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際勞工組織全球論壇:工作與社會的未來趨勢

國際勞工組織全球論壇:工作與社會的未來趨勢

編者按:

過去我們還在追求持續性的穩定工作,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彈性工時,甚至自主創業。過去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還是各國學習的範本,而現在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工業國開始探索新的本國發展道路。全球化的盛行與平台經濟的興起,令非典型僱傭勞動方式的傳播與應用更加迅猛。自動化促使我們開始重新審視未來工作對於個人與社會有什麼新的意義。原子化改變著僱傭方式與勞動方式,工會的傳統作用面臨挑戰。面對此,一場全球性的想像拉開帷幕。

為了迎接國際勞工組織100周年紀念日,2017年4月6日至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全球對話論壇(ILO』s Global Dialogue)。這次的主題是「未來,我們想要的工作」(The Future of Work We Want)。來自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和研究者,政府代表,以及僱主代表和勞工組織的代表,近700位人士參加了此次論壇。通過聆聽各界的聲音,交流多元的觀點,一同開啟對未來工作的想像。這次全球對話論壇旨在對時代重大變遷下的各個推進因素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與理解,如科技創新,工作與生產的組織形式的變化,全球化,氣候變化,制度環境,人口和遷移等。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意識到制定有效政策的重要性,以使未來的工作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國際勞工組織更加期望一個全球團體的建立,主要通過政府與社會各界的社會對話(Social Dialogue),攜手共建未來的工作,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上期推送我們通過Robert Skidelsky的主題演講了解了學界對科技時代下工作與休閑的關係,工時的發展趨勢的看法。本期將介紹論壇的第一個討論話題——工作與社會(Work and Society)。這個議題主要就工作對於個人與社會的影響作用的變化,新興工作形式展開對話,如臨時工和分享經濟正挑戰著傳統的標準就業形式(standard forms of employment)。

四月

這是社論前沿第S873期推送

微信號:shelunqianyan

該分場的主要發言人

·Isabelle Daugareilh(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Thandike Mkandawir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Imraan Valodia(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Marcel van der Linden(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al History)

·Philip Jennings(UNI Global Union)

·Peter Woolford(Clairmark Consulting Limited)

Changing Role of Work for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工作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新意涵

工作的概念是從哲學、社會學、歷史與法律中逐漸形成的。回顧歷史,工作並不總擁有美好的定義。在古希臘時代,工作就意味著奴役,不工作就代表著自由。後來,在新教徒的職業倫理(Protestant work ethic)中把共同協作和工作詮釋為個人的自我實現以及社會融合的方式,使得工作又有了美好的定義。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更多社會的意涵注入工作的概念中,人們對工作的理解和態度正悄然改變。社會學家曾預言「20世紀90年代工作將會終結」。然而,兩千多年後,工作依然存在,甚至其對個人與社會的重要作用愈發不容忽視。這其中不得不歸因於工作所帶來的外在價值——人們渴望從工作中收穫安心感,社會融合,個人自由以及自主權

在西方,理想的工作應該具備這些要素:相對安全,高水平收入,社會提供的就業保護。工作與休閑的平衡是經常被考慮的方面。但這些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而言是難以實現的。在那裡,工作充斥著危險性,不穩定性,不付薪的工作(常在女性中產生)隨處可見,即使付薪也常常工作超時,而且社會保護措施沒有健全。因而,那裡的人們對工作的理解還是模糊的:人們可能死於工作,可能在工作中意外身亡,可能在求職中死去,也可能因為沒有任何工作而死去。

放眼全球,每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同,有的已經站在創新科技的前沿,有的還在奮力追趕,因此各自想像的「未來」也截然不同。目前,是那些站在前沿的國家或者接近前沿的國家主導著對「未來工作」的想像。所以,非常需要新的方式,多元的視角想像未來的工作——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應該加入。一方面,在非洲國家看來,如果追尋發達國家的科技發展軌跡,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將需要帶來巨大的成本。另一方便,西方社會開始質疑技術,而過去他們已經證明了創造和控制它的能力。雖然,西方社會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鑒,但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不能再只為西方所用,如促進消費,提供人口老齡化服務,或把電子廢棄物丟給發展中國家。未來探討議題的時候要放眼全球,全球考量。

The emergence, stabilization and erosion of

the 「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典型僱傭關係」何去何從

僱傭勞動已經存在已久。20世紀後半葉,典型僱傭關係是僱傭關係中最高級的形式,主要以男性居多,需要全職,因為這是他們養家糊口的方式,足夠的工資可以養活家庭,同時也擁有了各項權利和社會保障,因此很多人選擇終身進入典型僱傭關係中。但不然,這種僱傭關係僅僅在世界範圍內的少數國家盛行,如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澳洲。

眼下,我們正目睹一種新的僱傭關係慢慢試行。典型僱傭關係所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多的非典型僱傭關係開始產生。因此,有酬勞動的形式開始多樣化,從傳統僱傭到非獨立或獨立的個體經營,以及形式多樣的臨時工。數字經濟的產生促使傳統僱傭關係開始鬆動,雖然這還不是主流,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另外,僱主可能是間接性指派任務(indirect),或不會露面(invisible),甚至完全無法觸及(disappears),但任何工作職責的歸屬仍然保持明確。

Challenging the role of trade unions

工會的作用面臨挑戰

由於傳統僱傭關係的改變,工會的作用隨之也面臨新的挑戰。「看不見的」僱主(disappearance/invisibility of the employer)將弱化工會的地位,工會人員也會減少。在本場對未來工作的全球討論中,肯定了工會是20世紀適應傳統僱傭關係的一種工具,但在21世紀,特別是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在不斷變化的工作方式中,再用以往工會的方式保護工人,方法略顯過時。

過去,工會在典型僱傭關係的成功表現值得肯定,那麼未來將會如何?工會代表表示,他們已經開始組織新的團體,如全球產業鏈上的工人,個體經營者,在數字經濟(如傳媒產業)中工作的人等,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強烈反對的聲音。工會相信,他們仍代表著工人最響亮的聲音,如果削弱工會的力量勢必會造成經濟形勢的走衰,勞工在社會政治環境中更加處於弱勢,同時影響社會安定。面對如今激增的全球不平等現象,以及多樣化的工作形式,我們迫切需要一次次勞工和僱主之間的對話,這是民主進程的需要,有利於僱主調解對生產收益的控制。民主,對於工會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另外,合作社(cooperatives)也應該在其中發揮作用。

The North can learn from the South

北部向南部學習

如今,發達國家面臨著非典型僱傭比例的增多,未充分就業現象,以及稅收被限制用於社會保障等問題。然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還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他們才會面臨這些問題。但如果換一個思路,發展中國家不需要按部就班地步發達國家的後塵進行發展。那麼,靈活就業(flexibilization of labour)將成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投資的直接使用方式。當前,發達國家正面臨這社會環境走衰的態勢,也許,可以放眼南部(the Global South),看看在世界的南面,那些國家有什麼妙招

勞動力市場的改變很有可能會激增不平等現象,這是可以預見的未來。機器人自動化將加快社會發展的腳步,資本利潤率將不斷提升,利潤金融化而非用於生產投資,因此將出現貨幣過剩的現象,而其會在制度中產生作用,而不會用於生產目的。因此,可以從財政政策上控制不平等現象的激增,促進生產。拉丁美洲的再分配政策就值得發達國家學習。在巴西,就成功將資本家的收入再分配到勞工手中。

Policy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未來的政策挑戰

在通往未來工作的轉運帶上會有不同的應對戰略,但目前急需關注的有兩個方面。第一,工作的意涵需要不斷拓寬,多重意義與層次需要不斷挖掘。同時無薪酬工作,特別是其中的照料工作,也應該被納入工作範疇,拓寬傳統工作意涵。因此工作不僅限於僱傭勞動的含義。第二,科技應該被視為社會生產力,而其相對負面的效應,如減少就業,可以通過發起社會議題的探討來加以解決。一些西方國家已經逐步實行一些方法來應對科技帶來的變化,比如搭建平台,允許勞工代表和僱主進行直接對話,共同探討工作環境和工作權利(特別是專業技能培訓和再就業培訓的權利)。再者,建立規範的言論發表,正確引導各團體。同時,制定人工智慧的倫理規定,有助於拓寬人工智慧的應用。法國已經先人一步進行了這項舉措,在新科技領域開展了一場「倫理對話」(ethical dialogue)。最後不得不提議,國際勞工組織要開始準備一套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規範標準。

文獻來源:

ILO. The Future of Work We Want: A global dialogue. http://www.ilo.org/global/topics/future-of-work/dialogue/WCMS_570282/lang--en/index.htm , 2017–08–17/2018–02–10.

更多資源分享:

1、論壇視頻:

http://www.ilo.org/global/topics/future-of-work/WCMS_541627/lang--en/index.htm

2、論壇介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論前沿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真的意味著社會轉型嗎?
20年後還是一條「好漢」?——AI革命下科技公司的成功關鍵

TAG:社論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