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時空扭曲,讓時間慢點溜走
如花的第9篇文章
如花難改理工科女博士本色,一切從科學出發,今天又要先請出愛因斯坦同志。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時空扭曲的概念。速度和重力都是扭曲時間的方法。簡單解釋就是,一個物體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變得越慢。一個物體的引力越大,對時間的扭曲率也越大,時間也過的越慢。比如大名鼎鼎的黑洞童鞋,其引力達到無法想像的地步,光都無法在其空間里逃脫,時間將會「停止」……
好了,科(zhuang)譜(bi)到此結束。
如花想說的時空扭曲,是主觀扭曲時間的方法,比愛因斯坦同志的理論容易理解……的多。人人都會有的感受,即主觀的時間流逝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加速,加速,再加速。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的越來越快。小學的時候是論周過,中學的時候是論月過,大學的時候是論學期過,工作後就論年過了,而問問父母長輩,他們會說日子是論decades(十年)過了。
假設10歲的時候,感覺時間以10的速度前進,那30歲的時候,就感覺時間以30的速度前進了,而等到60歲的時候,更感覺時間以60的速度前進……而在這種假設下,假如平均壽命為80歲,那在20歲左右的時候,主觀的生命的長度就已經過半了。這樣說來是不是有點恐怖。
曾有朋友比喻,生命就好像衛生紙,剛開始看著還剩挺多的,越開始用,就感覺用得越快。真特么的貼切啊。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如花曾找過很多解釋。其中一個如花覺得比較有道理:
「假設十歲的時候記憶有十年,這時候過一年,記憶增加了十分之一,感覺人生增加了十分之一;三十歲的時候,多過一年,記憶增加了三十分之一,感覺人生也是增加了三十分之一,而等到六十歲的時候,過一年記憶只增加了六十分之一,感覺人生也只是增加了六十分之一。所以時光的速度雖然沒有變,但參照物變了,所以大家對時間的感覺就過得快了。」
如花仔細回憶了一下,童年的課間十分鐘足夠跑到教學樓外玩會兒啥,而現在每天下班回家,磨蹭會兒,啥都沒幹呢,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童年兩個月的暑假可以做很多事情,而現在不知不覺,2018的六分之一,嗖的一下就過去了。童年的一年過下來感覺特別漫長,而現在如花感覺一眨眼,自己就從25、6歲變成30+了。
說實話,如花心底里恐懼的東西中,時間過得太快是其中之一。如花害怕不知不覺,父母就老了,不知不覺皺紋就爬上自己的眼角了,不知不覺自己的生命也到盡頭了……
不過沒關係,有問題,找答案。如花科研女博士的本色又跳出來了,如花研究起在什麼情況下主觀時間會變慢。如花找到的答案如下,分兩類情況:
1.Suffer的時候。 比如,如花在跑步機上的時候,真真的度分鐘如小時啊。
可如花覺得下半生應該無法一直在跑步中度過,況且如花自虐的傾向也沒那麼強烈,這類情況暫且不提。
2.就愉悅的多了,那就是體驗「新東西」的時候。
如花回憶,讀書的時候,過的最慢的,往往是剛開學的幾個星期。工作的時候,過的最慢的,往往是剛入職的幾個月。因為這些階段,都是體驗「新「的階段。如花大學畢業後,去新加坡讀書工作了六年,現在回想起來,只有剛開始的一兩年印象深刻,後面的四五年,感覺嗖嗖的就過去了。
這個現象好像也可以用前面的記憶增量理論來解釋。當我們成年後熟悉了一個地方,或一種生活方式,之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大致重複,大腦中的總數據沒有再迅猛增長,總信息量也幾乎沒有增加,每天處理的24小時,主觀上都是在駕輕就熟,主觀對時間流逝的感覺也就快了。而體驗「新東西」,讓記憶增量迅猛增長,才是放慢主觀時間的命門。
如花後來每兩年左右,換一個國家工作生活,真真的感覺時間過得慢了。剛回國的前三個月,主觀上感覺過了好久,當時如花回想國外的生活,不是彷彿昨天,而是彷彿好久之前。
可是如花也知道,即便愛折騰如如花,也不可能一直持續這種漂泊的生活方式,將來有一天,如花也許還是會擇一城終老。
那在已經「安居樂業」的情況下,如何解決時空扭曲的問題?
套用人人都在高喊的「跳出舒適區」的概念,如花覺得是「擺脫熟悉區」。知乎上有人說:「熟悉區是時空黑洞,會不斷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時間」。愛旅遊的朋友們都會有的感受,旅行路上的一個星期,跟工作時的一個星期是不一樣的,絕不會有過了星期三就是星期天的感覺。即便春節假期回老家度過的一個星期,也比辦公室的一個星期感覺要漫長。這些都是對抗時空扭曲的例子,關鍵都在於擺脫日復一日的生活,為生活尋求一些新體驗。
當然並不是只有旅遊、度假才是對抗時空扭曲的方法。抱有「擺脫熟悉區」的意識,學習一項新技能,認識一些新朋友,選擇一種新方式……聰明如你,一定能找到更多適用於自己的,對抗時空扭曲的手段。
如花希望,大家都能努力抗拒主觀的時光飛逝。擺脫熟悉區,每一天都是新的。讓父母老得很慢很慢,娃們的童年很長很長,我們的青春很久很久......
願生命的盡頭,我們不會發出「時間都去哪兒啦」的疑問。
讓時間慢點溜走
- END -
往期好文
TAG:樊如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