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的豐碑 永遠的懷念
中國共產黨人,在其90多年的歷程中,從來都是把人民當作自己依靠的力量,才戰勝了各種困難和曲折,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使最初只有50多人的一個小黨,發展成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
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成熟的領導集體中的一員,周恩來對人民在歷史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性,有著非常明確和深刻的認識。周恩來告誡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過去做多少工作,現在擔任什麼職務,沒有黨和人民,就既不會有過去的成績,也不會有今天的職務。黨和人民是偉大的,我們個人是渺小的。」
周恩來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在長達26年的時間內,依靠人民,向人民學習,是他始終不變的信念。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周恩來第二天就趕往餘震仍在繼續的災區,了解災情,慰問受災群眾。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震後第二天,周恩來就乘飛機趕到災區,冒著頻繁的餘震,察看災情,聽取彙報並鼓勵災區人民一定要堅強起來,要「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奮發圖強,重建家園」。他還到醫院慰問傷員,問寒問暖,關懷備至。為了災區迅速恢復重建,他親自過問救災物資的調撥情況。
把人民放在心上的周總理,得到人民的真心愛戴。在周恩來逝世40多年的今天,人民仍然對好總理周恩來存著深深的懷念之情。
周恩來鼓勵受災群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周恩來是黨的領袖中最著名的「人民公僕」之一。他曾經指出,在社會當中,大家的分工不同,但是所有官員究其本質都是勞動者。「人們的工作有所不同,職務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論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間要以一個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決不允許擺架子。」在視察邢台地震災區時,周恩來動情地請失去兒子的老人將自己看作兒子。
1956年4月,周恩來在聽彙報時得知:旅大漁業公司將氣象部門發出的大風預報扣押了24小時才發報通知漁船,通知的開頭不是讓漁船轉移到安全地帶,而是問魚捕得怎麼樣,結果導致兩隻漁船沉沒。周恩來聽後十分氣憤,說在封建時代馬廄被燒了,孔子首先關心的還是人而不是馬,要責令有關部門必須明白,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他不能容忍高高在上、不關心人民疾苦作風,認為這與黨的宗旨以及人民政權的性質背道而馳。
對官僚主義,周恩來十分警惕和反感。1963年5月29日,周恩來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屬機關負責幹部會議上的報告中,全面系統地列舉了官僚主義二十種表現,列在前四位的是:高高在上,不了解下情,不調查研究,不抓具體政策,不做思想政治工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這是誤國誤民的官僚主義;狂妄自大,驕傲自滿,主觀片面,粗枝大葉,不抓業務,空談政治,不聽人言,蠻橫專斷,不顧實際,胡亂指揮,這是強迫命令式的官僚主義;工作沒有計劃性,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眾,盲目單幹,不辨方向,這是無頭腦的、迷失方向的、事務主義的官僚主義;官氣熏天,不可嚮邇,唯我獨尊,使人望而生畏,頤指氣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風粗暴,動輒破口罵人,這是老爺式的官僚主義。此外還有不學無術的「不老實的官僚主義」、遇事推諉的「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文件要人代讀的「懶漢式的官僚主義」、圖享受,怕艱苦的「特殊化的官僚主義」等等。
周恩來渴望為人民造福。1963年1月29日,周恩來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命題。他說:「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把我國建成四個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按兩步走的設想。
此後,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周恩來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1964年12月,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是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為了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周恩來提出要敢於創新,走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之路。他說:「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採取先進技術。」
1975年1月,周恩來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抱病作《政府工作報告》,重申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當1975年1月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的時候,周恩來已經身患重病,仍然以頑強的毅力站在報告席上,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的呼喚。在報告中他重申了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為了人民的福祉,「向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這是周恩來在黨和國家重大會議上留下的最後的心聲。
全媒體記者楊尚摘錄自《周恩來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研討會論文彙編》
全媒體編輯:胡凌軒 蘇鈺
※267年!失而復得!「乾隆御詩碑」安家在這裡!據說還要建歷史文化景區
TAG:淮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