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市場調節能打贏上海經濟保衛戰嗎?
摘 要
上海物價的平定,使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物價亦隨之降落,到1950年底,全國物價一直比較穩定。上海的生產恢復和經濟穩定,上海工商業的順利恢復和發展、五金交電商品的增產和各種馳名全國的名牌日用工業品的大量生產並向全國各地的推銷,幫助了內地和新區的建設,解決了城鄉居民的需求,國家財政稅收也隨之大幅度增加。上海所擁有的現代科技人才及先進工商業管理人才大量向內地輸送,更是在建國後發揮了有益的作用。
回顧上海剛解放,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鼓動上海資本家興風作浪,揚言「共產黨在上海維持不到三個月」。面對資本家在大上海發動沒有硝煙的大戰,中共若迷信市場調節手段,能打贏「上海經濟保衛戰」嗎!中共若屈服於市場規則,全國性的新生政權不很快就會葬送?那麼,中共靠什麼打贏了「上海經濟保衛戰」?
一、動用槍杆子打贏了「銀元之戰」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經濟保衛戰」先從「銀元之戰」打響!由於上海市軍管會專政手段、經濟手段、宣傳攻勢三管齊下,「銀元之戰」取得大勝。
1、人民幣被銀元排斥在市場之外。上海解放第二天,軍管會就發布《關於使用人民幣及限期禁用金圓券的規定》:從上海解放之日起,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剛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主要任務是用人民幣兌換金元券,比例是1:10萬。原想通過兌換金元券,人民幣很快就佔領上海。
但上海的資本家不歡迎人民政權,他們先不動聲色的等人民幣兌掉金元券後,再使出兩招「殺手鐧」:一是利用銀元倒換人民幣,任意提高價格投機。銀元,俗稱「袁大頭」或「孫大頭」,指民國期間鑄造的兩種銀元,分別印有袁世凱和孫中山的頭像而得名。由於上海的資本家囤積了大量銀元,一塊銀元轉手即獲人民幣160多元,造成人民幣大幅貶值。另一招是在他們的操縱和宣傳下,上海各商業機構只用銀元標價,拒收人民幣。連陳雲調來的10萬銀元拋出,不但沒有穩住市場,反被投機分子很快吃進。人民幣只能購買小額貨物,人民幣被排斥在市場之外。
2、用專政手段端掉上海證券交易所。面對銀元投機猖獗,得到毛澤東贊同,陳雲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打擊銀元使人民幣佔領陣地的指示》。摸清資本家操縱銀元和的大本營,就位於上海漢口路422號證券大樓的證券交易所。6月8日陳雲致電華東、華中局,命令他們封鎖上海證券交易所,嚴厲打擊投機分子。並指示:先應派出秘密人員打入證券大樓偵察清楚,對違法商人的活動進行秘密調查,確定一批應當扣押人員的名單,然後動手。
考慮到上海情況特殊,軍管會並沒馬上出兵封鎖上海證交所,先通過報紙和廣播亮明態度,讓投機商立即停止經濟犯罪行為,但資本家置若罔聞。6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長李士英親自帶200多名幹警,包圍了上海市證券大樓,登記了所有大樓內的2100人名單,把預先確定需扣押的238人押送至法院審訊。抄沒黃金3000多兩、銀元3萬多塊,處理投機商人200多名,市場上第二天銀元便從2000元猛跌至1200元。
3、動用軍警嚴厲打擊零散倒賣銀元。上海資本家打銀元之戰的大本營被端後,零星的小商小販倒賣銀元,也對上海市民造成一定負面心理影響。軍管會又派出大批軍警,抓這些小商小販,並深挖根子,不久,就把倒賣銀元的老窩都給端掉了,上海街道上再也見不到銀元販子。
二、用集中國營貿易打贏「『兩白一黑』之戰」
解放前的上海,有500多萬人口,1.2萬多家工廠,6萬多家商店,工業總產值和貿易額分別佔全國一半,但其糧、棉、煤(俗稱「兩白一黑」)幾乎都依賴外地和外國「進口」。上海的資本家不甘心失敗,又在「兩白一黑」上與中共展開了對壘。
1、資本家用紗、糧領頭推高物價。糧食、紗布、煤炭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供應緊張,投機奸商乘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 1949年7月、10月和1950年2月,在北平、上海、天津等地出現3次大規模物價上漲。其他地區跟進,到11月13日止,以7月底為基期,上海、武漢由紗布帶頭;天津、北京由糧食帶頭漲價,以全國13個大城市1948年12月批發物價指數為100計,1949年1月上升為153,4月為287,7月為1059,11月達5376。民間企業家對實業毫無信心,資本大多用於投機——北京、天津兩市200家銀行錢莊中,96%的資金直接或間接從事投機活動。
2、指令各地國營貿易公司統一反擊。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能否站住腳,越來越迫切的任務是穩定物價。11月13日,陳云為中財委起草對全國物價猛漲所採取方針的指示,包括緊縮銀根。並指令各地國營貿易公司:乘機將冷貨呆貨拋給投機商,等到商人吐出主要物資時,我應乘機買進。毛澤東對陳雲擬定的方針特批:「即刻發,發後再送劉、朱。」還在「即刻發」三字旁加了著重號。
當天,一場有目的、有組織、有步驟制止物價猛漲、打擊投機商人的戰鬥在全國打響。在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中財委主任陳雲坐鎮上海直接指揮,迅速從外省調進相當數量的糧食、棉花、紗布、煤炭等主要物資於重要地點,11月25日,全國各主要城市統一拋售糧食、棉布。一開始,投機商人不惜高利拆借巨款吃進,但國營公司敞開拋售後逐步降價,投機商人競相拋售存貨致巨虧破產,許多私人錢莊亦宣告倒閉。這次波及地區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物價漲幅最大的漲價風潮被平息下。
三、用計劃調撥打贏了「糧食之戰」
上海剛一解放,華東、華北又遇到嚴重的洪澇災害,上海的不法資本家,又於共產黨展開了「糧食大戰」。
1、投機資本故伎重演哄抬糧價。在不法投機商的操縱下,1949年夏季,上海的糧價已超過一般商品達兩倍以上。糧食價格的上漲,不僅影響了工業生產的成本,影響到其他商品的價格,也使人心浮動。1950年春節前後,上海等地的投機資本事先調集大量資金,千方百計囤糧,試圖通過掌握糧食,來牽住共產黨的鼻子。
2、以「殺頭令」計劃調運糧食。估算華東缺糧11億斤,華北缺糧18億斤,共29億斤。中財委決定從東北調入15億斤,華中調來11億斤,四川調來3億斤。在9、10兩個月,每月供應市場6000萬斤。而且,陳雲斷然採取嚴厲手段:「誰阻止糧食外運,就砍誰的頭!」
3、投機糧價的資本家被擠出市場。上海等地的投機資本,看到華東、華北糧食吃緊,準備在春節後開市大賺一把。可春節過後,上海糧價反而連續下跌,在佔壓倒優勢的國營經濟面前,投機資本失去了操縱物價的能力,不得不虧本把囤積大米拋售,許多資本家的囤糧甚至爛在手中。至此,投機資本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大規模操縱市場,國營貿易逐步取得了市場主動權,穩定物價勝券在握
為使資本家永遠不能操縱上海糧食市場,中財委與江蘇、浙江等產糧區訂立長期供應上海的糧食交易協定,資本家被徹底擠出糧食市場。
四、舉全國之力打贏了「救濟失業工人之戰」
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轟炸下,上海的生活、生產物資供應緊張,龐大的失業工人群體,也成威脅上海穩定的重要經濟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最近三個月中新失業的工人將近12萬人」。
1、舉國掀起救濟上海失業工人運動。1950年4月14日,針對上海等城市出現的大批工人失業問題,中共中央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發出《關於舉行全國救濟失業工人運動和籌措救濟失業工人基金辦法的指示》,「對此問題,中央除在工商業政策及救濟問題擬定若干辦法外,全國總工會提議在本年五一的時候舉行一次全國救濟失業工人運動」,「除對上海擬作較長時期的救濟外,其餘各地均作一次的救濟」。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就救濟工人失業問題致電上海市委並華東局,指出中華全國總會發表《為救濟失業工人告全國工人書》「已號召全國工人捐獻一天工資,人民解放軍每個指戰員捐助一斤米,機關工作人員每人捐助一兩斤米,作為臨時救濟。除此之外,中央人民政府擬即頒布法令在各市勞動局中組織失業工人救濟處與勞動介紹所,並規定統一辦法,由政府及資本家與在業工人出錢對失業工人做必要的救濟」,同時指示還對上海的工人失業救濟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安排。
2、上海失業工人的生活就業得到好轉。在中央及各級領導的號召下,全國各地對上海的工人失業救助紛紛進行了一定的支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50年7月22日,僅「東北六省、四直轄市及旅大地區總共捐款東北幣960.25億元,其中瀋陽市即有250億元,居各地捐款之首」。最終,在全國人民的支援和幫助下,同時經過上海自身的救濟努力後,上海失業工人的生活問題逐漸得到了好轉。上海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失業工人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由於上海工業原料和生活、生產資料均不可能完全自給,所以在建國後上海經濟發展過程中,全國各地對上海的支援力度也有增無減。
上海物價的平定,使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物價亦隨之降落,到1950年底,全國物價一直比較穩定。上海的生產恢復和經濟穩定,上海工商業的順利恢復和發展、五金交電商品的增產和各種馳名全國的名牌日用工業品的大量生產並向全國各地的推銷,幫助了內地和新區的建設,解決了城鄉居民的需求,國家財政稅收也隨之大幅度增加。上海所擁有的現代科技人才及先進工商業管理人才大量向內地輸送,更是在建國後發揮了有益的作用。
【遼寧王忠新,察網專欄作家。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遼寧王忠新」】
※漢奸汪精衛能洗白嗎?——評李志毓的奇文
※看電影《無問西東》,評近代百年顛簸
TAG: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