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作者:壠炎木雨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春雷響,萬物長。從今日起3月5日開始,進入了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之日。

驚蟄原本稱為「啟蟄」。古人稱動物入冬藏伏於土中冬眠,不飲不食,為「蟄」,「割房霜為匕,天寒百蟲蟄」。「啟」是開啟的意思,隨著氣溫升高,泥土變得鬆軟,冬眠的蟲類感受到春天的陽和之氣,打破原來的蟄伏狀態,從土中鑽出來活動,這就是「啟蟄」。西漢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名字叫「劉啟」,為了避諱漢景帝,改「啟蟄」為「驚蟄」,沿用至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驚蟄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後,春進入溫風如酒、春陽如沐、春雲如笑的醉人階段。一夜春雷百蟄空,萬物都開始進入爭春鬧春的春喧時期。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三候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一個節氣十五天。古人將「五天」分為「一候」,「三候」即為一個節氣。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

一候桃始華

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桃,易種而子多,故字從木、兆,兆即為多。南北朝時期梁朝皇帝蕭綱在《詠初桃》中寫到「初桃麗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間留紫燕,葉里發輕香。飛花入露井,交干拂華堂。若映窗前柳,懸疑紅粉妝。」


?二候倉庚鳴

倉庚為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倉庚亦作倉鶊,別名黃鸝、黃鶯、搏黍、金衣公子、鵹黃等。《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鄭玄注云:「倉庚仲春而鳴,嫁娶之候也。」《幽風·七月》有:「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三候鷹化為鳩

鷹,鷙鳥也。節氣中的「化」是變回舊形的意思,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有人認為,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跡影,此時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我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個比喻,意為春氣溫和,連鷹都變得像斑鳩一樣溫柔了。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農諺說「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唐代韋應物也有詩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驚蟄,是一個忙碌的時節。此時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開花,在鄉村田野上,處處可見弓背彎腰、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節,春從前幾日的嫩芽,一夜之間長成萬里青田,讓我們不禁驚嘆一聲春雷帶來的天翻地覆。

驚蟄日有吃梨的習俗,「梨」與「犁」同音,通過吃梨,寓意提醒人類要適時春耕。

天氣漸暖,草蟲漸生,驚蟄時節,有些地方的人們還會用香草熏房,或者在門檻外面撒上石灰,防止螞蟻小蟲上門。驚蟄後微風起,此時也是放風箏的好時節。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養生食補

著裝要「春捂」,飲食要「少酸」

驚蟄養生,在著裝上要「宜捂不宜凍」。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也就是氣候剛轉暖的時候,注意保暖才能預防各種疾病的侵擾。

驚蟄時節,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様生應順乎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在飲食方面,應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生髮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正旺,肝氣旺會傷脾,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故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此季節養肝,「以臟補臟,雞為先」,雞肝味甘而溫,補血養肝,可與大米同煮成粥來吃。

【驚蟄】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吃梨潤肺健脾

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驚蟄時節,氣候還不完全穩定,乍暖還寒的天氣使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鮮甜多汁的梨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功效,因此民間在這天人們大多會吃梨。但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對於脾胃虛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則不宜食用生梨。

本文參考《二十四節氣》圖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易學命理師【壠炎木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壠炎木雨 的精彩文章:

五路財神來送福;東西南北各不同
不知人生得失,又怎知人生禍福

TAG:壠炎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