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湖南省博物館2018年開年大展「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13~16世紀中國與義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正在熱展中。此展是湖南省博物館攜手國內21家博物館、國外26家博物館打造的文化藝術大展,匯聚了中、意、美3國跨時代、跨地域、跨媒介的近250件藝術精品。一件件文化交流證物所帶來的真實感,令觀眾大呼過癮。當然,這種過癮的感覺也來自一些出乎意料的文化交流的特殊文物。

比方說,這件新會木美人——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新會木美人

明代 木板油畫

新會博物館藏

在廣東新會的明代門板上用油畫畫著兩個真人等大的西方美女。

明代木門上有歐洲美人,夠刺激!

這當然不算什麼,更刺激的還在後面。

在展覽第五單元「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出現了兩張相似度極高的畫像。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羅馬人民的保護者」類型聖母子像摹本》

16~17世紀

義大利羅馬聖安德烈教堂藏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唐寅款中國聖母圖》軸

1470~1524

原件藏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兩張圖的模仿關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證據,但是,人們探究的慾望並未就此停止,因為兩張畫引起了一個更大的話題,那就是,送子觀音的形象在佛造像中非常特別,從相似度看,難道送子觀音是從聖母瑪利亞借鑒過來的嗎?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布格羅 《聖座上的聖母》(局部)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

因為很長時間以來,對於觀音研究就有不同的說法,比如,有觀點認為觀音是男人,有認為是女人;有認為觀音是古印度人,有認為是中國人;有認為觀音是佛教傳統人物,也有認為是文化外來的產物,比如聖母瑪利亞。

真正的修行者,並不沉迷於這些糾葛,他們更執著於智慧的深意,但是文化愛好者就不同了,他們習慣於打破砂鍋問到底。實際上,「問到底」往往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更多的只能做到梳理梳理線條,有個大致的脈絡就算功德圓滿了。

首先說,造型的相似,確實能夠證明文化交往帶來的相互影響,但並不能證明源流的血緣關係。

我們舉個例子,北京故宮藏德化窯白釉送子觀音像。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德化窯白釉送子觀音像

高18cm寬8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觀音坐在山岩之上,旁邊放著本經書,懷中抱著孩子。造型亦中亦西,是不是有些怪異?

事實上,從這尊像所產生的歷史背景看,一點都不怪異。

在明代晚期,德化窯進入了自己的鼎盛期。要知道,中國瓷器並不限於中國人使用,它是最受西方人追捧的。作為暢銷的外貿商品,德化瓷與西方人的現實需求、特徵性文化已經做了對接。由此直接做個聖母瑪利亞的瓷塑像,也是很正常的事。在送子觀音的造型上有所借鑒,或者以中式的理解處理類似題材,也同樣是可以想見的。

本來中國文化就有兼容並蓄的傳統,外貿的經濟輸出,伴著外來文化的融入,很多中國商品化的藝術都打上了外來文化的烙印,瓷器如此,繪畫也一樣。再進一步,就是拿聖母瑪利亞的畫像在中國民間作為送子觀音來供奉,也不算不能理解的事。

那麼,往根兒上捯,聖母瑪利亞和觀音有沒有關係呢?

這就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了,不好妄下定語,但可以肯定地說一點,那就是,送子觀音在佛教中的大致脈絡,也是有跡可循的。

就形象而言,送子觀音的原型最接近於古印度的鬼子母。而鬼子母也是在中國內地比較普及的神像,一般稱為「送子娘娘」。

鬼子母是誰?

按梵文音譯,叫做訶利帝母。

不知道?

是的,一般人都不知道。

但是,母夜叉,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大多數人一定知道。

專吃小孩的,就是這尊神。

此神本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惡神。

此神的由來也有不同說法,但大致意思差不多,就是說一個懷孕女子不幸流產,這跟五百個人有關(見死不救之類等)。女子於是決定報復這些人,要在轉世之後吃這些人的孩子。後來,女子說到做到,開始了她的吃孩子報復的可怕歷程,從而成為了令人聞聲色變的母夜叉、鬼子母、訶利帝母……

故事還沒有結束,後來,女子遇到了釋迦,釋迦度化了她。

這個故事說,鬼子母吃別的孩子,可是她自己也有五百兒女,釋迦趁其外出時藏起來一個。鬼子母回來後遍尋不獲,求助釋迦。釋迦勸她將心比心,鬼子母頓悟前非,成為護法諸天之一。她把自己的孩子舍給人間求子的人,成為了中國民間所說的「送子娘娘」。

今天去哪裡能看見鬼子母呢?

比方說,著名的大足石刻北山一二二號窟即訶利帝母窟,窟中所雕貴婦人形象就是鬼子母。當年梁思成先生考察大足石刻,當時就給石刻照了像。這就是典型的「送子娘娘」。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梁思成先生所拍訶利帝母窟

在人稱「北京小敦煌」的法海寺,也能看見鬼子母的身影。

問題來了:送子觀音的原型是聖母瑪利亞嗎?


法海寺壁畫中的鬼子母

那麼,最早的送子觀音像又起源於何時呢?

清代金石學著作《八瓊室金石補正·北齊王三娘造像記》有載:「 天保元年正月十八日,清信女王三娘為子敬造送子觀音像一區。」

也就是說,至少在北齊天保元年(550年),造送子觀音像已是一時風氣。

這個說法靠得住嗎?

應該是可以的。

因為按照今天的理解,送子觀音的理念來自於《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云:「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是什麼時候的事?

上面這段話,是姚秦時鳩摩羅什(344—413年)翻譯的,但鳩摩羅什已經是《妙法蓮華經》的第二次翻譯。

《妙法蓮華經》的第一次翻譯,是晉代的竺法護(約3—4世紀)。

竺法護對同一句話的翻譯是這樣的:「若有女人,無有子姓,求男求女,歸光世音,輒得男女」。

觀世音在此寫作了「光世音」,彷彿更增加了古樸感。而《妙法蓮華經》時代這麼久遠是有原因的。

《妙法蓮華經》被認為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所留,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這部經典的完成年代約在紀元前後,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

紀元前後?公元1世紀?

基督教也誕生了。

那麼,聖母瑪利亞形象還是有可能、有機會影響到觀音造像的?

這個……問題……

鑒於我們人類文化相互滲透歷史還留有太多空白,這個問題還是留給更多有興趣的研究者吧。

來源: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灑藍釉瓷器:宣德皇帝玩兒出的新花樣
黎氏古玩:這家低調到神秘的香港頂尖傢具商究竟有多厲害?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