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史記234:從魏延謀反事件,看諸葛亮用人的短處和決策的失誤

短史記234:從魏延謀反事件,看諸葛亮用人的短處和決策的失誤

公元234年八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北伐計劃也隨之擱淺。誰也沒有想到,在撤軍過程中,前軍師魏延和長史楊儀竟然公開撕破臉皮,最終以魏延被殺告終。

對於此次事件,蜀國將其定性為魏延謀反。其實,魏延並沒有謀反的企圖,他只是想殺了楊儀,繼承諸葛亮的事業。這從他兵敗後沒有投降魏國而是返回漢中可以看出。

表面上看,魏延的謀反是因為他的囂張跋扈和狂妄自大。但從深層次來看,諸葛亮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他用人和決策上的失誤一步步將魏延逼反。

毫無疑問,楊儀和魏延都是難得的人才,一個居中調度,一個衝鋒陷陣,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諸葛亮明知道二人不合,還是在儘力維持蹺蹺板的平衡。

楊儀和魏延的不合,不僅在魏國盡人皆知,就連吳主孫權都洞若觀火。北伐前,諸葛亮派遣費禕出使吳國,孫權親自接待。酒酣耳熱之際,孫權借著酒意說道:

「楊儀和魏延都是心胸狹窄的小人,雖然曾經由於雞鳴狗盜的本事而有益於時務,但對於他們的問題不能不重視。一旦諸葛亮不在了,必定發生混亂,各位都太糊塗了,怎麼能不早做準備呢?」

孫權此話,前半段雖有故意貶低楊儀和魏延之嫌,後半段卻說在了點子上。確實,諸葛亮在時,可以憑藉自己的威望壓制他們,如果不在了呢?費禕無法給出正面回答,只得回道:

「楊儀和魏延不合,只是私怨,不是黥布和韓信那樣居心叵測的人。如今,正是掃除強賊、統一天下的用人之際,如果捨棄他們不用,只是為了防備後患,就好比害怕風浪而捨棄舟船,也不是長久之計。」

費禕的話不無道理,也說出了諸葛亮的心聲和無奈。然而,諸葛亮最大的失誤在於善後決策,當他自知命不久矣時,做出了很不負責任的安排。

生命的最後一刻,諸葛亮感情的天平傾向了楊儀,也將權力移交給了他。對於魏延,諸葛亮則如此安排:如果他聽從命令最好,如果不聽從,你們不用管他,自行退兵。

這是什麼話?不聽命令就讓他自行其是,這不是故意製造分裂嗎?果不其然,當魏延得知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很是不滿,好歹我也是您的頭號將軍,能不能給點起碼的尊重?

況且,魏延之前多次請求諸葛亮分給自己一萬兵馬作為奇兵,都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早就對諸葛亮有所不滿。如今又是如此明顯的不信任,心裡能不來氣嗎?

這道命令不僅缺乏對魏延的重視,對於楊儀也有挑撥之意。本來楊儀就不喜歡魏延,你再如此安排,留下可操作空間,楊儀恨不得魏延不聽命令,以此達到除掉魏延的目的。

總的來說,諸葛亮的個人品質和謀略能力都無可置疑,唯獨在用人上欠些火候,比之劉備要差了一大截。想當年,劉備就警告他馬謖不可重用,他不以為然,最後果然吞下了失利的苦果。這一次,他又沒能處理好身後之事,導致蜀國自損一員大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算命的說他老婆將生下天子,結果老婆被劉邦沒收了
秦始皇到底長啥樣?長得瘮人,身高更是驚人,將近兩米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