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如何走出「在娘胎里就補習」的陰霾
「如果讓高中畢業賺的錢比大學還要多,是不是有點「減負」的作用?」在2018年3月1日的《我國中小學生「減負」問題研究報告》發布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姜英敏深度剖析了韓國減負思路與政策變遷:韓國從治理與限制培訓機構發展的思路逐步轉變為開放更多元的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能的。通過自由學期制;改革高中、大學升學考試製度;高中多樣化政策等行動,韓國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與思考。
韓國基礎教育政策的發展史相當於課外補習的鬥爭史
在韓國,被稱為「學院」的校外教育機構影響了無數人的人生。
孩子剛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帶著他們輾轉於跆拳道、鋼琴、英語「學院」;小學到高中期間,則要浸身「學院」進行學業補習以應對考試競爭;等到上了大學,韓國人要去「學院」接受培訓以獲得專業資格。即使是工作以後,網路技術、插花、料理等五花八門的興趣「學院」也是韓國人經常光顧的。韓國甚至有為準新娘設立的、專門學做家務的「學院」。
在這些「學院」中,以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為對象、學業補習為目的的「學院」數量最多、影響最大,遍布全國各個角落,已成為正規教育無法小覷的存在。學生放學後直奔「學院」補習至深夜是家常便飯,一些有名的「學院」入學考試競爭激烈,學生還要進行額外補習才能考上。臨近升學考試的時節,不少學生乾脆白天在學校睡覺和寫「學院」的作業,晚上去「學院」補小灶,「學院」在極端情形下替代學校教育成為學習的主要場所。
據韓國國家統計廳2012年的統計,全國中小學生以提高學業成績為目的的「學院」學習參與率達到69.4%,補習費高達19兆韓元,相當於1140多億人民幣,為當年韓國教育預算(約52兆)的36%。曾具有森嚴的身份等級制和科舉選士歷史的韓國,對學歷和考試的膜拜經久未衰,造成韓國人今天的「學院」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18-22歲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學率一直超過70%,因此升學競爭主要指向的是為數不多的名校,連年低迷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和僱傭市場對名校畢業生的青睞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學生及其家長相信,惟有名校學歷才能保障未來,而僅靠校內學習是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的,為學生私人定製的「學院」補習才是通向名校的敲門磚。
為了改變激烈的升學競爭給學生帶來的重負,也為了改變公共教育質量得不到國民信任的狀況,更為了避免全民補習之下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韓國政府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不斷出台改革政策。包括禁止補習、取消優質高中、改革大學入學考試製度、對「學院」進行管控等,但迄今收效甚微。
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深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革之局限,終於提出涉及整個教育體制的全方位改革計劃,試圖徹底扭轉由考試指揮棒控制基礎教育的局面。
頒布《促進公共教育正常化及限制提前教育的特別法令》2014年,韓國頒布《促進公共教育正常化及限制提前教育的特別法令》,要求包括「學院」在內的所有基礎教育有關機構不得對學生進行超出教育課程範圍的、或早於學生所在年級的教育。
號稱「史上最嚴」的該法主要涉及四方面內容:
1.禁止提前教育。
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學院」、教習所和家庭教師(個人教習)等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目的實施超出教育課程範圍外的提前教育。
2.禁止超綱考試。
在學期內或結業、升學考試中,不得出現超綱或需要提前學習才能回答的考試內容。
3.禁止在招生中超綱考察學生。
在各級招生考試或考察中,不得出現可能加重學生學業負擔的評價形式和內容。在基礎教育階段,各級各類學校不得在招生選拔過程中加入對校外競賽成績、認證考試成績,以及資格證書的考察。在高等教育階段,禁止大學在招生特別是自主招生考試或考察(包括小論文等筆試、面試、口述、實操、實驗及教職適應性、人格測試等)中出現超出高中教育課程範圍和水準的內容。為此,教育部下設「教育課程正常化審議委員會」專門監督各大學的招生內容。
4.禁止「學院」、教習所或個人在宣傳廣告中出現誘發提前學習的信息。
實施初中自由學期制
韓國自2016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初中「自由學期制」,即根據地方或學校情況指定初一或初二的一個學期為「自由學期」,該學期內上午上課、下午參加體驗學習活動。
體驗學習活動主要分為四大類:
一為職業探索活動,通過系統的職業特性檢查、專家講座、職業參觀、職場體驗等活動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個性特徵和發展潛能從而自主規劃自己的未來。
二為主題學習活動,以希望加大學習難度的學生,主要通過憲法、金融、經濟、經典討論、實驗性數學、STEAM科學等領域的主題探究學習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為藝術、體育活動,通過演出、戲劇、藝術設計、足球等多樣的藝體類活動幫助學生髮現自己該方面的素養和潛力。
四是學生社團活動,以文藝討論、科學實驗、天體觀測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為基礎來設計教育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潛能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自由學期,學校取消一切考試,使學生在沒有學業負擔的情況下嘗試認識自己和世界。自由學期內還為學生提供各種職業體驗的機會,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與校外企業、機構合作,將企業、機構開發為職業體驗的場所,學生有機會在這些地方短期工作,且可以得到學分認證。韓國計劃自2018年開始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將一學期的自由學期延長至一年。
高中多樣化改革韓國的高中布局從20世紀70年代取消重點高中,採用分派入學的平準化政策,到21世紀初期重啟重點高中——「特殊目的高中」,再到2008年以後高中多樣化,在半百年的時間裡歷經曲折,形成多種辦學模式、辦學特色並存的特點。
目前韓國的高中主要分為如下種類:
1.普通高中:全國最普遍的高中類型;
2.特殊目的高中:特殊目的高中就是精英類高中,分為外語高中、國際高中、科學高中、藝體類高中、達人職業高中,培養在特定領域具有優秀潛質的學生;
3.職業特色高中:由於韓國近年來大力加強職業中等教育和職業高等教育,甚至在2013年的教育部業務報告中提出要將所有地方大學和大專變成職業高等教育機構,因此職業高中學生的高等教育升學率也是比較高的;
4.體驗類特色高中:體驗類特色高中是在大自然學習,並以實習為主的高中,主要針對那些無法完全適應一般意義上的高中的學生;
5.自律型公、私立高中:自律型高中是指不完全遵循國家課程,用靈活多樣的課程設置吸引學生的高中。韓國的高中正越來越走向多樣化,以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實現「為所有人接受適合自己的高中教育」的長遠目標。
韓國高中種類及數量建立「先就業、後學習」制度,完善終身學習體系
與高中多樣化政策相呼應的,就是搭建「職業教育立交橋」。
近年來韓國不斷淡化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之間、普通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鴻溝,在儘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創造制度條件,使學生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職場與學校之間自由往來,真正實現終身學習。
首先,建設高精尖的職業高中,改變韓國社會對職業學校的偏見。
例如「達人高中」是國家資助的「精英型」特殊目的職業高中,邀請韓國的頂尖企業參與課程設置、實習、專業指導,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獲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到世界著名企業免費實習,還要具有外語能力、社會服務、學業等方面的優異成績才准予畢業。
其次,建立高水平的終身學習專科大學,專門開設面向成人的學位課程、面向在職人員的學分課程和非學位終身學習課程。
最後,為在職學習者便於進入高等教育體系,設立「在職申請者特殊入學」制度、「企業委託培養」制度、設置「企業內大學」等。
通過這一系列改革,教育部計劃直至2022年實現中等職業教育機構在讀學生比例達到30%的長遠目標,向OECD平均數值47%努力。
制定頒布《進路教育法》《進路教育》是指儘可能地開發個人的職業素養與潛能,使其在職業世界中的個人成就與幸福感達到頂峰的教育,相當於我國的「生涯規劃教育」。
韓國於2015年頒布《進路教育法》,提出要為所有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進路課程、進路心理測試、進路諮詢、進路信息、進路體驗、就業指導等活動。為此,韓國在教育部內設立「進路教育中心」,並要求各地方教育廳也下設「進路教育中心」和進路教育協議會,統籌安排本地區的進路教育普及事宜。《進路教育法》要求各地中小學都要配備進路指導教師,還改革教師資格制度,加入了「進路諮詢教師」資格種類。
制定頒布《全國從業能力資格標準》為了給應試教育釜底抽薪,讓韓國社會根據能力和素養聘用職員而不再一味參考學歷,韓國於2013年宣布制定《全國從業能力資格標準》體系。
首先制定出「推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發展能力」等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核心能力,然後根據這些核心能力將社會各行業的職業種類分為77種一級分類、227種二級分類和857種三級分類,彙集各行業專家制定從事各種職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及評價標準,並根據該評估標準統一頒發資格證書,陸續替代原來由各行業自行頒發的資格證書。
該標準的制定影響到職業教育學校和部分地方專科大學的課程體系,將根據《標準》陸續制定符合標準要求的課程體系。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受到該《標準》影響最大的就是高中課程,在高中選修課體系中將大量納入全國從業能力資格標準指導下的課程,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的規劃來選修課程,增加職業體驗。
綜上所述,韓國的教育政策改革廣泛涉教育的各方面,通過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試圖以此真正實現「減負」,同時也為韓國培養出身心健康且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韓國人。但是,在受到儒家文化傳統影響至深的韓國,能否真正實現國民意識的變遷則是未來需要進一步追蹤的。
本文轉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作者姜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