戎部落勢力不斷壯大,對燕國構成嚴重威脅,燕桓侯(公元前697—公元前691年)時迫於山戎的威脅,燕國遷都臨易(今河北省雄縣境內)。燕庄公(公元前690—公元前658年)時,山戎於公元前664年,大舉侵燕,燕求於齊,齊桓公遂北伐山戎,稱為春秋時代燕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燕國在攻破東胡、拓疆建郡後,帶去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傳播了燕趙文化,鐵器迅速東傳並廣泛使用,燕、趙、魏等國鑄幣,燕、趙兵器,都在東北地區屢有發現,促進了遼東與中原經濟文化的交流。

河北省興隆縣大付將溝出土的鐵斧范鐵,表明我國使用金屬范的時代不晚於戰國時期。鐵范能夠連續、反覆使用,且鑄成的器物也比陶范精細,可以說鐵范的出現是鑄造工藝的一次革命。

從考古材料看,燕國的鐵器到戰國中期才開始大量出現,出土地點遍佈於燕國的廣闊疆域。

這是河北省興隆縣大付將溝出土鐵鐮范,屬於雙型腔,范壁厚薄均勻,可以同時范鑄兩件,這樣既減少加工餘量,降低了成本,又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燕幣流通示意圖

刀幣的造型源自工具銅削刀,主要鑄造或流通於華北,華東諸侯國及部族,包括鮮虞、中山、燕、趙、齊、山戎等,形成了環渤海刀幣文化圈。

燕國刀幣最初為尖首刀,後來演變為著名的明刀,即鑄有銘文「明」字(也有觀點認為是易、燕等字),如這件天津市寶坻歇馬台出土的戰國燕國刀幣。

張貴庄戰國墓發掘工地

1956年在天津東麗區張貴庄一帶發現了戰國時期燕國墓葬,表明燕國的勢力已達當時的海岸線附近。張貴庄戰國墓群的發掘,把天津歷史一下子向前推了近2000年。

銅劍起源於商代北方草原民族的銅短劍,至遲西周早期傳入中原地區,在東周時期隨著步戰的發展被廣泛使用。中原文化銅劍相比北方草原文化銅短劍的變化在於劍身較長,長度至秦代達到了頂峰;劍柄多不能直接握持,需夾以木片再纏繩。漢代開始,劍在軍隊中被刀取代,主要在軍官、文人中作為禮儀性的裝飾使用。

燕國毗鄰的齊國較強盛,燕齊兩國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曾多次發生戰爭,今天津南部稱為兩國爭奪的對象。公元前380年,齊國攻燕,取燕國桑丘(今河北省徐水東南),此時韓、趙、魏三國共同救燕,擊敗齊軍。前324年,齊國趁燕文公喪事時攻燕,奪得燕10城。這件帶有箭鏃的人腿骨就是戰國亂世的一件物證。

天津平原地區較大規模的人類活動始於戰國時期,雖然較晚,但正趕上中國鐵器開始廣泛使用的時代。天津市武清縣蘭城出土的戰國鐵二齒鎬,表明津和京冀同樣是中國最早出現鐵器的地區之一。

蕭蕭易水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在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進程中,燕、趙聯盟被拆散,燕國丟城失地。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逃回燕國後決意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荊軻身上。荊軻以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州一帶)地圖,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的人頭進獻秦王,以期謀刺。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白衣,戴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時,荊軻唱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後事敗被殺。

歷史上流傳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體現了燕趙人「慷慨悲歌」的文化性格,自戰國秦漢以來已經成為固定的成語,人人皆知,袁褧在《楓窗小牘》中說:「秦威太赫,燕怨太激,威怨相軋,所為白虹貫日,和歌變徵」,這個解釋準確而深刻地道出了燕地文化慷慨悲歌的真意。

荊軻刺秦失敗後,秦王於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秦軍在易水大敗燕軍和前來支援的代軍,攻陷薊都(今北京)。

燕王喜是戰國時期燕國的末代君主,公元前255年即位。荊軻刺秦的主謀太子丹是燕王喜的兒子,燕王喜與太子丹率殘部逃往遼東,匿於衍水(今遼陽太子河,因太子丹匿於此得名)。燕王喜聽信趙國代王嘉之計,將太子丹斬首以獻秦王嬴政,但未能改變燕國的命運。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率騎兵滅遼東的燕軍,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此戈有「王喜」銘文,應為燕王喜所用。

注一: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注二:文字參考展覽說明等。

相關文章:

《首博京津冀歷史文化展——新石器時代》

《首博京津冀歷史文化展——夏商時期》

《首博京津冀展——兩周時期的燕國》

《首博京津冀展——戰國時期的燕國(上)》

《首博京津冀展——戰國時期的燕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陰識、陰興的家世如何?
在古人眼裡,國讎可以記恨多少年?答:哪怕過了一萬年也要報!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