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神科醫師必備的人格特質

精神科醫師必備的人格特質

從事任何行業,除了必備技能外,最重要的莫過於人格特質。

興趣、嗜好會隨著年歲而有所更變,做事的方法與態度也會因為工作屬性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如果看不清自己的人格特質,就怕會有常常受挫,或是因為站在不適合自己的位置,而感覺氣餒不開心的時候。

進入醫院服務的第二年,一天一位主任發覺到我的是個重效率、目標導向的人,所以鼓勵我嘗試更換跑道,但我沒有離開,而是更專註地擔任精神科醫師,到今天長達30年…

精神科醫師要懂得溝通的藝術

踏入精神科,成為精神科年輕的住院醫師,我心裡頭想的只有兩件事,一個是做好臨床工作,第二個是透過臨床實務的工作,把學習過的知識打好基礎。

住院醫師期間,我有幾個印象最深刻的事。

記得剛到台大接受「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訓練,自然會直接接觸「拒學症,懼學症」的個案。從學術研究資料里,我了解到拒學症(懼學症)兒童在其心理有很多錯綜複雜與潛藏的問題,但實際接觸後,才發現拒學症的問題,並不只是兒童心理治療的問題,還包括與該童相關的家長、老師,乃至於學校等。

那時,某一個醫學中心來的住院醫師,在處理此問題時,並未完整思考整體,只是單純的將狀況偏導到是老師與學校的問題,並繼而引發學童的家長和老師嚴重的衝突,迫使學生將面臨轉學的問題。

指導的台大主治醫師將此一問題公開的詢問所有住院醫師的意見,我那時很系統地分析整體的情況;我認為在此一問題上,醫師應該扮演的是一個中立的角色,並理清所有問題的脈絡:那時家長會抱怨老師對自己兒子不友善,上課會故意找孩子的麻煩,然後同學也就不喜歡他,他就覺得很孤單,就不願意去上課;可是打電話詢問老師,老師則會說明,其實家長造成老師和校方很大困擾,因為老師希望能夠在專業教學系統里來教導所有學生,不然他不知道如何教學。但我選擇中立立場之餘,則再將定位點拉高,不論是家長、或是老師,其實都是真心地希望孩子好,當孩子一直待在家裡,不去上學,不只會和學校脫節,未來也極可能會大大地與社會脫節,求學期間的孩子,他的天地,就是學校與家庭,不論是家長或是老師,都必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可以健康成長的平台。

當我和家長與老師積極地溝通這樣的目標與共識,於是大家溝通的不再鑽研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開始理性對話及討論,到底要如何讓孩子願意再回到學校去上學?喔~對了,學校還有輔導室,那麼我們何不將輔導室當成是父母和老師溝通的轉介點,可以運用整體環境資源,為學生創造出他願意再回到學校上學的空間,如此,老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看到的不再只是情緒上的不愉快,而是找到一個可以往前推進的目標,並且找出解決問題、一起努力的共識和方法。

由於我將這樣的問題排除的同時,我深刻地開始體驗到擔任精神科醫師,所要學習的不只是純粹醫學治療的問題;事實上,其中還包括人與人溝通的藝術,不能與人溝通,就不可能往健康目標邁進。

精神科醫師要將個案及其家庭視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另一讓我難忘的個案,是在此期間,我曾處理過一個家庭失和的狀況。

一位男子酒後失控,用刀割傷自己的老婆,同時造成當時在家親眼目睹整個過程3歲小孩的精神受創。那時,這位3歲大的小孩逢人就喊:砍死你~砍死你,讓聽到的大人都覺得心驚。

在這個個案里,我先處理小孩,再聯合社工單位為此對夫妻前後進行8次的治療,當他們夫妻開始能和平相處,那小孩的情緒,精神狀態也逐漸地平靜下來。

那時,我自己很開心的發現:原來我自己的專業可以有能力幫助一個破碎的家庭,再一次緊密的連接。但同時,我也感受到,精神科醫師永遠都不該將個案僅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實個案本身外,還有家庭,甚至是其所接處的整個社會環境。

精神科醫師比任何科別的醫師都要有耐心

還記得在我進入醫院服務的第二年,一天一位主任發覺到我的是個重效率、目標導向的人;他十分語重心長的提醒我,在醫療的發展里,精神科、復建科,都是需要長期觀察,慢性成長的科別,往往治療一位病人,今天才看到他進一步,可明天,他卻可能退兩步,而這樣的醫療發展,其實與我重效率、重目標導向的個性有所衝突,他十分地擔心,我如果以後持續參與精神科,只怕會愈作愈氣餒,而且會愈作愈不快樂,他告訴我台大有一個代訓神經科醫師的機會,他鼓勵我換跑道試試看。

到今天,我十分感激那位主任點醒了我所不注意到的人格特質,在那時,我將他與我所談的話牢牢地記在心裡。是的,精神科治療是一個緩慢發展的治療進程,精神科並無法像其它醫療,可能是開刀、或是只是吃藥,然後病人就會康復與痊癒的,那麼我的個性是不能忍受這樣的情況的嗎?我有可能轉換我的心態,或是將我的人格特質目標放在學術研究的工作上,而不是針對病人嗎?

在那時,我並沒有離開精神科跑道,我就像堅守崗位的衛兵,愈來愈有耐心,並且義無反顧的在這個領域服務與成長。

給有志成為精神科醫師的勉勵

擔任精神科醫師30年,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成為一位精神科醫師不難,但要成為一個好的精神科醫師,卻需要具備很多的條件。

在人格特質上,除了要具有同理心、也要具備很高的EQ,畢竟你不會知道在診間,將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或遇到什麼樣的病人。

當然,走入精神科一定要認清,這個科別並沒有效率可言,而是需要耐心地、慢慢地傾聽,最重要的是能夠全面觀察個案的身心狀態,完整考慮到個案的家庭及環境因素,每一個環節都審慎的思考,如此,才能夠成為一位能夠幫助他人走出生命死結的好醫生。

蚊子看洋蔥:全心支持站在第一線的洋蔥

和洋蔥相處,我發現他與一般精神科醫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他有極強烈的同理心,也許每一科都有它需要的天賦,但精神科醫師最需要的就是「同理心」,否則很難確實體會走入精神科的個案,被深鎖在困境中無形傷口所感受到的痛苦。

看過洋蔥醫師的人,都知道他有一隻專屬病患的專線電話,就算離開診間,洋蔥仍是站在第一線上,從不受空間、時間的有限而忽視個案無限的問題。

此外,洋蔥有另一項人格特質,就是他看事情從不會否定它,就算是負面訊息也會有「建設性負面思考」想法,所以他熱愛挑戰、正視問題;跟他生活二十幾年,我從未聽過他說「倒楣…」、「早知道…」。特別是面對精神科這樣複雜的世界,如此的態度,反而讓他成為一個更有能力及智慧解決問題的人。

我常覺得,在醫生的領域裡,洋蔥就像一個企業的董事長、或一位統籌的企劃人,因為他用細心、真心、貼心地觀察病患生理、心理、環境及家庭狀況,用「全人」態度在乎病人每一個細節,這種專業醫師的能力,更讓我深刻體會「認真的男人最有魅力」。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老婆,我所能做的就是全心地支持他,並讓他能夠在他的專業領域裡,持續地發揮他的能力、展現他過人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洋蔥與蚊子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洋蔥與蚊子的世界 |