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90後輔導員熊佳俊助人為樂傳承優良家風:奶奶和雷鋒是同事
長沙晚報訊(通訊員 李妍蓉 曾歡歡 記者 徐媛)「佳俊,今年的『雷鋒日』你打算怎麼過啊?」昨日,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90後輔導員熊佳俊像往年一樣又接到了79歲奶奶周年華的電話。
每年3月5日前,這個電話都會如約而至。這源於60年前奶奶周年華和雷鋒相識成為同事,而雷鋒精神深深感動了周年華,早已融入她的家風,代代相傳。我們也從熊佳俊這裡了解到周年華更多與雷鋒相關的故事。
雷鋒精神深深影響身邊人
1958年,在開往鞍山鋼鐵廠的火車上,同事雷鋒給周年華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同為鞍山鋼鐵公司新進的工人,雷鋒在火車上為大家端茶倒水,特別細心。」周年華回憶,自己因工作遠離家鄉,在火車上悶悶不樂,雷鋒看出自己的心思,特意過來聊家常,對她說:「到哪裡,哪裡就是家。」
來到鞍山鋼鐵廠,周年華和雷鋒沒有分配在一個車間,但雷鋒常常成為她們聊天的話題。「我們宿舍的室友總是會談到,雷鋒這麼熱愛學習。」周年華說,雷鋒堅持每天寫日記,總是隨身攜帶著毛主席著作。
一次,鋼鐵廠剛到一車原料就遇上大雨,用來遮雨的布差了一塊。雷鋒二話不說就跑進宿舍將自己的被子拿出來蓋在了原料上。「當時,就有人說雷鋒有點『傻』。但雷鋒一如既往,工作中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生活中將省下來的錢捐給需要的困難群眾。」周年華說,「雷鋒這樣做並不是一天兩天,一做就是好幾年。」
1962年,周年華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農業第一線回到老家的村子裡,雷鋒也參軍了,兩人便失去了聯繫。但雷鋒精神卻深深影響了周年華。
「我想如果換作雷鋒,他會做得更好」
1985年,一名14歲的浙江籍孤兒流浪到周年華家門口,希望能借宿一晚。周年華二話不說,就留下了他,這一留就是十年。
十年里,周年華照顧這名孤兒的生活起居,還幫他介紹了工作。「他白天出去務工,晚上回家吃飯睡覺,十年攢了5000多元錢。」周年華介紹,這名孤兒用自己攢的錢回到老家開了一家磚廠。
「我當時沒有想過,留下這個孤兒會增加多少負擔,就當多了個兒子吧!」周年華笑著對家人說。
一次,周年華聽同事說起瀏陽河邊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夥子,在那裡徘徊了兩天。周年華一聽感覺不對勁,立馬去河邊找到了這個流浪者。「那是個高考差兩分就能上本科的孩子,為了查分來到湖南,但是在路上遇到了搶劫,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沒了。」了解情況後,周年華趕緊幫助他聯繫家人。第二天,他父親就趕來了,拉著周年華的手,感激的話都變成了淚水,「啪嗒啪嗒」滴在周年華手上。
「很多時候,我都會想起雷鋒,我想如果換作是他,他會做得更好。」當年和雷鋒的交集,成了周年華掛在嘴邊的家常話,時時向子孫後輩念叨著。
雷鋒精神其實處處可為
熊佳俊199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2015年,他在湖南大學畢業後留校任輔導員。成為輔導員後,奶奶周年華更是常常對他說:「你是輔導員,你更要學習雷鋒,因為你的言行會影響更多的青年人。」「雷鋒精神,並不是要你做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要時時記得,多為他人著想,做個好人。」
奶奶的囑咐,讓熊佳俊在工作中養成了一種「慣性」——一位退休老黨員無兒無女,也沒有配偶,熊佳俊就主動陪這位老師檢查身體,多年來往返醫院幫忙拿葯;學生電動車半路拋錨,熊佳俊自帶工具幫學生修車;留學生語言不通辦不了電話卡,他也主動幫忙辦理……
「我覺得,現在雷鋒精神時時可見、處處可為。」對熊佳俊來說,雷鋒精神早已融入他的家風,代代相傳。
※北大留美「學霸」拉黑父母六年,萬字文吐槽爸媽:有多少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韓朝板門店高級別會談今舉行 兩年來首次重回談判桌
TAG: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